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他與徐志摩是志不同道不合的同窗好友;他與清華國學研究院同事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等和而不同,彼此輝映;他與傅斯年、陶孟和、趙元任、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曾昭炳等患難與共,同舟共濟;他與安特生、伯希和、李約瑟、費正清、費慰梅等長期保持著友誼;他視丁文江為好兄長和科學路上的引路人;他曾與胡適籌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北平分會,保持了同進退的步調;他親歷了胡適的去世,但也有人認為胡適的死與他那番悲觀的讜論有直接關係;他曾被中共作為統戰對象,也被台灣當局作為阻止美國改變對華政策的一張牌,但他始終保持治學與政治分途的清醒……私密性、唯一性史料首次公開海峽兩岸第一本李濟傳英國哲學家羅素大量引用並讚賞李濟的論文,“得到了某些頗有啟發的見解”。台灣文人李敖:李濟是台島“最後一個迷人的重量級的學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張光直:“李濟體現了中國歷史學和考古學研究所能達到的最高學術典範。”郭沫若稱李濟是“我們中國的光榮的一面”。許倬雲高度評價李濟:“在李先生身上.我們看見了希臘精神和儒家修養的結合!”
圖書目錄
序
前言李濟是誰
第一章 初出籠的包子
第一節 鍾祥少年李順井
第二節 優遊清華園
第三節 克拉克校園“啃青草”
第四節 中國第一個人類學博士
第二章 從南開到清華園
第一節 礦科教授與“丁大哥”
第二節 西安講學
第三節 重返清華園
第四節 五位導師
第五節 現代考古學與安特生
第六節 中國人的西陰村
第三章 加盟史語所主持考古紅
第一節 國學院的風流雲散
第二節 阿卡德米與傅斯年
第三節 濟之找尋彥堂首掘
第四節 出掌考古組帥印
第四章 殷墟,城子崖
第一節 殷墟初期試掘
一、“中央”與地方
二、“拉鋸戰”與“儒蓮獎”
三、分手弗利爾
第二節 轉戰城子崖
一、山東古蹟研究會
二、城子崖的“求仁得仁”
第三節 回師河南
一、“捲地毯”與後岡三疊層
二、濬縣辛村與大齎店遺址
三、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四、侯家莊南地與西北岡
五、董作賓攜女友風波
六、世界最早的檔案庫
七、殷墟的最後一瞥
第五章 從北平到南京
第一節 達子營·方磚廠
第二節 無心亦無滯
第三節 輕輕的我走了
第四節 南京楊公井
第五節 福兮禍兮長別離
第六章 流寓西南
第一節 暫棲長沙
第二節 昆明兩年
一、趙元任出國風波
二、從昆明城到龍泉鎮
三、戰火催生的中博院
四、鶴歸去狼煙起
第三節 李莊六年
一、適彼樂土
二、祠堂里的中博院
三、從羊街到張家祠
四、畏友傅斯年
五、“紅顏知己”曾昭燸
六、從李壓走向田野
七、遠古器物研究
第七章 離開大陸前的最後歲月
第一節 日本之行
第二節 回到南京
第三節 會晤郭沫若
第四節 在大陸的最後光影
第五節 蒼茫天地間
第八章 台島最後一位重量級學人
第一節 初到台灣
第二節 創人類學系擘畫台島考古
第三節 主持史語所代長“中研院”
第四節 與胡適唱對台戲
第五節 在中國推進科學思想
第六節 建立科學的古器物學
第七節 撰寫Anyang
第九章 寧願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第一節 骨肉分離
第二節 彼岸的批判
第三節 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
第四節 台北溫州街寓所
第五節 父與子
第六節 書寫歷史與創造歷史
第七節 最後的燭光
尾聲一個巨人消失了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