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漢字]

杓[漢字]
杓[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杓,讀作sháo或biāo。音為“sháo”時,字義同“勺”。音為“biāo”時,①在古代指北斗第五、六、七顆星,亦稱“斗柄“;②意為“拉開”;③意為“擊”。

基本信息

基本釋義

sháo

◎同“勺”。

biāo

1.古代指北斗第五、六、七顆星。亦稱“斗柄”。

2.拉開。

3.擊。

引證解釋

biāo

〈名〉

(1)斗杓[the handle of Big Dipper]古代對北斗七星柄部的三顆星——玉衡(北斗五,大熊座ε)、開陽(北斗六、大熊座ζ)和搖光(北斗七,大熊座η)的稱呼

(2)獨木小橋[single-plank bridge]

杓,以橫木渡於溪澗之上,但使人跡可通也。——韓拙《論人物橋杓四時之景》

sháo

〈名〉

(1)杓子[dip-iron]

木杓 木杓

將行於杯杓。——《漢書·息夫躬傳》

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宋·歐陽修《賣油翁》

(2)又如:杓棒(頭部像勺子樣彎曲的擊球棍);杓口(烹飪技術);杓倈(罵人的話。蠢貨,傻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甫遙切《集韻》《韻會》遙切,音標。《說文》斗柄也。《前漢·天文志》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律志》玉衡杓建天之綱也。
又引也。《淮南子·道應訓》孔子勁杓國門之關而不以力聞。
又系也。《淮南子·兵略訓》凌人者勝,待人者敗,為人杓者死。
又《集韻》丁歷切,音嫡。標的也。《莊子·庚桑楚》我其杓之人耶。
又《集韻》多嘯切,音吊。義同。
又《集韻》皮招切,音漂。亦斗柄也。
又《說文》《唐韻》《集韻》市若切《韻會》是若切,音勺。《徐鉉曰》以為桮杓之杓,所以抒挹也。《史記·項羽紀》沛公不勝桮杓。《正韻》作裳灼切,誤。
又《唐韻》丁了切,貂上聲。《史記·天官書》杓雲如繩。《索隱》時酌切。
又《篇海》職略切,音勺。橫木橋。

說文解字

枓柄也。從木從勺。甫搖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市若切。又,以為桮杓之杓。

說文解字注

(杓)枓柄也。枓柄者、勺柄也。勺謂之枓。勺柄謂之杓。小雅言西柄之揭。大雅傳曰。大斗長三尺。張儀傳。令工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可以擊人。天官書、天文志皆雲。杓攜龍角。魁枕參首。北斗一至四為魁。羹枓。五至七為杓。枓柄也。從木。勺聲。甫遙切。二部。按索隱引說文匹遙反。

書法

杓的書法

杓的書法 杓的書法

拼音是bia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