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市山歌

李市山歌

旱碼頭龍舟歌會”,是流傳在重慶市江津區李市鎮在端午節當日既劃乾龍船又賽山歌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 李市古屬巴子國境,秦屬巴郡等區域。李市地處江津腹心地帶。而江津古為巴國地,距今1500多年歷史,李市隸屬江津是“先巴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部,也是江津地域歷史文脈傳承地之一部。李市歷史上集要塞地、樞紐地、集散地等三地於一處,由此,李市深得巴蜀文化之魂,感受山光水色之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農耕文化歷史悠遠,民風民俗淳樸敦厚。旱碼頭划龍舟這一古老的民眾習俗,其產生和傳承具有深厚豐饒的歷史延續基因。 明洪武二年(1369年)贛人李德輔辭去貴州曲靖知府, 落業李市。李市為南部山區鄉民常年販牛的市場,俗稱“牛市壩”。由於李氏家族龐大,李市地名也由此而來。每年的端午節期間,江津等地長江上划龍舟總會牽扯牛市場人流,於此,鄉民們既為聚集牛市人氣,又為不甘心地賭氣也要過節,這一念頭萌生在人們心裡早有時日。明末清初,端午時節,李氏等望族承頭做會首,在李市街上划起“乾龍船”來,真是一呼百應,四鄉簇擁,百姓聚集,吼喊號子、唱和山歌,一時間熱鬧非凡。此後每年端午節的旱碼頭乾龍船以及喊唱民歌,融為一體,成其傳統的民風民俗。迄今,隨古鎮李市的百餘年歷史流轉,此習俗名為“旱碼頭龍舟歌會”,至今保留,素有傳承。

傳承情況

重慶市級傳承人1名,江津區級傳承人4名,本地山歌手有數百人,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98歲。收集整理的山歌調子24首,歌詞100餘首。

其中,市級傳承人劉錫前,國小文化,生於1934年,一直在家務農,受祖輩及周圍環境影響,小時就愛唱山歌。為使李市山歌有新意,他不斷更新唱詞,也不斷記住來源於生活的東西。只要鎮裡有任務他都積極參與,不計個人得失,他義務教唱山歌,凡是向他請教學山歌的他都認真教唱,李市山歌大部份是他傳承下來的。曾為江津電視台360度欄目作為主佳賓做過兩期《唱支山歌給你聽》節目,對李市山歌的發展起到了推動和傳承作用。鎮內大部分山歌由他傳唱,並教唱,他的子女、孫輩都會唱山歌。由於他文化不高,他把山歌都記在心裡,沒有文字記載。被鄰里稱作“劉山歌”。

歷史背景

原始的李市山歌演唱有許多禁忌,如:其演唱地點不能在村莊裡,隔輩之間不可以唱,未婚女子要迴避,只能在田間地頭和特定場合,否則傷風敗俗,通常是在辦傷事時唱,俗稱唱“燈戲”。它的演唱形式很多,有獨唱、齊唱、對唱和多人合唱,最熱鬧的當屬當地舉辦的山歌比賽時的集體唱,其中有一位聲音洪亮、音色優美的歌手領唱,其他人都一起搭音和腔,場面十分熱鬧、壯觀。

發展歷程: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李市民歌古老的詞正逐漸被人們遺失,現如今,大多數李市民歌保存下來的僅有曲調,詞多為今人按曲所編 。

李市山歌 李市山歌
民歌活動 民歌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