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山區屬於大九頂山區,又都地當羌氐民族向內地漢民族文化區的遷徙線路上,因此至今為止殘留了許多相關的地名和風俗,其中羌漢山歌即屬於此類。按照當地老百姓的說法,山歌是自古就有的,是為紀念次王的。在八角山區農民最喜歡在勞動中唱山歌、對歌。1986年在市民間文藝集成辦的指導下,對該鎮的民歌進行過一次收集。收集到民歌111首,民間故事30個,民間諺語93條被列入省卷之中。自1981年鎮文化站成立以來,每一年都要舉行一次全鎮的民歌演唱大賽。首屆舉行時間是1983年9月27日,登台的歌手有22人。近二十年來,全鎮已有15名歌手在市上獲獎。根據2005年統計,全鎮山歌手有402人。省市電視台先後四次專程到該鎮採制山歌對唱和人物專題新聞。《德陽日報》《四川農村日報》等新聞單位都多次進行過報導。
2006年,八角山歌與綿竹清平山歌一道被列入了第一批“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名錄”。
2007年4月26日,省文化廳宣傳部文藝處、省文化廳藝術處與四川師範大學 “西部民歌研究所”專家一道在什邡市李厚明、張渝等的陪同下又共同對該鎮的山歌進行了一次考察。上午,在八角民間文化工作者龐剛興帶領下,來到五馬村,請到楊清貴、伍昌富二位歌手,進行現場拍攝,曲目有小調、盤歌、上樑號子、幫長工等12首民歌。下午,在紅白民間文化工作者王安信的帶領下,又到紅白鎮松林村,請到瞿發富、毛海清(曾多次在市民歌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面對大山放歌,演唱了婚喪嫁娶、勞動和愛情的拉、罵、吼(山歌)、對歌等10多首原生態的民歌。調研組一行認為“什邡民歌內容豐富、調式多樣,很有特點”並表示他們回去後將把什邡民歌通過中國西部民歌網站展示出來,實現資源共享。
相關詞條
-
水龍節
水龍節是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水龍節距今已有100餘年歷史,每年農曆的六月初六,人們遇上天旱,就編織草龍向上天求雨,這叫玩水龍...
節日起源 節日活動 節日傳說 -
魅力興國
第一章 歷史悠久 英才輩出 江西省興國縣,位於贛州市東北部,總人口77萬(2008年統計數字)。這裡是客家人的家園,著名的“山歌之鄉”;更是聞名全國的“紅軍縣”、“烈士縣”、“模範縣”、“將軍縣”。豐富的資源...
第一章 歷史悠久 英才輩出 第二章 崢嶸歲月 光耀千秋 第三章 山川秀美 物華天寶 -
敬德鎮
八角、茴油、油茶、山楂果、紅心李等。其中山楂果和紅心李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縣之首。改革開放以後,該鎮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烤菸、甘蔗、八角...。同時該鎮還大力種植山楂、八角等,全鎮擁有山楂果面積8468畝,八角茴油林...
簡介 下轄單位 自然氣候 自然資源 人文歷史 -
德保縣
建制沿革德保縣德保縣秦屬象郡,漢代屬牂牁郡句町縣地,晉代屬興古郡,唐代為廢凍州(羈縻州),宋代建鎮安峒。元代至元十八年十月(12...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德保
。 特產德保還有許多名特優農產品,八角、茴油林種植有上萬年曆史,現有林地34萬畝。八角亦稱大料,為八角樹之果實,因輻射狀的果呈八角形,故稱八角。乾燥八角果呈棕紅色,八角果所含的主要成分為茴香腦類揮髮油。八角有強烈的山楂...
概述 礦產資源 地方民俗 文化活動 民眾體育 -
滿族文化
民族簡介滿族,舊稱滿洲族,族人舊稱旗人。1635年,皇太極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各個民族納入八旗之下,滿族雛形自此形成。1911...
民族簡介 民族歷史 語言文字 八旗制度 民族信仰 -
鳳山縣
。 境內林產品資源豐富,主要有杉木、油桐、油茶、八角和板栗等,是廣西主要的八角產區和林業生產基地縣之一。礦產資源有金礦、黃鐵礦、硫磺礦、硫鐵礦...蓄積510萬立方米。八角、油茶、杉木、核桃是林業的主導產品。其中大紅八角...
概況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資源 -
滿族人
簡介滿族人滿族(滿文:拉丁轉寫:Manju),舊稱滿洲族,之前亦稱為滿民、滿人、旗人等,滿族舊稱女真,後改名滿洲族。目前滿族人口...
簡介 早期文明 人口 語言文字 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