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用巨大石塊堆積成地面建築物,用以舉行墓葬和偶像崇拜,巨石文化由此得名。它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千百年來,這些巨石建築物一直以其 神秘的作用和抽象的建築魅力感染著人們。淄川的巨石文化是淄博地區原始社會從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史前文化序列之一。
這塊“蛤蟆石”,歷經滄桑,矗立於人們渴望被知識澆灌的心靈荒原,以令人驚嘆的原始藝術價值長久地吸引人們。更主要的是它不容分辯地超越了歷史,向人們的思維能力發出了無聲而持久的挑戰。像這樣的文化遺址,在淄川區楊寨鎮王母山北峰上還有一處,3塊高0.7米的石塊支撐著一塊長1.84米、寬1.64米、厚0.88米的巨石,形成一個石棚,當地人稱“無梁殿”。遺憾的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這處珍貴的遺址被毀壞了。由此我深深感到: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遺產,是千真萬確的無價之寶啊!我們必須懷著“為人類歷史負責,為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切實加強對“蛤蟆石”的保護,嚴防重蹈王母山“無梁殿”的覆轍!
為了加深孫輩們對原始社會的認識,在前年的一個大雪天,我帶著孫女和兩個外甥,冒著嚴寒,來到北山生活區的“蛤蟆石”處。面對實物,向他們講述了淄博的史前文化和“蛤蟆石”的來歷。他們對原始社會的認識似乎由抽象變得具體起來。在雪地里,他們好奇地圍著大石頭轉來轉去,爬上爬下,似乎在想像著原始人奮力搬運巨石、笨拙進行堆壘的情景,又似乎在為祖國的悠久歷史而自豪! 2007年11月8日,由上海同濟大學景觀設計研究院設計,上海園林建築公司承建的集團公司 現代文化廣場正式落成啟用。它與“蛤蟆石”遙遙相對,形成鮮明對比:南邊文化廣場裡絢麗的噴泉吐珠射玉,寬大的螢屏清晰迷人,精緻的地燈、音箱星羅棋布……北邊的“蛤蟆石”卻堆壘的那樣簡陋而又粗糙。通過這個“視窗”,使我們具體而又形象地看到了人類社會巨大的發展變化,觸摸到了淄博礦區“優而特,富而強”的脈搏。
介紹
(以下內容轉載自淄礦集團網站《趣談蛤蟆石》2008-03-29公司機關退休幹部 與時俱進)
在集團公司機關的北山(即杜坡山)生活區,有一塊坐西朝東的巨大石頭,遠遠望去,酷似一個後蹲欲跳的大蛤蟆。千百年來,人們都習慣地稱它“蛤蟆石”。但對它的來歷少有人知。
這塊巨石長5.4米,寬3米,厚1.5米,重約10萬斤。它既不是自然形成,也不是“天外來客”,而是唯一現存完整的淄川巨石文化(新石器文化)遺址,是由原始人堆積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