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華,女,從小在新疆長大,童年的夢幻記憶,50年代的理想主義情緒,都催促著她醞釀著飽滿的傾訴欲望,最後,她選擇了攝影這個語繪,選擇了新疆這個版塊,開始了多年一發不可收的攝影旅程。新疆,成了李華攝影的一個立場,一種人生觀的象徵。在她的攝影作品中,山魂與水韻同在心懷,大漠與草原本自天裁,轉場的一瞬,來自感動,濃郁的生活氣息,本就是通達李華內心理想國的天然孔徑。
攝影經歷
五十年代有一首歌曲《克拉瑪依之歌》,曾經風靡祖國的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漫漫的黃沙像無邊的火海……沒有草沒有水鳥兒也不飛。”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先輩們為了開發新中國的油田,在祖國的大西北新疆的蠻荒之地,貢獻了無悔的青春;而她們這些在戈壁灘上長大的孩子,眼裡的色彩,除了灰色的遍布石礫的戈壁,便是黃色的光禿禿的山巒。多年之後,她才知道,那黃色的山,叫“泥火山”。那上面有一個泉眼,不是可以飲用的清泉,而是混雜著泥水的寶貴的石油!至今它還在汩汩流淌,而且成了一個吸引人們前往探究的景觀。
小時候最開心的遊戲,是在黃土地上用小手刨開一個小坑,把從媽媽的縫紉機旁揀來的碎花布頭,平鋪在坑底,在布頭上面覆蓋一塊玻璃,再在玻璃上覆蓋一層黃土然後,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插進覆蓋玻璃的黃土中央,慢慢地鏇轉著把黃土漾向周圍。這時,一個美麗的畫面便從玻璃底下出現了!這種歡樂是無法形容的。它在一個孩子的眼前,展現了一個美麗的世界,而且是自己創造的。
小時的遊戲還有一個百玩不厭的,那就是製作萬花筒。三塊條型玻璃和一小塊三角形玻璃,一些彩色玻璃的碎片甚至是糖果紙的碎片,便可以創造一段快樂時光。通過光在玻璃里的折射,萬花筒為好奇的孩子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繽紛世界,潤澤了孩子們乾涸枯澀的眼睛。
後來,看到了一張媽媽的照片。那是媽媽穿著“布拉吉”(連衣裙)在一個長滿了塔松的山巒前照的。那片黑松林是那樣的令她神往。雖然那只是照相館裡的一個“布景”,卻成了她夢中經常神遊的地方。
多年以後,當她從南方回到新疆,故地重遊時,才發現,在她長大的獨山子,往後山走出去幾公里的地方,居然就是媽媽照片裡的那片山巒!當然不是黑白照片裡的“黑松林”,而是滿目蒼翠欲滴的綠和遍地芬芳的鮮花!就像她小時候最喜歡的一本小人書“魔針”裡面的那個小姑娘繡出的鮮花、草地和彩蝶。
從此,新疆這片神奇的土地,成了令她魂牽夢繞的地方。只要有機會,她便去尋找那片松林、雪山、冰河,去尋找那片草原、羊群、炊煙,去尋找落日輝映的大漠和揚鬃奮蹄的馬群、駱駝,還有那“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胡楊。
她又找到了一個新的遊戲方式:攝影。
如果說,萬花筒里為孩子們展示的只是一個虛幻的世界;那么,照相機—-這個同樣也是由幾組玻璃片組成的鏡頭,則是真實地把她看到的一切美景采攫下來,保留下來。—-為了讓更多的人也能夠賞心悅目,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多彩的世界,尤其是兒童。讓他們知道:她們這個世界原本是這么的美麗。
中國攝影師(二)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