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霞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1980年12月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陶刻藝人談堯坤學習陶刻技藝。1984年在母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沈遽華及父親李昌鴻大師的指導下自授學習制壺技藝,並獨立創作及製作,04年獲得工藝美術師資格證書(國家級),2011年,獲得中央美術學會高級工藝美術師,製作的作品“圓舞茶具”在“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中榮獲“二等獎”。作品“菱花碩雲茶具”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銅獎”;“肩線如意”榮獲2002年中國華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吉慶有餘茶具”在第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圓舞壺”在第五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銅獎”;“石瓢壺”榮獲2004杭州西湖博覽會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銅獎”;“如意佃盒壺”在第六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榮獲“特別金獎”。2009年9月“菱花碩雲”作品在首屆中國(宜興)紫砂原創專利作品評比活動中獲得“一等獎”,作品參加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李家茗壺藝展”博得中外茶友壺侶賞識,其人被載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第一卷,《世界名人錄》中國卷第二卷,深受國內外壺世界友人的好評和收藏 。
精品賞析
菱花碩雲茶具作品啟發於傳統的石瓢,現造型將壺蓋底向縱伸展,有凌空托起之感,壺的下部及蓋上加飾菱花紋口飾雲肩線,使整體富有豐腴的裝飾美感。師象玉鼎該作品憑藉“鼎”的題材,繼承發揚華夏精湛文化藝術,融合於紫砂陶中,中國獅是智慧的啟示,象為美的化身,獅象寓意諸事如意,萬象更新,將給我們和子孫後代帶來昌盛,繁榮、富強、幸福鼎盛的新紀元。
園舞壺作品造型以擬人化的構思設計為壺體造型,猶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富有動感,嘴取“S”曲線,墊為雙圈結構在壺體上處理對稱,蓋為虛蓋截式,使壺得體統一,本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示,廣大茶友壺侶的喜愛和好評。
如意佃盒茶具作品借鑑傳統的佃盒設計造型在壺體腹部飾以凹線,以明上下之分,口加飾圓線,為壺嵌蓋,有變化節奏,壺嘴、墊飾如意紋樣,舒展自由,墊型變化曲折,提握舒適且富有裝飾性,使樸質端莊的壺中有活動力之動感,配上杯碟,成如意佃盒茶具。
吉慶有餘茶具作品以圓弧曲線構成為壺身造型,嘴墊以方中帶圓組成,舒展自然,並在嘴墊的根部加飾回紋花邊,裝飾特出,肩飾雲肩線,壺肩、肚、節奏明快,壺摘子為雙魚,使整個造型有莊重樸實中有動的活力趣味,配上朴碟成吉慶有餘茶具。
藝術感悟
集秦漢之氣塑玉壺冰心李霞,1980年12月進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陶刻藝人談堯坤學習陶刻技藝。1984年在母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沈蘧華及父親、國家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的指導下學習制壺技藝,並獨立創作及製作。近三十年的紫砂藝術創作,李霞成績不俗,名氣也日益高漲。也許是與紫砂壺接觸久了,難免會受到紫砂壺溫潤、含蓄氣質的影響,李霞給人的感覺總是那樣的優雅,她的從容,她的坦然,她的自信,她的隻言片語所散發出的知性之美,就如同她的紫砂作品一樣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是,在這背後,她付出的是比常人多數倍的努力。
光環下的壓力
曾經多年,李霞的創作一直處於一種高度的壓力之下,這股壓力來自於她的父母,因為他們都是紫砂領域內的大師級人物。
李霞本是可以走捷徑的,踩著父母披荊斬棘開拓出的道路走下去,也無可厚非。其實父母從未給過她壓力,因為她們知道,紫砂壺的創作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天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但是,生性要強的李霞既然選擇了紫砂,她需要的不是父母已經開闢的坦途,她就是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樣的決定讓父母無比欣慰,同樣,也讓李霞無比的辛苦。
最初的摸索階段,李霞的枕頭邊會放上各種關於紫砂的書籍,每當疲憊不堪抑或沮喪時,她就會翻開它們,看看那些數百年後依然散發著強大藝術生命力的名家名壺,然後捫心自問,“我要如何才能和他們相比呢?他們的創作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或許,他們遇到的是比我更大的阻力,我又有什麼理由去放棄呢?”
