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8年考入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先後任教於曲阜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同時涉及20世紀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大夢誰先覺(黃河出版社,2007) 愧對魯迅(上海三聯書店,2004)
走過荒原(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魯迅的選擇(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吶喊點評(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中國當代詩歌藝術演變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中國當代詩歌潮流(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
愛神的重塑(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新時期小說的文化選擇(與人合作,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判(與人合作,時代文藝出版社,2000)
《水滸傳》《三國演義》批判(與人合作),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主編,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
中國當代小說發展史(主編,山東文藝出版社,1995)
新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1997)
主要學術文章
2006:
01.如何反思80年代/《文藝爭鳴》2006年第1期
02.大學教育:呼喚公民意識的培養/《河南教育》2006年第1期
03.五四:文化論戰,為何而戰/《齊魯學刊》2006年第3期
04.“覆孔孟”:意欲何為?/《大學人文》2006年第5輯
05.文化論戰,為何而戰?/《大學人文》2006年第6輯 06.序趙思運《邊與緣》/《詩歌月刊》2006年第7期
07.霧海中的燈塔/《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8期
08.二十年書齋心事/《粵海風》2006年第5期
09.20世紀文化論爭遺留的幾個問題/《社會科學戰線》2006年第6期
10.我的讀書生涯/《詩歌現場》2006年秋季號
11.魯迅在世紀末中國的另一境遇/ [俄]聖彼得堡國際會議論文集
12.魯迅在世紀之交的中國文壇/《文學與文化》2006第7輯
2005:
01.艱難的主體重建—80年代中國文學的知識分子話語之一/《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
02.沉重的回歸之旅—80年代中國文學的知識分子話語之二/《齊魯學刊》2005年第3期
03.崎嶇的啟蒙之路—80年代中國文學的知識分子話語之三/《社會科學戰線》2005年第4期
04.重返人的文學—80年代中國文學的知識分子話語之四/《吉林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
05.新青年:新的起點—叩問陳獨秀之一/《大學人文》2005年第3輯
06.最後的覺悟—叩問陳獨秀之二/《大學人文》2005年第4輯
07.“文化侵略”漫議/《隨筆》2005年第3期
08.尋找劉明樾/《隨筆》2005年第6期
09.一場令人遺憾的筆墨官司/《文學與文化》2005年
10.當代文學史研究的價值立場/《中華讀書報》2005-12-13
11.魯迅:經久不衰的話題/《文匯讀書周報》2005-12-23
2004:
01.多視角的青春書寫/《文藝爭鳴》2004年第1期
02.大學教育的三大缺失/《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第2期
03.什麼是“新文化運動”?/《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4年11月摘要
04.五四:世界化的理由/《齊魯學刊》200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2004年第7期轉載
05.五四啟蒙運動三題/《文史哲》2004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2004年第9期轉載
06.五四:“借思想文化解決問題”的是與非/《南開學報》2004年第5期
07.警惕這樣的“英雄”/《青年思想家》2004年第5期
08.公民意識的培養二題/《粵海風》2004年第6期
09.魯迅啟蒙之路再思考(上)/《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9期
10.魯迅啟蒙之路再思考(中)/《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0期
11.魯迅啟蒙之路再思考(下)/《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11期
12.1929:新文化危機中的胡適/《文學與文化》第5輯2004年11月出版
13.啟蒙的困境與魯迅的選擇/《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4.大學教育的三大缺失/《社會科學論壇》2004年第2期
