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效黎,父親李文祺,1911年現價了“辛亥革命”,思想開明,早年畢業於保定軍校,曾在山西軍界任職,後因厭惡軍閥混戰辭職回家。哥哥是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冀朝鼎的好友。她受父親的影響,自小走出家門,立志讀書,於1931年考入太原女子師範,1937年考入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成為離石縣第一位女大學生,後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從美國回國後,擔任山西大學教授,其後,任中國銀行天津分行副經理。
人物生平
1934年秋季,"為反對國家考試"學生們舉行罷課,震動全國,李月英被推選為女子師範學校的代表,勇敢地參加學生運動,積極上街示威遊行,發表演說,公開揭露當權者的陰謀,走上街頭向省教育廳請願,強烈要求立即停止國家考試。
李月英站在學生運動的前列,力求喚醒當政者認清形勢。有一天,冀貢泉,冀朝鼎的父親當時任省教育局長通知她:"你的名字已列入黑名單,他們說你是'共產黨'即將逮捕你,我倒相信你是無罪的,但你必須立刻離開太原!" 說時遲,那時快。李月英立即購火車票去北平(即今北京),她很快就消失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之中。從此,為有助於她逃逸,改名為李效黎,以策安全。
1937年,李效黎被接納在燕京大學就讀。李效黎有幸成為同情中國抗日戰爭的燕京大學經濟學導師英國人林邁可先生的學生,林邁可先生早從1939年開始就獻身於中國的抗日戰爭,多次冒著生命危險為八路軍、游擊隊運送西藥、通訊器材等奇缺軍用物資,李效黎作為林邁可信任的學生和助手,經常參與這項秘密工作。
1938年和1939年暑假,他由一些地下黨工作人員陪伴,兩次通過日本人封鎖區,晉、察、冀邊區,晉東南根據地檢查工作,抵抗日本侵略者。當林邁可離開她期間,李效黎深深地牽掛著他。林邁可自從來到山西黃土高原,轉而特愛慕這位年輕女士。
林邁可返回時,從黃土高原對這個年輕少女處於一種特殊狀態的愛慕:他既喜愛她的美麗動人,智慧超群,她的正直和熱情,而且讚賞她既經確立的奉獻精神。
一天晚上,林邁克給她來電話:需要她的緊急幫助。幾分鐘以後,李效黎進入他的房間,並發現各種藥品。林關好門而且嚴肅地說:"這些藥品都是給八路軍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山區游擊隊武裝力量。她們需要中文標誌。如果英國向日本宣戰,我想我將加入八路軍"。李效黎理解什麼是需要她去做的,她覺得這個外國人直立在他面前的是她已經等待著這么久的,她願意跟隨他未來足以面對任何艱險,準備著遭遇任何狂風惡浪。
1941年6月25日,李效黎與林邁可先生在燕京大學結婚。當時燕京大學的校長司徒雷登說:“中國學生嫁給外國教授,這在燕京大學還是第一次。”
1941年12月8日,這一天,新聞報導日本侵略者偷襲珍珠港。李效黎和她的丈夫林邁可從一個德國人那裡聽到廣播,日本侵略者與美國,英國處於戰爭狀態! 李效黎匆忙收拾些基本的傳導物(收、發報機,送話器,話筒等)以及槍枝、子彈等,他們離開大學,駕駛著借用校長的汽車迅速離去,日本侵略者隨即包圍其住處。
在此一直住到1944年3月初,夫婦倆在華北各地抗擊日本侵略者。有一次,他們疲倦了,口渴了,在一個小山村里休息,幾乎成為日本鬼子的戰利品。當隱蔽地不安全時,游擊武裝人員護送他們通過並協助他們迅速轉移,李效黎未來的及喝水連忙趕赴隱蔽地點,約45分鐘後,日本侵略者就進村了。
另一次,懷孕的李效黎當時在河邊洗衣,聽見敵機吼叫聲,因為僅有一架飛機,以為只是一架偵察機,她隱蔽不動。林邁可在村內觀察局勢時喊叫:"效黎,危險!"不一會,當他衝出來,從一個岩石洞穴中用力拖她,比他們聽見幾個炸彈的爆炸聲還要大。和李效黎一起洗衣的兩位婦女不幸遇難。
1942年除夕,林邁可和李效黎,和保護他們的游擊隊員們,抵達肖克將軍在坪西的抗日根據地,過了春節,他們進入八路軍晉察冀總部,他們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熱烈歡迎,並和林邁可暢談。這是他到邊區第二次工作。"你的知識和專長對我們非常有用"。聶司令員認真地說。"我希望你能有足夠長的時間幫助我們重建收-發兩用機,並培訓人員如何使用。"林邁可答道:"我非常樂意在這裡,做一些有助於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工作。但是,我必須會同我的妻子商討決定"。一聽這話,李效黎說:"當然,我將愉快地為你在此幫助根據地軍民,為我的祖國貢獻一切力量"。
