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602~670)

李淳風(602~670)

正文

中國唐初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岐州雍縣(今陝西鳳翔)人。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卒於唐高宗鹹亨元年。唐太宗貞觀初年,因與傅仁均爭論曆法,得到參與議論者的贊同而進入太史局。李淳風於貞觀七年(公元 633年)製造成新渾儀。他在古渾儀的六合儀和四游儀之間,增加一重具有黃道環、赤道環和白道環的三辰儀(見渾儀和渾象)。他並因此著《法象志》七篇,評論前代渾儀的得失。貞觀十五年,遷太史丞,二十二年升太史令。在這段時間裡,他為《晉書》和《隋書》編寫《天文志》和《律曆志》,並同梁述。王真儒等人注釋《算經十書》。《晉書》和《隋書》的《天文志》除蒐集有關時期的大量天文和氣象記錄外,還對這些記錄進行了分類,對一些特殊天象的名稱做了解釋,使後人能了解這些名稱所反映的天文學內容。他還指出彗星尾“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常背太陽的規律,這比西方早九百多年。《晉書》和《隋書》的《律曆志》也是研究中國曆法史的良好資料。唐高宗時,因原用傅仁均的《戊寅歷》誤差較大,李淳風乃以劉焯的《皇極曆》為依據,編成新曆,史稱《麟德歷》。《麟德歷》首次廢除古歷中“章”、“蔀”、“紀”、“元”的計算,並以1340為各種天體運動周期(如回歸年、朔望月等)的奇零部分的公分母,大大簡化了計算步驟。《麟德歷》採用定朔(見朔望)安排歷譜;廢除閏周;完全由觀測和統計來求得回歸年和朔望月長度;在日食計算中提出蝕差的校正項(其實質就是視黃白交點離真黃白交點的距離)。《麟德歷》的缺點是未考慮歲差(見歲差和章動)。李淳風還著有《乙巳占》一書,總結前人天文成果,記錄某些天象和氣象,對少數天象做出比較符合實際的推測。此外,他還撰有《典章文物志》、《秘閣錄》等書,都已散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