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王

李天王

李靖,貞觀盛世人物。

基本信息

歷史評價

貞觀盛世,一半是文治,一半是武功。武功里,起碼一多半,得歸到李靖名下。

他是一個傳奇

李天王李天王

從水裡打到陸上,從內亂打到外患,從突厥打到吐谷渾,一直打到65歲,讓四夷八方那些大大小小的政權,都心甘情願地臣服在李世民的腳下,他才脫了戰袍,進了朝堂,成為李世民的宰相。

歷朝歷代,都有自己戰無不勝的大將,唯獨李靖成就了傳奇——沒有“不許將軍見白頭”,沒有“狡兔死、走狗烹”,名將們的悲劇他全部免疫。李世民對他的信任簡直可以叫歷代將軍們嫉妒。

歷史軼事最後,年近八十的李靖老邁而終時,悲傷過度的李世民,模仿衛青墓的“陰山”和霍去病墓的“祁連山”,一口氣把突厥鐵山和吐谷渾積石山,雙雙“搬”到了李靖的陵墓上,讓它們永遠屹立在自己的昭陵里,向後人講述他心愛的戰神的故事……

你一定能坐上宰相位子

武藝淵源

李靖的武藝,是有家學淵源的。

隋末的隴西李家,聲名赫赫。李靖在祖、父兩輩的影響下,從小文武雙修。但最嚴格的教練,是他的舅舅——活捉陳後主、名滿天下的韓擒虎。舅舅的操練方法很有創意:往自己兩隻耳朵上掛著小鐵環、光頭上放一枚銅錢,要李靖跑馬而來、槍挑雙環、回馬刺錢。

如果槍挑不準呢?

那當然是要了舅舅的命。

小李靖不敢怠慢,苦練三個月,操槍躍馬,閃電之間,已經連出三槍,挑下了雙環和銅錢。韓擒虎大喜,“將來可與我討論孫子兵法的人,唯有李靖了。”

從此李靖年紀雖輕,已名聲在外。就連隋煬帝的權臣、當朝宰相楊素,都指著自己的座位對李靖說,“閣下他年必能坐上我的位子。”

李靖果然“坐”到了。只不過,那已經不是隋朝宰相寶座,而是唐朝尚書左僕射的位子。而他和唐朝的緣分竟是從刑場上開始的——

隋煬帝統治下的第12年,李靖以而立之年,駐守馬邑。無巧不成歷史,他正是太原留守李淵的下級。精於軍事的李靖,自然嗅到了空氣里不尋常的味道,他打算回江都,向隋煬帝告發李淵。後來不知何故,他滯留在長安。李淵攻下長安,便欲殺他而後快。危急之時,李靖坦然大呼:“明公不想成就大業嗎?為什麼斬殺壯士!”

這句話,是李靖為唐朝效力的表白。

李世民的求情下,李淵刀下留人。他可能沒有想到,此舉為唐朝留下了萬里前程。4年以後,當遼闊的北方平原成為二公子李世民馳騁的天地,南方的水鄉澤國就是李靖一個人奇光綻放的舞台。

起於中原地區的李唐政權,要想完成統一,勢必南下作戰。當時,蕭銑以梁朝皇族後裔的身份,趁著隋末亂世,已經控制了長江流域大片土地,定都江陵,仗著水勢與李淵對抗。

誰說北人就不擅水戰?滅蕭銑之戰就是李靖獻給唐朝的見面禮,也是最有趣的一次戰爭,步步兵行妙棋。

第一步,李靖將巴蜀酋長的子弟都招來做官,形同人質,在蕭銑的後方釜底抽薪;第二步,力排眾議,在長江汛期發兵,水勢洶湧,突襲江陵,打一個措手不及;第三步,將繳獲的艦船全部“扔”到長江中,使蕭銑的援軍誤認為江陵已破,在長江上遲疑觀望,是為攻心之戰;第四步,拿下江陵之後,嚴令唐軍不許劫掠,收攏民心,一個月之內,就兵不血刃地控制了蕭銑政權的全部領地。

喜訊傳來,李淵對李靖又封又賞,渾不是當年要殺他時的態度了。

讓李世民擁有異族聯軍

從李世民刑場求情的那一刻起,李靖就注定要和李世民的雄心聯繫在一起。李世民登基後,國家的注意力由內轉向外,首當其衝的便是不時來找麻煩的草原民族——突厥。

貞觀四年正月,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兵部尚書李靖,帶著三千精騎,奔進了孤寂的蒼穹里。出馬邑,襲定襄,夜攻東突厥頡利可汗的大帳……剪滅東突厥的序幕拉開了。