15.為文學經典解毒——答初志英/《南方周末》2004-05-13
16.給你一個完整的金庸/《東方早報》2004-01
17.我們如何面對魯迅/《北京日報》2004-12-05
2003:
01.國民革命與新文學生存環境的惡化/《文藝爭鳴》2003年第1期
02.胡適:新文化園地里的孤獨守望/《南方文壇》2003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2003.5轉載
03.啟蒙五題/《齊魯學刊》2003年第3期
04.秦暉:問題與主義的莊嚴求索/《文藝爭鳴》2003年第3期
05.徐友漁:亂雲中的抵抗與堅守/《文藝爭鳴》2003年第4期
06.市場:公民意識的訓練場/《東方》2003年第9期/《書摘》2004年第1期轉載
07.1928-1929: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兩場保衛戰/《社會科學論壇》2003年第10期
08.“知識分子”二題/《評論》2003年上卷
09.沉重的回歸/《今日文壇》2003年第1期
10.關於當下文學的隨想/《大眾日報》2003-12-5
2002:
01.反傳統的理由/《東方文化》2002年第3期
02.價值重估的尺度/《齊魯學刊》200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2002年第9期轉載
03.大學的官場化及其後果/《社會科學論壇》2002年第4期
04.大學教育缺少什麼?/《社會科學論壇》2002年第5期
05.精神堅守者的姿態/《文藝爭鳴》2002年第4期
06.執著地守護歷史現場/《棗莊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07.文藝大眾化運動反思札記/《煙臺師院學報》2002年第3期
08.《吶喊》導讀/《現代語文》2002年第11期
2001:
01.面對世紀末文化思潮對魯迅的挑戰(三)/《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01期
02.世紀中國文學問題反思:公式化與概念化/《當代藝術》2001年第1期
03.現代文化基地的守護與重建/《粵海風》2001年第1期
04.迷失的代價(上)/《文藝爭鳴》2001年第1期
05.迷失的代價(下)/《文藝爭鳴》2001年第2期
06.1928:新文化危機中的魯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第3期
07.魯迅:啟蒙路上的艱難持守/齊魯學刊200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2001年第10期
08.陳獨秀:魂歸五四新文化/《東方》2001年第4-5期
09.拒絕遺忘與直面疫情/《南方周末》2001-9-27
10.精神康復之路的探尋/《文藝爭鳴》2001年第6期
11.穿越柵欄的言說/《社會科學論壇》2001年第12期
2000:
01.戲劇的困境與“精品工程”的難題/《當代藝術》2000年第1期
02.五四啟蒙思潮的形成/《齊魯學刊》2000年第3期
03.走近陳平原/《文藝爭鳴》2000年第3期/ 人大複印資料2000.10轉載
04.百年中國的文學遺憾/《作家》2000年第4期
05.直面真正的挑戰者/《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7期/ 人大複印資料2000.8轉載
06.1958:文藝大躍進的戰略/《文藝理論研究》2000年第5期
07.招魂的尷尬/《南方文壇》2000年第6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2001.1轉載
08.面對世紀末文化思潮對魯迅的挑戰(一)/《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1期
09.面對世界末文化思潮對魯迅的挑戰(二)/《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2期
1999:
01.警惕“自我批判”的陷阱/《粵海風》1999.1
02.文化衝突與人格衝突/《廣東魯迅研究》1999.1
03.硝煙中的迷失——抗戰時期中國文學的知識分子話語/《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2
04.傾聽先驅者的聲音/《齊魯學刊》1999.2
05.魯迅人學思想論綱(一)/《魯迅研究月刊》1999.3/《1999中國文學研究年鑑》收入
06.魯迅人學思想論綱(二)/《魯迅研究月刊》1999.4/《1999中國文學研究年鑑》收入
07.魯迅人學思想論綱(三)/《魯迅研究月刊》1999.5/《1999中國文學研究年鑑》收入
08.中國現代文學主題的三重變奏/《學術月刊》1999.10/人大複印資料2000.1轉載/《新華文摘》2000.3摘要
09.民間沼澤面前的誤導/《文藝爭鳴》1999.3
10.歷史的拂塵與學術的承擔/《中華讀書報》1999.8.25
11.一個有待開拓的領域/《讀書》1999.11
1998:
01.魯迅: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話語的基石(一)/《魯迅研究月刊》1998.5/人大複印資料1998.11轉載
02.魯迅: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話語的基石(二)/《魯迅研究月刊》1998.6/人大複印資料1998.11轉載
