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珠

李紹珠

李紹珠(1911.12—1995.04),男,漢族,江西省興國縣江背鎮養源村人。1932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0月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征 ,193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率部參加大西南剿匪平叛戰役、抗美援朝戰爭 ,組織指揮鐵道兵第五師搶修西南邊境國防公路 ,建設鷹廈、貴昆、成昆鐵路 ,參加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 ,為新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鐵路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

人物生平

1911年12月,出生於江西省興國縣江背鎮養源村 。

1932年2月,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參加第四、五次反“圍剿” 。

1934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 。

193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二縱隊戰士,步兵連長、炮兵連連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連長、晉察冀軍區營長,參加創建晉西南抗日根據地 。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綏軍區獨立第十旅第三十團副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第十旅第三十團副團長。

1949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七軍十九師第五十七團團長 。

1950年2月,率部開展川西金堂剿匪平叛戰役 。

1952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五師參謀長 。

1957年8月,鐵五師副師長李紹珠(前排右一)與戰友在福建古田 1957年8月,鐵五師副師長李紹珠(前排右一)與戰友在福建古田

1953年1月,率部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第五師參謀長 。

1954年3月,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載譽回國,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五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先後率部就地在黑龍江省建設湯林鐵路支線,赴東南沿海搶修黎湛、鷹廈鐵路,參加外福鐵路施工,修建中老、中尼國際公路,執行西藏高原戰區應急國防公路戰備保障任務,修建貴昆鐵路 。

1969年8月3日《解放軍報》第一版,報導鐵道兵第五師師長李紹珠 1969年8月3日《解放軍報》第一版,報導鐵道兵第五師師長李紹珠

1965年5月,在完成貴昆等鐵路修建任務後,率領鐵道兵第五師各團團長及參謀人員從雲南宣威奔赴四川攀西,實地踏勘成昆鐵路線路,安排兵力部署,落實修建方案 。

1966年初,奉命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五師駐防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執行成昆鐵路修建任務 。

1969年6月,參加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 。

1969年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副司令員(副軍職) 。

1995年4月21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4歲。

重要榮譽

1957年8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三級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 。

1988年8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主要貢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李紹珠同志出生於江西省興國縣一個貧農家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中,開始接觸進步思想和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並在工農武裝鬥爭中迅速成長,1932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第四、五次反“圍剿”,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二縱隊戰士、排長、連長,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 。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李紹珠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連長、晉察冀軍區營長,參加保衛黃河河防作戰,挫敗日軍進犯黃河河防企圖 ,勝利完成保衛黨中央領導機關在陝北安全轉移、指揮部隊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的偉大歷史任務,在晉東北、晉西南廣大地區,率部開展對日作戰,伏擊日軍,三戰三捷 。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初期,李紹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晉綏軍區獨立第十旅三十團副團長 ,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轉戰於晉南、呂粱地區和晉綏邊區,鏖戰於晉西南、運城、榆林等地區,1948年3月參加臨汾戰役,打擊敵人有生力量及地方武裝,有力保障晉綏解放區百萬農民翻身解放和土地改革工作勝利完成 。

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第十旅成立,任該旅第三十團副團長,1948年7月,按照上級指示,參加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結束閻錫山在山西38年的反動統治,進而實現華北廣大地區全部解放。

1949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獨立第十旅改編為第一野戰軍第七軍第十九師,6月第七軍編入第一兵團,李紹珠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七軍十九師五十七團團長。在毛澤東主席“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下,第一野戰軍奉黨中央命令西進,解放大西北,長途跋涉急行軍,參加了解放大西北的第一仗—扶眉戰役,追擊剿滅國民黨胡宗南、馬鴻逵、馬步芳部隊至天水,接管城市,12月率領第五十七團隨軍委第十八兵團入川參加祖國大陸的最後一戰—西南戰役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

西南剿匪

1950年2月,第五十七團在四川金堂地區執行西南剿匪戰役,李紹珠團長智名勇功,機智果敢,身先士卒,親率該團一營、三營和五十五團一營,勇往直前,強攻猛打,勝利完成川西金堂剿匪平叛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1952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第七軍十九師在甘肅省甘谷地區奉命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五師,所轄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團依次改為鐵道工程第五師第十三、十四、十五團 。1952年9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發布西乾字第77號關於師以上幹部任職命令:升任李紹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五師參謀長 。

