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孫中山再造民國時,他毅然參軍,先後畢業於陸軍步兵軍事教練所、陸軍步兵學校將官研究班。他先在粵軍第一師鄧仲元部任班長。民國10年(1921)被選拔為大元帥府警衛第三團葉挺部排長,後升任第一師第三團鄧演達部連長,擔負護衛大元帥府任務,直接保衛孫中山的安全。其後歷任廣東部隊營長、師經理處長、平南鹽務總局長、步兵獨立第二團上校團長、獨立第四旅少將旅長。民國21年(1932)以後4年間任虎門要塞少將司令,負責海防防務。當時主持廣東軍政的陳濟棠勾結日本軍閥,積極進行假抗日真反蔣的內戰活動,企圖奪取蔣政權而代之。其時大規模內戰已迫在眉睫。李潔之本是陳濟棠的親信,但反對陳的做法。為制止內戰,保存國力,共同抗日,他先後與廣東部隊10多位將領聯繫,取得共識,策動第一軍軍長余漢謀領銜揭露陳的陰謀,並實行兵諫,迫使陳濟棠宣布下野,一場即將爆發的內戰遂告平息。民國25年(1936)7月,他接任廣東省會警察局長,即將前任移交接管的230名政治犯悄悄地釋放,又停止執行郵電新聞出版物檢查及取消廣州市居民入戶擔保辦法。這對於團結各黨派各階層共同抵禦外侮,是極為明智之舉。日本南侵廣州棄守前,李潔之已改任第四戰區兵站中將總監,後又調任第七戰區軍糧計核委員會中將副主任。在任期間,一改過去各部隊食糧食鹽朝不保夕的困難情況,還有餘糧借給災民。抗戰勝利後幾年間,廣東抗日部隊多被蔣介石用各種手段分化瓦解,許多軍政人員包括李潔之在內都處於投閒置散的境地,心懷不滿。李潔之到達汕頭棄政從商,開設“中國漁業公司”,名為企業,實際是聚集一批舊軍政人員議論和制訂反蔣投共的計畫。李潔之是核心人物,多次奔走於香港、廣州和汕頭之間與各方聯絡。1949年4月,他被廣東省政府委任為第九區行政督察(閩粵贛邊)專員兼保全司令。5月1日他偕中共香港分局派來的聯絡員陳漢欣秘密離開汕頭,到達興寧就職,旋即與駐軍河源等地的曾天節、魏漢新等聯繫共商起義事宜。18日即宣布和平起義,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次起義使粵東、閩西兩區16個縣聯成一片,粉碎了蔣介石殘部在贛州、長汀間固守的計畫。不久李潔之就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潮梅人民行政委員會副主任。
建國後,李潔之先後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黃埔建港管理局副局長、省水利廳副廳長。1957年整風、反右擴大化時,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1年被摘掉“帽子”,任廣東省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兼軍政史料徵集組長。這時候,他積極撰寫了數十萬字親歷親見親聞的史料。1979年4月,李潔之的錯案得到徹底平反改正,被委任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他認真組織省參成員學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議精神,為我省的“四化”建設出謀獻策。1983年4月,被選為省政協副主席兼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任,直至1988年換屆為止。1989~1990年,他將自己歷年所寫並已在《全國文史資料》等書刊發表過的著述加以整理,由《興寧文史》編輯部編纂為《李潔之文存》並排印出版,共70多萬字,是粵東文史部門極具參考價值的書。
後世紀念
《南方日報》1994年1月20日報導李潔之逝世的訊息時,稱李潔之“從大革命時期開始就長期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有影響的愛國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