杜能圈

杜能圈

杜能認為,城市周圍的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圓圈層結構(後稱杜能圈)。

杜能圈簡介

杜能農業區位論的重要內容。在《孤立國同農業和國民經濟的關係》第一卷中提出,後來增加了水運等條件修正(參看附圖)。

以城市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為自由式農業、林業、輪作式農業、穀草式農業、三圃式農業、畜牧業這樣的同心圓結構。

分類

第一圈

自由式農業圈

為最近的城市農業地帶,主要生產易腐難運的產品,如蔬菜、鮮奶。由於運輸工具為馬車,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術,因此需要新鮮時消費的蔬菜,不便運輸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產品(如鮮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處生產,形成自由式農業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規模所決定的消費量大小而決定。

第二圈

林業圈

供給城市用的薪材、建築用材、木炭等,由於重量和體積均較大,從經濟角度必需在城市近處(第二圈)種植。

第三圈

輪作式農業圈

沒有休閒地,在所有耕地上種植農作物,以穀物(麥類)和飼料作物(馬鈴薯、豌豆等)的輪作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塊地的六區輪作,第一區為馬鈴薯,第二區為大麥,第三區為苜蓿,第四區為黑麥,第五區為豌豆,第六區為黑麥。其中耕地的50%種植穀物。

第四圈

穀草式農業圈

為穀物(麥類)、牧草、休耕輪作地帶。杜能提出每一塊地的七區輪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總有一區為休閒地,七區輪作為第一區黑麥,第二區大麥,第三區燕麥,第四區、五區、六區為牧草,而第七區為荒蕪休閒地。全耕地的43%為穀物種植面積。

第五圈

三圃式農業圈

此圈是距城市最遠的谷作農業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農業圈。三圃式農業將農家近處的每一塊地分為三區,第一區黑麥,第二區大麥,第三區休閒,三區輪作,即為三圃式輪作制度。遠離農家的地方則作為永久牧場。本農業圈內全部耕地中僅有24%為穀物種植面積。

第六圈

畜牧業圈

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產谷麥作物僅用於自給,而生產牧草用於養畜,以畜產品如黃油、乳酪等供應城市市場。據杜能計算本圈層位於距城市51~80km處。

此圈之外,地租為零,則為無人利用的荒地。

理論局限性

孤立國條件下的杜能圈,是一種完全均質條件下的理論模式。在現實中基本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條件,這個問題杜能本人在當年進行實證研究時就已經意識到了。因此,他考察了河流和其他小城市的影響以及穀物價格和土質的影響,並在原始模型的基礎上作了修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