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光

民國19年2月,奉令率部進攻南寧,在隆安戰鬥中負傷。 11月,紅七軍兩個縱除7000多人改編為3個師,李隆光任紅七軍前委委員,第二十師師長。 12月,二十師充任紅七軍先頭問隊,東征粵北,轉戰湖南,先後組織羅城、武岡、長安等戰鬥。

李隆光(1909-1931)又名謙、剛,別號仲武。縣城人,12歲入縣立中學,與陳恭左權蔡申熙等組織社會問題研究社。常為《前進》周刊撰稿,抒發志向,鞭撻時弊,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民國13年(1924)2月,李入廣州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第一隊習軍事,後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六隊。在軍校加入青年軍人聯合會和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先後任黃埔軍校教導團和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排長、連長,兩次參加平定反動軍隊判亂。15年,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李被排擠出第一軍。後任第六軍十九師營長。同年秋參加北伐戰爭,率部參加攻占南昌、南京等重要戰鬥,擢升團長。“四·一二”政變後,赴日本東京士官學校學習。
民國18年5月,學成回滬,6月被中共中央軍事部派往廣西南寧從事兵運工作。為避免國家黨軍界注意,改名李謙。9月,任廣西省第四警備大隊副大隊長,協助張雲逸大隊長改造部隊,建立中共秘密組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部隊擴大到2000人。10月進入右江地區恩隆、平馬,參與指揮大隊消滅反動勢力,支持當地工農運動,發展地方武裝。12月11日,參與領導以百色為中心的武裝起義,任紅七軍第一縱隊縱隊長,中共紅七軍前敵委員會委員,參加創建右江革命根據地。
民國19年2月,奉令率部進攻南寧,在隆安戰鬥中負傷。3月,率第一縱隊向河池方向擴大根據地,占懷遠,再進入苗民聚居的南丹。4月,奔襲軍閥王家烈後方供給站榕江縣城,全殲守敵600餘人,繳獲大批槍枝彈藥和糧款。5月底,回師收復百色、平馬。9月,紅七軍被迫執行中共中央“政打中心城市”計畫,放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11月,紅七軍兩個縱除7000多人改編為3個師,李隆光任紅七軍前委委員,第二十師師長。12月,二十師充任紅七軍先頭問隊,東征粵北,轉戰湖南,先後組織羅城、武岡、長安等戰鬥。武岡一戰,紅七軍受挫,向廣西全州進軍。李率部斷後,全軍得以脫險。李智勇雙全,指揮果斷,是紅七軍早期的優秀指揮員之一。次年1月,紅七軍前委會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計畫,將隊伍拉出粵桂邊界,繞道去江西與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匯合。在江華縣城遭敵偷襲,李指揮部隊突出重圍,越過湘、粵、桂交界的老苗山。紅七軍將3個師3000多武裝改編為兩個團,改任五十八團副團長兼第一營營長,協助團長攻打連州鎮,繼續向中央蘇區前進。2月1日,部隊到達廣東乳源縣梅花村時,遭粵軍4個團包圍,激戰兩日,連續打退敵人八次進攻,突圍時中彈犧牲,時年2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