抗美援朝

1953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工程第五師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第五師,奉命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李紹珠任該師參謀長,歸新建鐵路指揮局建制領導,部隊在抗美援朝戰爭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朝鮮半島崇山峻岭、天寒地凍、炮火連天等極端惡劣環境條件下,鐵道工程第五師發揚國際主義精神,克服缺技術、少機械、材料難以及時供應等重重困難,冒著敵機的轟炸,按照上級機關“一切為了早開工、早完工,保證備戰急需”的指示,部隊和機關齊動員、齊上陣,到1953年底共修建鐵路23.7公里,提前1個多月完成殷山至龜城鐵路龜城—价川段搶修任務,殷龜線修通,朝鮮金日成首相發電祝賀:“新線的修通對保證作戰勝利和恢復朝鮮人民經濟方面有巨大的貢獻” 。1953年4月,鐵道工程第五師部分轉至德川至八院面鐵路球場—德川段,執行鐵路搶修、球場价川地區反空降備戰任務,面對炎夏暴雨、寒冬冰雪等極端惡劣氣候條件和打隧道、架橋樑缺少技術裝備等困難,邊防空邊施工,新建鐵路11.45公里,勝利完成上級“在1954年3月底以前提前完成施工任務”的指示,德八鐵路於1954年5月3日舉行通車典禮,金日成首相為此發賀電,盛讚“德八線新建鐵路工程是朝中兩國人民保衛和平和安全的鬥爭中又一次取得的輝煌的勝利” 。

組建鐵道兵第五師

1954年3月鐵道工程第五師載譽勝利回國,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一支正規化的鐵路工程技術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正式成立 。1954年4月鐵道工程第五師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五師,由3個團擴編到5個團,李紹珠歷任該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整編後的鐵道兵第五師立即投入到新中國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成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支生力軍和突擊隊 。

搶修東南沿海鐵路

鐵道兵第五師搶修鷹廈鐵路 鐵道兵第五師搶修鷹廈鐵路

從朝鮮歸來後鐵道兵第五師首先就地參加鐵路施工,在黑龍江省原始森林修建湯林鐵路支線 。建國初期,逃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對我國東南沿海大陸進行襲擾,妄圖封鎖海岸線。黨中央發出“解放台灣,統一祖國”的號召。鐵道兵第五師奉命以戰鬥的姿態,日夜兼程從東北奔赴東南沿海搶修黎湛鐵路。從1954年10月至1955年4月,提前3個月完成任務。時任鐵道部副部長呂正操視察時讚揚說:“黎湛線是全國修得又快又好的第一條鐵路。” 鐵道兵第五師還承擔了鷹廈鐵路鐵關村至光澤段修建任務,1955年2月至年底修建39.92公里,隨後轉入梅水坑至南溪南坂段,修建鐵路52公里。第二十三團擔負鷹廈線上最長的大禾山隧道開挖任務。工程艱巨,困難重重。1955年8月,鐵道兵司令員王震率領其他兵種首長親臨大禾山隧道視察,調查研究,解決施工和生活上的困難,並與戰土們一起打風槍,指戰員們倍受鼓舞。10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彭德懷要求鐵道兵再提前一年建成鷹廈鐵路。全師官兵積極回響軍委號召,以“雙手磨掉千層繭,汗水沖開萬重山”的英雄氣慨,隧道雙口開挖由日平均3.67米提高到34米,提前工期118天貫通,寫下了新中國鐵路隧道建設史上光輝的一頁。二十三團一連被鐵道兵授予“尖刀連”榮譽稱號” 。1956年鐵道兵第五師參加外福鐵路建設任務,鐵路修建質量之好、效率之高,被上級譽為新中國的“革命速度”。鐵道兵第五師為搶修沿海鐵路作出了重要貢獻 。

修建西南邊境國防公路

根據我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需要,1961年11月鐵道兵命令鐵道兵第五師迅速組織一個加強團,突擊完成中(國)老(撾)公路修建任務。二十二團幾千名官兵在雲南省及寮國境內熱帶森林地區高溫、大雨、潮濕等惡劣環境下施工,因勞動強度大、生活供應困難,不少同志熱暈、餓暈、累倒,經過一年苦戰,出色完成任務。1962年6月,二十四團奉命修建中國至尼泊爾公路,在海拔4000至5000米以上的西藏雪域高原施工,空氣稀薄,氣候惡劣,地勢十分險要,設備、材料、生活物資等全靠人力背到現場,1963年3月,部隊英勇頑強地完成任務,二十四團三營九連被鐵道兵授予“雪山鐵九連”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二等功 。六十年代初,在台灣的國民黨反動集團妄圖竄犯大陸的同時,印度也一時出現反華狂潮,在中印邊境多次挑起侵犯我國領土事件。為戰備需要,1962年至1963年,鐵道兵第五師二十四團抽出2個營的精幹兵力在西藏高原執行搶修中印邊境應急公路任務。西藏軍區領導在第二次對印反擊戰勝利總結時指出:“這次自衛反擊戰的勝利與鐵道兵的同志們及時搶修戰區公路是分不開的” 。鐵道兵第五師為鞏固共和國國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