慌亂中的頡利,簡直是自己嚇唬自己。他以為李靖出動了傾國之兵,於是倉皇北逃。等他逃得夠遠了,又自作聰明玩起了“請降”之計,以求喘息時間。

於是,遠隔千里,一個在宮廷、一個在塞外的君臣,開始了一次默契的戰略配合。李世民派來了議和的使者唐儉,也暗中派來了李世所率領的主力部隊。就在唐儉和頡利握手言歡之時,李靖抓住了突厥人一瞬間的鬆懈,鐵山之側,突然出襲,不可一世的東突厥汗國滅亡了。

一月出征,四月凱鏇,仗就這樣結束了,迅速得驚人,又讓人激動得無法自持。還有什麼可以慶祝貞觀朝的大喜呢?凌煙閣里燈火通明,太上皇李淵親自彈起了琵琶,皇帝李世民站了起來,當著同樣沉浸在歡樂之中的群臣貴戚的面,在父親的琴聲中,翩然起舞……

這是李世民時代一次登峰造極的勝利。就是從那個絢麗的夜晚開始,李世民被推舉為四夷賓服的“天可汗”。這不只是個虛榮的頭銜,而是宣告著,大唐可以組建“天可汗”聯軍了。

李靖,理所當然是第一位“天可汗”聯軍統帥。

貞觀八年,他受命率領由漢族、突厥、契等各族將士組建而成的軍隊,出兵攻打吐谷渾。李靖迎來一生中最為艱難的一次行軍。吐谷渾盤踞於青海,在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上,仗著天時地利,曾經三次令唐朝軍隊無功而返。

李靖的策略是:不做正面進攻。

幾十萬唐軍,硬是從青海甘肅交界的狹窄小路上穿越過去,在吐谷渾身後發起了進攻。半年的時間裡,李靖橫行青藏高原五六千里,最終在積石山惡戰一場,吐谷渾可汗被殺,其國土盡歸唐朝。他創下了貞觀時期唐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為自己的出征劃上了完美的句號。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馳馬縱橫的主帥,已是65歲的老人了……

回想盛年時的長江之戰,令人感嘆:還有哪一種環境、哪一種戰術,是李靖所不能的?!

“李天王”進了封神榜

對於李世民來說,李靖不僅僅是一個戰神。

當年,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水火不容時,李靖正手握重兵,駐防邊塞。李世民派人去徵求他的意見,想在兄弟之爭中得到他的支持。李靖只是無言。他不願捲入政治鬥爭中,面對有恩於己的李世民,他選擇了中立。正是這個姿態,贏得了李世民對李靖政治操守的信任——畢竟大臣當以朝廷安穩為重,這也體現了李靖政治上持重的一面。

大勝突厥後,御史大夫彈劾李靖治軍不嚴、縱兵擄掠、私占珍寶,李靖沒有辯解,只心平氣和地聽著。李世民知道李靖的委屈,親自向他道歉。大勝吐谷渾,又有人誣告李靖擁兵謀反,李世民把肇事者流放了。最後,當跟著李靖學兵法的侯君集抱怨他不肯教最高深的兵法,是對朝廷有造反之心時,李靖總算回敬了一句:“這是因為侯君集自己想謀反。”不久,侯君集果然捲入了太子李承乾的奪位之事,成為貞觀朝一個不和諧的音符

李靖就是這樣坐在宰相位子上,為後人留下了一個沉穩、謹慎的口碑。年近八十的時候,他老邁的身體,終於不能再為貞觀朝操勞了。退休之後,皇帝的書信頻頻捎來:“可有日夜照顧你的老看護?你的生活起居都怎么樣了?”一個手握兵權、功高震主的名將,能獲得如此真摯的君臣情誼,在歷史上何等罕見。

不過,才貌雙全的衛國公李靖,到了民間故事裡,便是另一種傳奇了。神話中的托塔天王,不知何時與李靖掛上了鉤,也不知經過怎樣的演化,硬是把李天王弄到了陳塘關,成了《封神榜》里的將軍不說,還有了個名叫“哪吒”的兒子。就像尉遲敬德和秦瓊慢慢變成了鬥神一樣,幾百年後,李靖也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戰神。

更有甚者,佳人如紅拂,願和李靖私奔;英雄如虬髯客,願與李靖相交。他們並稱為“風塵三俠”,成就了一篇浪漫多情的小說《虬髯客傳》 。有趣的是,貞觀十四年,李靖的妻子去世,李世民曾降詔以示哀悼,可惜這位夫人的名姓無可稽考,不能為傳奇添上最後一抹動人的色彩。

直到1300年後的今天,在西安的唐太宗昭陵里,李靖的陵墓依然那么顯眼。那是鐵山和積石山的身影,在風霜雪雨中,講述著屬於李靖的驕傲——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