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瑈

李瑈

李瑈(1417-1468)字粹之永樂十五年丁酉(1417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於世宗本宮。宣德三年(1428年)封晉平大君,後改鹹平,又改晉陽,最後改為首陽大君。自稱“小中華”的朝鮮歷史,與中國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太宗李芳遠屠兄殺弟,逼父退位,就與唐太宗李世民很相象,而據說自幼“聰敏”的首陽大君則表現出了與明朝太宗文皇帝(就是明成祖朱棣,嘉靖年間改為廟號為成祖)一樣驚人的本事---篡位。

李瑈

李瑈李瑈
世祖 惠莊
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大王 李瑈


文宗去世後,任命了皇甫仁、金宗瑞、成三問等一批顧命大臣輔佐年幼的端宗。景泰四年(1453年),首陽大君勾結大臣鄭麟趾、韓明澮,出其不意地撲殺了皇甫仁、金宗瑞、南智等顧命大臣。史稱“癸酉靖難””。之後首陽大君把持朝政,逐漸剪除反對篡位的朝臣。三弟安平大君李瑢及其兒子宜春君李友直、六弟錦城大君李瑜也因此被廢為庶人,流放江華島的喬桐,不久賜死(英祖年間復爵昭雪,高宗以南陽君為安平大君之後)。韓明澮等人則被封為“靖難功臣”,廣賜封田,並讓次子李晄(後來的睿宗)娶韓明澮之女為夫人。
景泰六年(1455年)閏六月十一日乙卯,首陽大君受禪於景福宮勤政殿,是為世祖大王。明史中對此事件的記載是“……弘暐立三年,以年幼且嬰夙疾,請以叔瑈權國事。七年上表遜位,乃封瑈為國王。瑈請立子為世子,從之”,朝鮮奏聞使完全掩蓋了其中的血腥殘酷。
端宗李弘暐被廢之後囚禁於昌德宮內。一年之後,景泰七年(1456年),發生了大臣成三問等人圖謀擁戴端宗復位的密謀。成三問等六人被處以用燒紅的鐵鉗活剝皮的極刑,是為“死六臣”。此外還有金時習、南孝溫等六位大臣則辭官引退,終生不仕世祖,是為“生六臣”。這次密謀失敗之後,年輕的端宗被廢去上王的尊號,降為魯山君,流放到荒涼的江原道深山之中。又過了一年,天順元年(1457年)十二月,為了斬草除根,端宗在鄭麟趾等人的奏請下被賜死。
世祖儘管奪位手段殘暴,但是即位之後治國的確很有手段。在世祖年間,朝鮮王朝的政治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和發展,制訂和修訂了《經國大典》、《經濟六典》等典籍。《經國大典》是朝鮮王朝治國的基石,規定了朝鮮王朝的各方面體制制度;在哲學思想上中國的程朱理學占據正統的地位,推行“崇儒抑佛”的禮治政策;同時又仿效中國歷代封建社會的中央集權制,確立國王享有主宰一切的絕對權威;在經濟上實行“農本民生主義”,改良地制實行鄰保制;在社會關係上實行兩班(文武貴族)統治庶民的嚴格的等級制;在司法上為保全封建集權制沿襲中國的“唐律”和“大明律”制定各種法令。這些治國方略在《經國大典》中都有規定,在古朝鮮政治、司法、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被朝韓史學界珍視為研究古朝鮮司法文化的不可多得的資料,也是研究東北亞漢文化史的主要依據之一。世祖時修訂的《經濟六典》則撰於太祖年間,包括吏典、戶典、禮典、兵典、工典、刑典“六典”,是朝鮮歷史上第一部國家統一的法典,具有官撰的性質,因而又具有法律效力。世祖還關閉了集賢殿,廢除了承政院中的一些職位,並使司諫院趨於癱瘓,並且設定了觀察黜陟使、五衛鎮撫所、兵馬都節制使等官職和機構。為了能夠實現所謂“下意上通”、“上命下達”,世祖命令輔佐其篡位的一些“靖難功臣”可以“參判”六曹的政務。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削弱思想上對君權的節制。設立了春秋館,表面上是為了促進儒學。事實上,它僅僅被用作王家圖書館,而不是一個旨在促進和傳播儒家思想的機構。此外,他還開創了私下接見個別官員的做法。無視有關國王接見官員必須有史官和承政官員在場的規定。