03.魯迅: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話語的基石(三)/《魯迅研究月刊》1998.7/人大複印資料1998.11轉載
04.魯迅:中國現代知識分子話語的基石(四)/《魯迅研究月刊》1998.8/人大複印資料1998.11轉載
05.戰火中的迷失--抗戰時期中國文學中的知識分子話語/《青年思想家》1998.1
06.雙重擠壓中的艱難發展——五四過後中國文學的知識分子話語/《東方論壇》1998.2
07.“早春天氣”里的突圍之夢——50年代中國文學的知識分子話語/《黃河》1998.5
08.20世紀中國文學民間化走向的反思/《文藝理論研究》1998.3/人大複印資料1999.1 轉載
09.走出民間的沼澤/《粵海風》1998.9-10/《新華文摘》1999.3摘要
10.文壇憂思錄/《文學世界》1998.6
11.直面後現代/《中華讀書報》1998.3.4
16.知識分子話語建設備忘錄(4篇)/《作家報》1998.4.2
1997:
01.時代裂變中的輝煌崛起/《齊魯學刊》1997.6/人大複印資料1998.1 轉載
1996:
01.傳統家庭秩序的崩潰與重構/《齊魯學刊》1996.5/《新華文摘》1997.1摘要
1993:
01.保衛孤獨/《文學世界》1993.1
02.拒絕歸宿/《文學世界》1993.4
03.大躍進民歌新論/《黃河學刊》1993.2
04.文革詩歌略論/《齊魯學刊》1993.3/人大複印資料1993.8轉載
05.尤鳳偉小說近作略論/《小說評論》1993.3
1992:
激情的喪失與心態的老化/《文學評論家》1992.1/《新華文摘》1992.3摘要
1991:
01.從天國到人間的回歸與迷失/《文藝爭鳴》1991.1/人大複印資料1991.3轉載
02.一個古老夢想的動搖/《青島大學學報》1991.3
03.在理想女性形象的背後/《文學評論家》1991.4
04.一個獨具魅力的藝術世界/《中國青年報》1991.5.11
05.苟活者及其人生哲學/《河北文學》1991.9/人大複印資料1991.12轉載
06.新寫實的迷失與文學的精神萎縮/《作家報》1991.10.7
1990:
01.生命的徹悟與困惑/《河北文學》1990.3/人大複印資料1990.5轉載
02.遠去的紅帆與愛神的陷落/《文學評論家》1990.4/人大複印資料1990.9轉載
03.文明與自然之間的探索與困惑/《齊魯學刊》1990.4
1989:
01.大眾化與化大眾的衝突/《文學評論》1989.2/《新華文摘》1989.6轉載
02.偉大的覺悟與艱難的自省/《文學評論家》1989.2/人大複印資料1989.4轉載
03.從現代派的命運說到走向世界的呼聲/《文學評論家》1989.2/人大複印資料1989.5轉載
04.論新時期文學中的人類危機感和自審意識/《當代文壇》1989.1
05.再論新時期文學中的民族意識/《理論與創作》1989.1
06.小路岐嶇與歷史的沉重/《作家報》1989.2
07.關於當代文學“文化熱”現象的反思/《青年思想家》1989.1
08.愛,伴隨著他的探索與選擇/《文論報》1989.4.25
09.對農村文化蛻變的深情呼喚/《小說評論》1989.6
10.評論家張韌印象/《當代文學研究》1989.4
1988:
01.對近幾年文學中改革意識存在形態的幾點思考/《文學評論家》1988.1
02.論新時期文學對官僚主義的批判/《文史哲》1988.3
03.論新時期文學對知識與人才的藝術思考/《文學評論家》1988.3
04.對反思文學的反思/《齊魯學刊》1988.3
05.在衝突和互補中發展深化/《山東社會科學》1988.3
06.論新時期小說中的民族意識/《山東師大學報》1988.4
07.選擇的時代與時代的選擇/《中國文化報》1988.6.29
08.論新時期小說中的經濟意識/《齊魯學刊》1988.4
09.論新時期小說中的文化回歸意識/《東嶽論叢》1988.5
10.貧血與缺鈣/《河北文學》1988.11
11.論新時期文學的歷史觀念/《文學評論家》1988.6
1987:
01.孔孚山水詩的藝術貢獻/《聊城師院學報》1987.2
02.悲劇的英雄與英雄的悲劇/《山東師大學報》1987.3
03.改革衝擊下的文化思考/《中國文化報》1987.8.16
04.論新時期文學中的個性意識/《小說評論》1987.5/ 人大複印資料1987.12轉載
05.當代知識青年形象的一個重要缺憾/《河北文學》1987.7
06.論新時期小說對極左路線的批判/《齊魯學刊》1987.4
07.文學批評尋找自身位置的途徑/《文論報》1987.10.1
08.近幾年小說創作中的原始崇慕情緒/《批評家》1987.6
12.在魯迅的道路上艱難邁進/《當代文藝思潮》1987.6 /《評論選刊》1988.3轉載/《新華文摘》1988.3轉載
1986:
01.光未然抗戰時期的文藝活動/《抗戰文藝研究》1986.1
02.從《花環》到《墳塋》的發展軌跡/《山東文學》1986.2
03.評阿城創作的文化傾向/《文學評論家》1986.4
04.關於尋根文學/《語文函授》1986.5
05.歌唱吧,我們會唱歌的鳶尾花/《文朋詩友》1986.9
06.改革者形象塑造的危機/《當代文藝思潮》1986.6/人大複印資料1987.1轉載/《評論選刊》1987.2轉載
1985:
01.論李國文的小說創作/《齊魯學刊》1985.6
02.批評,要有自己的獨立與尊嚴/《作家信息報》1985.10.15
1984:
01.立足於現實的苦吟詩人/《中國現代文學評論》1984.4
02.關於五四新詩運動的幾個問題/《文藝評論通訊》1984.4
1983:
01.新詩藝術發展史上的郭沫若/《郭沫若研究》1983.2
02.劉半農對新詩藝術形式的探索/《語文函授》1983.4
1982:
01.五四新詩運動初期形式主義改良辨/《齊魯學刊》1982.3
02.《阿Q正傳》備課札記二則/《語文函授》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