在聶榮臻司令員的安排下,那時是暖和的四月,李效黎在電訊學校教英語。分發到夏季軍服。林邁可穿上軍服,成了"八路軍外籍戰士"。李效黎理成短髮,穿上軍服,看上去很灑脫。
1942年10月15日,李效黎生了一個女嬰取名"愛麗卡"(Erica),中文姓名叫林海文。1944年4月,林邁可和李效黎渡過黃河,5月末他們到達延安,過了幾天后,林邁可被任命為第八路軍總部通訊顧問,同時也是新華通訊社對外廣播部顧問。
1944年春天,李效黎夫婦隨軍到達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的歡迎。當時的延安,英語人才奇缺,精通英語的李效黎便應邀開辦了英語學校,並親自講授英文。同年6月,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7月,美國軍事觀察組抵達延安。李效黎參加了這些重要活動,並負責教6位美國軍官學習漢語。林邁可則發揮所長,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通訊顧問,同時擔任新華通訊社對外廣播部顧問。精通無線電技術的林邁可不僅為軍區總部和各分區修好了電台,試建成功了第一台大型發報機,開創了新華社的國際廣播,讓世界第一次聽到了來自中國延安的聲音,還被委以開辦無線電通訊培訓班重任,並親自代無線電工程課程,李效黎給學員們教授英文。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為我軍培養了第一批寶貴的無線電技術人才。
在延安,李效黎和丈夫曾兩次受到毛澤東的宴請,她晚年仍對這兩次宴請記憶猶新。一次是她和丈夫到延安兩個星期後,毛澤東在楊家嶺舉行晚宴歡迎他們,劉少奇、周恩來、賀龍、葉劍英等人均在場。席間,林邁可聽不懂毛澤東的湖南口音,李效黎當起了“翻譯”。第二次是在1945年11月7日,林邁可夫婦攜一子一女(他們的兒子詹姆斯出生於1945年1月)即將返回英國,毛澤東和江青設宴款待了他們。李效黎再次做了丈夫的“翻譯”。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林邁可與李效黎回到英國定居。
1952年,林邁可從過世的父親那裡繼承了伯克勳爵的爵位,李效黎因此成為英國首位華人貴族夫人。
雖然繼承了爵位,但他們在英國的生活並不如意。國民黨政權駐英國“使館”告知英國外交部,李效黎夫婦與中共高層關係密切。李效黎夫婦不得不遠赴澳大利亞,林邁可加入了澳大利亞籍。1959年,他們到了美國華盛頓。
1954年8月,李效黎偕丈夫林邁可隨英國工黨代表團訪問中國並擔任翻譯,為中英兩國友好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此後,李效黎又多次回到中國,為中英兩國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在1961年,林邁可與李效黎定居美國並成了美國公民。他們曾想一起重訪中國,但遺憾的是林邁可因病於1994年2月13日辭世。李效黎決定不再延期,在其丈夫辭世後很快回到祖國懷抱。
1975年,李效黎加入美國籍。1983年,夫婦二人來到中國,受到蕭克等老朋友的宴請。
1994年2月13日,林邁可在美國病逝,享年84歲。他去世6周后,李效黎回到中國定居,中國政府給她在北京提供了一套公寓,以感謝她當年對抗戰的支持。
1998年冬天,李效黎回到故鄉離石探親,並為東關國小捐資助學。
2003年,李效黎回到美國,同外孫女蘇珊一起生活。她的女兒愛麗卡和兒子詹姆斯均已在10年前去世。
2010年4月25日,李效黎在美國華盛頓去世。
著有回憶錄《延安情》(上海遠東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2005年8月,李效黎女士家鄉呂梁離石區政協編輯出版了《離石文史資料·李效黎李效民專輯》。
其兄,李效民,1901年生。1917年考入清華大學,1926年考入美國西北大學商學院(公費),1928年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公費),獲得商業管理碩士學位,1930年考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1934年回國後任山西大學法學院教授。後在中國銀行天津分行、重慶分行、上海分行等部門任職,解放後先後在中國銀行管理處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任職。文革中,1970年到河南幹校勞動,1971年,病逝於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