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森貝利理論

杜森貝利理論即相對收入消費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他認為消費者會受到自己過去的消費習慣和周圍的消費水準的影響而決定消費,因此消費是相對決定的。從而消費時相對地決定的,因此得名。按他的看法,消費與所得在長時期維持一固定的比率,故長期消費函式是從原點出發的直線,但短期消費函式則為有正截距的曲線。這不論從時間數列或從橫斷面觀察都是如此。先從時間數列來觀察,杜森貝利認為,依照人們習慣,增加消費容易,減少消費則難。

簡介

因為一向過著相當高的生活水準的人,即使收入降低,多半不會馬上因此降低消費水準,則會繼續維持相當高的消費水準,故消費固然會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隨收入的減少而減少。因此,就短期觀察時,可發現在經濟波動過程中,收入增加時低收入者的消費會趕上高收入者的消費,但收入減少時,消費水平的降低相當有限。

因此,短期消費函式不同於長期消費函式。長期消費函式為C=bY,短期消費函式為C=C0+cY。

這樣,杜森貝利將短期消費函式的正截距的產生,歸因於經濟周期各階段的不同消費行為。杜森貝利理論的核心是消費者易於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隨收入之降低而減少消費,以致產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費函式。

特點

這種特點被稱為“棘輪效應”,即上去容易下來難。

總之,杜森貝利短期消費函式之所以有正截距,是由於消費者決定當期消費時,不能擺脫過去的消費習慣。使當期消費決定於當期收入及過去的消費支出水平。杜森貝利的相對收入消費理論的另一方面內容是指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要受周圍人們消費水準影響,這就是所謂“示範效應”。如果一個人收入增加了,周圍人或自己同一階層人收入也同比例增加了,則他的消費在收入中的比例並不會變化,而如果別人收入和消費增加了,他的收入並沒有增加,但因顧及它在社會上的相對低位,也會打腫臉充胖子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這種心理會使短期消費函式隨社會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個地向上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