多年後,每當李霞回頭去看摸索階段所創作的作品時,依然能夠感受到當時的壓力與艱辛。那些壺,雖然不是那樣的成熟,但是對於李霞來說,它們一個個都是滾燙的和有生命的,它們給予李霞的是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撐。
破繭後的重生
雖然曾經在身體,尤其是心理上備受煎熬,但是鮮明的藝術個性一旦形成並受到肯定,就如同羽化成蝶般,那種衝破束縛,獲得解放的自由,李霞感受到的是無比的歡愉與幸福。
藝術造詣日臻成熟後,李霞對作品的理解與把握、將情感釋放於作品之上的能力也更加讓人刮目相看。
“圓舞壺茶具”在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中榮獲二等獎。這套茶具是李霞藝術生涯中的第一個里程碑,這么說首先是因為它高挑的身姿、律動的外在形體、流轉的線條,都極具感染力,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傾注了李霞大量的心血與感情。讀懂“圓舞”後,才發現,它其實藏著很深的哲理,如舞蹈本身一樣,無論舞者在舞池之中如何地旋轉,最終還是會回到各自最初的舞伴身邊,人生也是如此。
在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李霞的“菱花碩雲茶具”又榮獲銅獎。這套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傳統的“石瓢壺”,蓋底及壺底向縱向伸展,有凌空托起之感,又相互呼應;壺的下部及蓋上加飾菱花紋,壺口飾雲肩線,使整體富有豐腴的裝飾美感。
自此以後,李霞便一發不可收拾。2002年,“肩線如意壺”榮獲2002年中國華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吉慶有餘茶具”在第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銀獎;2004年,“石瓢壺”榮獲杭州西湖博覽會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銅獎。在中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李家茗壺藝展”中,李霞的作品博得了中外茶友壺侶的賞識,她本人也被載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第一卷、《世界名人錄》中國卷第二卷。
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李霞已經小有成就,時而,小小的滿足感也會在心中泛起漣漪,但是李霞知道,在藝術道路上,她仍未從自我中解脫出來,她的創作仍舊會被各種各樣的因素牽絆著,就如同剛剛破繭而出的蝴蝶,雖然美麗,卻不知能否抵擋住外界的種種困擾。
永不止步的探索
如果李霞在小有成就後便停止了探索的腳步的話,那么她就不是李霞,更不是李昌鴻和沈蘧華的驕傲了。
在第六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李霞的“如意佃盒”榮獲了特別金獎,這對於李霞來說,又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
“如意佃盒”借鑑傳統的佃盒設計造型,在壺體腹部飾以凹線,以明上下之分,口加飾圓線,為壺蓋,有變化節奏,壺嘴把飾如意紋樣,舒展自然,把型變化曲折,提握舒適且富有裝飾性,使樸質端莊的壺中又添活力之動感。
此次的華麗轉身,李霞的制壺技藝更加的成熟了,人們不再給她冠以“李昌鴻、沈蘧華之女”的頭銜。走出父母的光環,李霞的創作心態更加地輕鬆,所嘗試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矮八方”、“秤砣六方壺”等是方器器形的代表作;從“石瓢壺”、“掇只壺”、“漢鐸壺”、“虛扁壺”中,可以看出李霞對傳統壺型獨特的領悟力。
在李霞的眾多作品中,有一種風格甚是鮮明,比如“雪飛壺”、“婉容壺”、“蘊月壺”、“春意壺”、“香雪壺”等,它們柔美、婉約、細膩,李霞毫無保留地將她的涵養、氣質、內涵展現在作品之中,使她的壺也如同她的人一樣,散發著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長征在繼續
李霞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有了自己的創作特色。李霞與她的紫砂壺,就如同中國女性與旗袍一般,她們都是彼此的唯一。唯有李霞才能夠做出如此獨特的紫砂藝術品,這些琳琅滿目的藝術佳作,也只有刻上李霞的名字才那樣地和諧,那樣地理所當然。
現在的李霞,不再需要父母庇護的李霞,已經在培養下一代紫砂接班人的李霞,回顧過往的三十年,不堪回首的艱辛也好,收穫時的喜悅也罷,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但是,長征的旅途依然沒有結束,李霞仍然在不辭辛勞地走著 。
工作經歷安徽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博士點負責人;
安徽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兼職
黑龍江大學哲學系兼職博導;安徽省首批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
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
中國現代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
國際實學研究會理事;
安徽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安徽大學池田大作研究會會長。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民建中央理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
安徽省政協常委;
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研究方向與主講進程
主要研究方向:1.道家哲學
2.佛學及儒道佛關係
招生專業名稱:中國哲學
在研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安徽佛教文化研究”
學術成果
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十餘項;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社會科學戰線》、《學術界》、《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出版學術專著《道家與禪宗》、《中國宗教》、《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道家與中國哲學》(明清卷)、《圓融之思??儒道佛及其關係研究》共5部;
出版合著《安徽文化史》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