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選良

李選良

1984年8月至1987年9月任中共商縣城關鎮黨委副書記、武裝部長; 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任中共商南縣委副書記、商南縣人民政府代縣長;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共商南縣委副書記、商南縣人民政府縣長;

個人簡歷

李選良選良
李選良,男,漢族,1959年6月出生,陝西渭南人,198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3月參加工作,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
現任商洛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丹鳳縣委書記。

工作經歷

1977年3月至1980年4月先後在山陽縣十里公社、商縣三賢公社插隊勞動;
1980年4月至1984年8月先後在商縣大趙峪、黑山、金陵寺公社武裝幹事;
1984年8月至1987年9月任中共商縣城關鎮黨委副書記、武裝部長;
1987年9月至1989年8月在中共商洛地委黨校培訓班學習;
1989年8月至1993年6月任中共商州市城關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1993年6月至1997年5月任中共商州市城關鎮黨委書記(其間:1993年8月至1995年12月參加中央黨校函授學院黨政管理專業本科班學習);
1997年5月至1997年11月任中共商州市城關街道辦事處黨委書記;
1997年11月至2001年5月任商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2001年5月至2006年7月任中共柞水縣委常委、柞水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其間: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參加陝西省委黨校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任中共商南縣委副書記、商南縣人民政府代縣長;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共商南縣委副書記、商南縣人民政府縣長;
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任中共丹鳳縣委書記;
2012年2月至今任商洛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丹鳳縣委書記。陝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商洛市第二次、第三次黨代會代表,商洛市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事跡

李選良同志於2006年7月到商南縣人民政府任縣長以來,始終堅持把茶葉作為頭號優勢主導產業和形象產業來抓,按照“規範化建園、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科學化管理、公司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思路,強力推進茶葉產業化建設,使茶葉產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目前商南縣累計發展茶園14.97萬畝,縣茶葉聯營公司、秦東集團茶葉發展有限公司、龍泉茶葉公司等茶葉加工企業6家,茶葉初制加工廠126個,茶葉大戶4200多戶,全縣年產茶葉180萬公斤,產值達1.8億元,茶農人均茶葉純收入1000元,茶葉產業已成為商南縣的支柱農業產業。
商南縣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北端的新興茶區,先後榮獲“中國茶葉之鄉”、"全國名茶百強縣"的榮譽稱號。

拓展基地

拓展基地,大力擴張茶葉種植規模。李選良同志經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確立了到2012年茶園面積發展到20萬畝”的突破發展目標,堅持走生態、產業雙贏的路子,結合退耕還林工程,一手抓茶葉良種引進和新園建設,一手抓老園科管和改良提高,努力擴大茶園面積,提升茶葉品質。
從2006年起,縣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茶葉產業發展,無償為農戶提供茶籽和技術指導,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種茶的積極性,近三年每年新建茶園均超2萬畝,其中新建無性系示範茶園200多畝,富水、試馬兩處2萬畝茶園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茶葉基地。茶葉基地的不斷擴大,為茶葉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壯大龍頭,不斷增強茶葉產業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爭取項目和扶持資金,並協調金融部門,加大對茶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近年來,投資7000多萬元,建成了兩個茶葉清潔化加工廠和茶葉保鮮庫,購置了16台新型加工設備,使茶葉精製加工能力達到130萬公斤;改造初制加工廠23個,新建初制加工廠17個,形成了茶場初加工、公司深加工的茶葉專業化加工體系。同時,他大力推廣茶葉清潔化生產、炒青茶除氧保鮮包裝、保鮮庫儲藏以及機械化生產管理等技術,積極引進制茶新工藝,大大提高了茶葉加工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效益,有效帶動了廣大農民持續增收。

創新機制

創新機制,積極推進茶葉產業化進程。他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堅持以縣茶葉聯營公司等茶葉加工企業為龍頭,探索建立統一生產計畫、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定價收購、統一系列加工、統一包裝銷售、利潤按比例分成的“五統一分”生產經營運行體制,倡導全縣所有茶葉加工生產都在龍頭企業統一指導下進行,龍頭企業與各成員茶場實行獨立核算,利潤按交售量統一分配,使茶葉龍頭企業、基層茶場和種茶農戶之間建立起利潤共享、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初步形成了公司連茶場、茶場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系列化開發、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茶葉發展模式,有力地促進了茶葉產業的快速發展。
打造名牌,積極增強茶葉市場競爭能力。他堅持把爭創名牌作為加快茶業發展的主攻方向,積極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不斷提高茶品質量和檔次。一方面,加強生產技術管理,改進制茶工藝,推廣機械化生產;一方面組織科技人員攻關,圍繞名優茶開發,在炒青茶的基礎上,開發研製了商南泉茗、商南仙茗和商南烏龍等名優茶。目前,“雙山”牌商南泉茗、仙茗、烏龍茶先後獲得陝西省名牌產品稱號,商南泉茗獲“陸羽杯”獎、成為陝西十大名茶之一,“雙山”牌商標被認定為陝西省著名商標。商南泉茗、仙茗、烏龍、金絲翠芽、清泉毛峰等產品先後多次在茶博會上獲得金獎。2008年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茶產品獲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隨著商南茶知名度的提高,茶葉市場也得到有效拓展,目前商南茶在商洛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銷售網點80多個,在西安設有6個代理商。

廣泛宣傳

廣泛宣傳,努力營造茶葉發展的濃厚氛圍。他成功策劃、組織了兩屆旅遊茶葉節,邀請中央電視台“鄉村大世界”、“藝苑風景線”欄目走進商南,宣傳推介商南旅遊、茶葉兩大品牌,有力提高了商南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為了打造茶葉產業市場流通平台,他不斷加強茶葉專業市場建設,建起了集茶葉銷售、品嘗、茶藝表演為一體的茶藝文化街;採取“政府號召、企業自主”和招商引資的形式,在縣茶葉聯營公司、縣電力局及任家溝建起了三座集休閒品茶、茶藝表演、唱歌娛樂、交流會談等功能於一體的茶樓;為進一步開拓市場,提高商南茶的知名度,他正積極籌備在西安發展茶葉實體,以弘揚茶文化、壯大茶產業、發展茶經濟、增加茶收入,廣大農民民眾以茶致富的意識不斷增強,全縣發展茶葉產業的濃厚氛圍初步形成。

強化培訓

強化培訓,不斷提高茶農綜合素質。他為了全面提升茶葉生產技術和茶葉產品質量,堅持把提高茶農素質作為基礎工作,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各鄉鎮、村、組,開展茶葉無公害、有機茶生產、茶園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各項技術培訓,通過巡迴科技培訓、印發科技資料、放映茶葉科教片、製作科技宣傳展板、組織會員經驗交流等,提高了廣大茶農綜合素質。僅今年,已舉辦茶葉技術培訓班10期,培訓茶農300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4000份;製作科技宣傳展板12張、40餘幅。同時,組織相關部門積極為茶農做好農機具補貼、化肥、農藥供應等各項服務工作,對化肥、農藥等投入品實行嚴格檢查監督,確保了茶葉質量安全。

加強領導

加強領導,為茶葉產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成立了商南縣茶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他親自擔任組長,負責全縣茶葉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協調、管理、服務等工作。同時,他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決定》,制定了《茶園基地建設補助辦法》等茶葉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並大力爭取項目資金,積極研究解決茶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設立了商南縣茶葉產業發展局、商南縣茶葉站、商南縣茶葉研究所、商南縣茶葉協會等職能機構,具體負責全縣茶葉產業生產、加工、銷售、市場管理和服務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茶葉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