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全

杜希全(?—794年),京兆醴泉人,唐朝將領。少從軍,嘗為尚父郭子儀裨將,積功至朔方軍節度使;軍令嚴肅,士卒皆悅服。初,德宗居奉天,希全首將所部與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時常春合兵赴難。軍已次漠谷,為賊泚邀擊,乘高縱礧,又以大弩射之,傷者眾。德宗令出兵援之,不得進;希全退次邠州。以赴難功,加檢校戶部尚書、行在都知兵馬使。從幸梁州。帝還京師,遷太子少師、檢校右僕射,兼靈州大都督、御史大夫、受降定遠城天德軍,靈鹽豐夏等州節度支度營田觀察押蕃落等使、餘姚郡王。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杜希全年少時從軍,曾在郭子儀手下擔任副將,後積累功勞升至朔方節度使。杜希全在職期間,軍令嚴整,士兵們都畏懼他的威嚴。

唐德宗流亡奉天時,杜希全率領所部兵馬與鄜坊節度使李建徽、鹽州刺史戴休顏、夏州刺史時常春合兵奔赴國難。軍隊在漠谷宿營,遭到叛軍半路攔擊,登上高山放石頭滾下,強弓勁弩夾在石頭中射下,傷亡眾多。唐德宗派兵支援,沒有取勝,杜希全回軍保衛邠州。

叛亂平定後,杜希全因赴難有功,加任檢校戶部尚書、行在都知兵馬使。後跟隨唐德宗巡幸梁州,唐德宗回京後,升任杜希全為太子少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任靈州大都督、御史大夫、靈鹽豐夏四州節度使等,封餘姚郡王。杜希全將要前往靈州赴任時,向唐德宗獻上《體要》八章,指出朝政的弊端,唐德宗讚賞並採納。賜給《君臣箴》一篇。

不久,杜希全兼任夏綏銀三州節度都統,上表建議朝廷說:“鹽州占據交通要衝,是邊塞的保障,自從吐蕃在平涼違背盟約,鹽州城陷落在敵人手裡,因此使靈武形勢危險,鄜坊孤立,成為邊塞的長久禍患,請重築鹽州城。”朝廷就命令杜希全與朔方、邠寧、銀夏、鄜坊、振武以及神策軍行營諸節度使共選三萬五千精兵駐紮鹽州,並命令涇原、劍南、山南的部隊深入吐蕃境內,牽制吐蕃兵力,使其不敢侵犯邊塞。築城的共六千人,經二十天竣工。因此敵軍害怕,不敢輕易入侵。

杜希全在河西留任時間長,很不遵守法紀,橫行無忌,皇帝多次寬恕和掩蓋他的錯誤。豐州刺史李景略名聲在杜希全之上,懷疑他脅迫自己,就上奏彈劾他,皇帝為批評他答覆他的心意。杜希全一向被風眩病所苦,病情只要稍稍加重,就越發疑忌性情殘暴,竟然誣陷殺死判官李起,部屬都長嘆惋惜。病故,追封司空。

歷史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其下諸將,郁有勞能。勝生異域,推位讓國,堅留宿衛,顧慕華風;居中土者,豈不思廉讓耶!”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九十四》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八十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