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綬

李秉綬 [清]字芸甫,一字佩之,號竹坪,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寄居廣西桂林。工書畫,梅竹尤佳。作品收錄《粵西先哲書畫集序》、《墨林今話》。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李秉綬(1783-1842)字佩之、芸甫,號竹坪、信天翁、環碧主人。祖籍臨川縣溫圳楊溪村(今屬江西省進賢縣溫圳),寄籍廣西桂林。清代著名畫家兼詩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人亦稱“李水部”。後辭官回桂林,專心畫事。

成就及榮譽

以詩畫著稱於世,尤擅畫梅竹。所畫梅竹,興到落筆,脫棄凡近。其寫意雜卉,大約以沈周陳淳為宗,旁及徐渭石濤、華嵓諸大家。蘭石則專師錢載,縱逸秀挺,為世所賞。時人有詩評價說:“風蘭雨竹寫大意,綠水青山歸寓公。都識臨川李水部,墨痕猶借綺樓中。”

個人作品

嘉慶十二年(1807)在桂林虞山韶音洞、疊彩山風洞、伏波山還珠洞、普陀山七星岩口各刻蘭竹兩幅,為桂林石刻中的珍品。其中,刻於疊彩山風洞口的兩幅為風竹和露根蘭;刻在七星岩洞口的兩幅為搖曳於風雨中的蘭竹。可惜的是,七星岩的蘭竹石刻毀於“文革”,其複製碑現藏於桂海碑林博物館。疊彩山碧霞洞還題有“墨雲深處”四字行書。
道光十一年(1831)嘗作蒼松柱石圖。與朱鶴年、湯貽芬等齊名,有“乾嘉十六畫人”之稱。能詩,廣交墨友。《李芸甫雜卉十六葉》為桂林市地方史志總編室所珍藏。
他長期定居於桂林榕湖西岸,並在疊彩山的白鶴洞下修建畫室,取名“環碧園”。當時在桂林的文人墨客常聚會園中,談古論今,研討畫技。

其它相關信息

不僅李秉綬在桂林歷史上很有名氣,他的父、兄、侄、兒等人也是名人。他的父親李宜民以鹽業起家,捐錢修建桂林華蓋庵,刻金剛經和十六尊者像,頗得時人稱頌。他的兄長秉禮工詩,嗜書畫,且好結納,一時畫人書家,皆是他家中的常客。另外兩個哥哥秉鉞和秉銓,一個工篆隸善山水,一個善篆隸寫墨蘭。宗瀚的書法是李家的一絕;宗涵工花竹、翎毛;兒子宗桂八歲即解書畫,竹石亦佳。因而,李氏家族在當時有“一門風雅”之稱。其中尤以李秉禮、李宗瀚、李秉綬成就突出,最具影響,並稱“詩書畫三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