由於當時的朝鮮君主受到兩班(指朝會時列於殿中的東班、西班,也就是文武官員)無節制的壓力,有人出來為設法提高君主地位的做法辯護。世宗時代的一位富有才華的學者梁誠之數度上疏,為君主的權力辯護。梁誠之強調朝鮮的獨特地位,力陳維護固有傳統的必要性。據他說,檀君是“天子統治者”。他提出這樣的論點:朝鮮與中國一樣,是被賦予天命的國家。這種論點加強了世祖對付行政系統的地位。
世祖下令繪製朝鮮詳圖,以加強對邊遠地區的控制。對各個地區的所有軍人和後備役人員實行人口統計,並強化了要求全體國民攜帶身份牌的國民登記法。他在每一個道設定了人數眾多的衛戍部隊,並命令每一個城鎮生產武器。世祖通過慷慨的田地賜予和醫藥安排,顯示了對軍人福利的關注。他還命令人們移居到人口稀少的北部邊境地區去。東北方面,當時的朝鮮與建州女真多次交戰,鞏固了邊境安全。世祖在任命新的官吏問題上採取果斷行動,增加武備學堂畢業生的數目來進一步加強軍權。
世祖曾經連續三次封功臣,以擴大效忠擁護的基礎。可是,隨著賜給功臣的可以繼承的土地數量的增加,可供撥給新任命官吏的采邑土地減少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和限制官吏和兩班的經濟權力,世祖制定了職田制,這種新制度只允許在任職期間對所分撥的田地收取田租。這樣一來兩班藉以享受終生田產權的科田制就終止了,那些不妥協分子便喪失了他們的田產。這種把授予土地限於現職官吏的制度意味著擁有土地的原有兩班階級不是改變為擁有土地的在職官吏階層,就是徒具空名的“無地兩班”。
除了久已確立的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以外,他還更經常地舉行臨時的文官和武官考試。由於臨時考試中考試及第者的人數以2比1的比例超過定期考試及第者的數目,這種做法實際上使科舉考試制度任由君主擺布。為了分散儒教學者對其篡位、謀逆、弒君的注意力,世祖借支持道教和佛教來藐視儒教正統,設立了刊經都監,繁忙地進行編篡佛教典籍和把這些典籍譯成韓國文字的工作。印刷了五十部卷帙浩繁的《高麗大藏經》。為了使以往以中國為學術研究中心的學者們有一部關於他們自己國家的全面的歷史,天順二年(1458年)開始了編寫史書《東國通鑑》的工作,這項工作在世祖死後完成。
世祖晚年得了一種怪病。據史書記載,在端宗被害後,世祖在晚年連連被往日的惡行所導致的噩夢糾纏,曾經在夢中夢見嫂子顯德王后痛斥他的謀反篡位,還連連向其唾棄。世祖驚醒之後,全身在夢中被唾過的地方便開始長出惡瘡,腥臭潰爛,苦不堪言,召集全國的名醫診治也沒有效果。最後信奉佛教的世祖認為這是自己以前所犯罪惡的報應,於是訪遍全國的名山古剎,祈禱贖罪,並在五台山月精寺修行數月。一次,世祖去山間溪水中沐浴,一個童子為其擦背,當時為了提防暗殺,世祖規定凡是觸摸到國王身體的人都要斬首。那個童子說:“國王殿下的罪行受到了文殊菩薩的譴責”,說完便消失了。世祖悚然而驚,終於改變了殘忍好殺的習性。
成化四年(1468年)九月七日,飽受病痛折磨的世祖傳位於睿宗,次日在太上王宮壽康宮(今漢城昌慶宮)正殿---明政殿去世。在位十三年,終年五十二。明朝賜謚“惠莊”(柔質慈仁曰惠;嚴敬臨民曰莊),定世室,葬楊州光陵。其身後功過,留給了後人去評說——不過終朝鮮王朝之世,朝鮮的儒家學者們對世祖的篡位行為基本都是腹誹的。

王妃

聖欽仁景德宣烈明順元淑徽慎惠懿神憲貞熹王后 尹氏(籍城平)
永樂十六年(1416年)生,宣德三年(1428年)嫁,初封樂浪府大夫人,景泰六年(1455年)冊封王妃。成化十九年(1483年)薨,終年六十六,葬光陵。
子女
長子 德宗大王(懿敬世子) 李暲(李崇)
次子 睿宗大王 李晄
長女 懿淑公主
庶子
長子 德源君 李曙(謹嬪朴氏出)
次子 昌原君 李晟(謹嬪朴氏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