李紹珠師長率領部隊實地踏勘成昆鐵路施工線路 李紹珠師長率領部隊實地踏勘成昆鐵路施工線路

修建貴昆、成昆鐵路

李紹珠師長率領的鐵道兵第五師修建成昆鐵路,開掘隧道。 李紹珠師長率領的鐵道兵第五師修建成昆鐵路,開掘隧道。

鐵道兵第五師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首先進軍祖國的大西南,解放大西南,建立了人民政權。新中國成立後,這支部隊再次進軍大西南,投入貴昆、成昆鐵路大會戰,為人民造福。該師1958年7月調部隊參加貴昆鐵路修建,鐵道兵第五師進一步擴編,下轄第二十一至二十五團,共5個加強團,以及汽車、修理、機械、給水等專業營,官兵3.6萬人,李紹珠升任師長。貴昆鐵路地質結構十分複雜,有“地質博物館”之稱。二十三團擔負了該線最長的梅花山隧道開挖任務。施工中征服了瓦斯及大量地下湧水造成的困難,進度雙口平均月成洞213米,單口月成洞最高達400米,創當時全國隧道掘進最高紀錄,受到國家建委通報表彰,稱讚“這是我國鐵路隧道施工上的一個大進步”。二十一團在雲貴兩省交界處的老虎嘴和獅子口架起單孔全長527米、墩高50米的中國第一座鋼塔式天生特大橋,創造了建設鋼塔式特大橋奇蹟 。1965年5月,李紹珠師長率領所屬各團團長及參謀人員頭頂烈日,冒著40℃的高溫,從雲南宣威到攀西查看施工任務,他們從德昌到三堆子,再從倮果到格里坪,徒步跋山涉水,攀懸崖,跨河流,過深澗,越絕壁,實地踏勘線路走向,掌握重點橋樑隧道工程地質構造,實地調查民意社情,了解氣候情況,交通條件,安排兵力部署,制定施工作戰方案。1965年12月,鐵道兵第五師由貴昆線轉戰到成昆線。1966年初,李紹珠師長奉命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第五師駐防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執行成昆鐵路修建任務 。到70年代初,相繼完成米易至三堆子、倮果至格里坪的“兩線”鐵路輔軌架橋建設任務;建成朱家包包礦區、弄弄坪區、河門口和格里坪區“三片”全長90.5KM的鐵路專用線;完成攀鋼年產6.5萬噸的耐火材料廠“一廠”的建設任務,保證了攀枝花1970年“七一”出鐵、出鋼的生產需要;完成朱家包包萬噸大爆破施工任務;完成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的鐵路專用線建設任務。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黨中央向參加成昆鐵路建設的全體築路大軍發來賀電,表彰他們“對黨對人民的重大貢獻”。

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

196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成立 ,1969年8月,李紹珠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副司令員(副軍職) 。

人物評價

★ 原鐵道兵第五師二十二團副團長閆昌慶《鐵五師歷史之七軍十九師金堂剿匪平叛紀實》記錄:

“師首長得悉,迅即決定五十七團團長老紅軍李紹珠率該團一、三營,五十五團一營,連夜出動進剿。部隊三月五日5時集結,6時30分部署完畢,7時發起猛烈攻擊。兵分左右兩路,強攻猛打,匪徒當即潰散逃竄。我乘勝追擊30餘里,斃敵42人,俘獲86人,我僅一戰士負傷。 ”

1951年7月《國防戰士》報刊登“李團長學文化” 1951年7月《國防戰士》報刊登“李團長學文化”

 

★原新華通訊社駐鐵道兵記者(兼《人民日報》社記者)、《解放軍報》社特約記者陳遠謀同志評價:

“李紹珠面相酷似粟裕大將,為人忠厚老實,寡言少語,身先士卒,埋頭苦幹。”

陳遠謀同志曾任新華通訊社駐鐵道兵正團職記者、兼任《人民日報》社記者、《解放軍報》社特約記者、《鐵道兵報》社副社長,1950年參軍在李紹珠同志所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七軍十九師從事宣傳工作,建國初期曾寫過一篇介紹李紹珠的新聞報導《李團長學文化》 ,刊登在1951年7月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七軍主辦的《國防戰士》報上。

★原鐵道兵第五師師長、鐵道兵第二指揮部副司令員顧秀同志回憶錄《歷程回望》記錄:

“鐵五師在1965年完成貴昆鐵路等任務後,奉命調到成昆線和渡口支線。當年5月,老紅軍師長李紹珠率各團團長及參謀人員從雲南宣威到攀西查看五師管段的任務,從德昌到三堆子,再從倮果到格里坪。由於當時炳谷到三堆子沒有公路,他們在工程設計人員陪同下,拿上圖紙,徒步跋山涉水,攀懸崖,跨河流,過深澗,越絕壁,詳細踏勘了線路走向,重點橋隧,工程數量;他們馬不停蹄地冒著40℃的高溫,頭頂烈日,從倮果走到格里坪,實地調查民情社情、氣候情況、交通條件、當地資源等,摸清了情況,部署了兵力。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