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毅

李大毅(義),依蘭縣人,中共黨員,大提琴家,1936年生,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原中國大提琴學會常務理事。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從古城走來的音樂教授

——記著名音樂教授李大毅

李大毅(義)依蘭縣人,中共黨員,大提琴家,教育局,1936年生,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原中國大提琴學會常務理事。1949年2月參加革命,入合江魯迅文藝工作團。少年時期師從鮑斯特列姆與巴濶金先生。195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朱永寧、馬思琚教授。畢業生任哈爾濱歌劇院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歌劇院獨唱獨春天小組成員,在“哈爾濱之夏”及省內外各種音樂會獨奏演出中均受到好評,為劇院爭得了榮譽。1979年調入解放軍藝術學院任教。教學中重視因人施教,教學成果顯著,三次受到嘉獎、一次評為學院優秀教師。1995年應中國音樂學院聘為客座教授。為地方培養人才盡心盡責受到尊重。1985年應宋慶齡基金會華音音樂學校之聘為客座教授。23年來為普及音樂教育,做出較突出的貢獻。

現如今李大毅已是七旬的師職離休老人。當他回望人生起點時,總是非常深切地講起故鄉——依蘭這座松花江下游水陸重鎮、歷史悠久、山河壯美、鍾靈毓秀的土地。

1949年2月從依蘭中學走出去的李大毅還是一位少年,帶著他所鍾愛的音樂理想投身到革命隊伍中來。他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環境,更離不開機會和個人的不懈努力。

1947年他考入依蘭中學,當時正值紅色政權在依蘭剛剛建立,經過與敵對勢力的反覆較量而得以穩固。不久以陳靜波為首的延安幹部及東北青幹校畢業的青年教師,進駐依蘭中學,從此,學生們開始接受黨的教育,並初步確立了革命人生觀,他通過參加依蘭中學文藝宣傳隊,並接受了東北民主青年聰明的秘密宣傳,經谷鴻濱與張林的介紹秘密地加入了民盟組織,1948年民盟公開後開始建立新民主義青年團,民盟盟員集體轉入青年團並擔任組織委員。從此更加積極地投入學校的文藝宣傳隊工作。同時,他又是同大區兒童團副團長,組織歌詠隊,團體操與朝陽區兒童團會演中獲得了優勝,也鍛鍊和展示了他的才華。

1948年秋,依蘭教師聯合文工團由校長陳靜波導演的歌劇《白毛女》併兼演黃世仁。在這次觀摩中,李大毅的心靈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撼和教育。音樂唱段讓他耳目一新,在側台樂隊中的小提琴強烈地吸引他,使他目不轉睛。從此,新音樂的音調已經深深地扎入心中。

1948年的冬天一件讓他終生難以忘懷的演出,由谷鴻濱導演的小秧歌劇《三擔水》。李大毅飾演八路軍小戰士,“老資格”付亞萍飾演劉大娘,劉小鎖由蘇振倫扮演(薛綬宸外孫)。首場演出為依蘭勞模大會,演出非常成功。也因為李大毅的母親就是勞模,看了兒子的表演母親非常驕傲,為此,更加支持兒子後來走上文藝之路。

1949年春節剛過,冰雪消溶,校長谷鴻賓代表學校動員並支持李大毅參加文藝工作,去依蘭縣委宣傳部文工隊找趙樹鵬報導。2月3日由李大毅帶隊一行8人去佳木斯合江魯藝文工團接受短期文訓班的專業培訓。臨行前他特向沈臬存老師辭別,沈老師深情地對他說:“做文藝工作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礎,要努力啊!做學問要紮實,切忌浮燥”。這句感人肺腑的叮嚀卻成為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學問、鑽研業務、不斷完善自我的座佑銘。

訓練班結束以後,他被魯藝留下成為一名少年班學員。不久遷往哈爾濱並有幸師從大提琴家鮑斯特列姆和巴濶金二位先生。

從此,便開始打開他的音樂之門,並逐步懂得了大提琴這門藝術的美妙與深奧。在訓練中付出很多艱辛,也悟到了若成為藝術家必須接受全面的音樂教育。為實現這一目標,1956年他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五年間他全方位接受嚴格的音樂教育。求學期間他如饑似渴地帶著不少問題艱難地求得答案,但是談何容易。每當碰到困難與挫折經常會想起沈老師那句語重心長的叮嚀。使自己產生了一種無形的巨大精神力量。1961年畢業後回哈爾濱歌劇院任樂隊首席大提琴,並以青年演奏家的身份經常展演在省內外的音樂舞台,並受到好評。1962年《哈爾濱日報》、《遼寧日報》均有評論文章報導了李大毅的事跡,為劇院贏得了榮譽。

1979年調入解放軍藝術學院任教。在軍隊從難從嚴的大環境下,使他充分發揮教學的積極性,為軍隊培養了不少專業人才,成為軍隊文工團樂隊的尖子和骨幹。教學中始終堅持因人施教,重視基本功並盡力完善各種演奏手段,用以表達音樂作品內容及風格為最高目的。因此,教學效果顯著,三次受到嘉獎,一次評為學院優秀教師。1995年優秀論文評比中其中一篇《心靈在歌唱》一介紹舒伯特小調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榮獲一等獎。

1986年為繁榮軍藝音樂系的學術研究,他建言系主任李雙江創辦學術講座或論談,得到採納後並定名為《紅星音樂壇》由他開第一講,題目為《器樂作品的音樂語言問題》,並現身說法講述基本樂科在專業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在報告後獲得熱烈掌聲,音樂界反響熱烈。為音樂學術研討開了一個好頭。

1997年代表總政受聘擔任全軍院校教學成果獎評審。《紅星音樂壇》在評比中榮獲一等獎。此外自1985年至2007年22年間曾受聘予宋慶齡基金會華音音樂學校為客座教授。在普及音樂教育中嘔心瀝血、不辭辛勞,為提高全民素質從娃娃抓起的長期活動中培養了一大批學生,在各種業務比賽中紛紛獲獎。2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斷地成為各大、中、國小的樂隊骨幹。每當他高興地面對自己不同年齡的一群學生時,孩子們演奏能力的進步之快,真的讓他體驗到了桃李芬芳、收穫金秋時節的快樂,肩負著普及與提高的重任,也欣喜地能通過音樂活動為提高人與素質和精神文明建設出一份力盡到一份責任而感到高興。

2005年秋應人民音樂出版社之約為恩師鮑斯特列姆先生,1955年曾在中國出版的大提琴練習曲(共五冊)再版進行編注和對作品在中國大提琴教學中的教材價值和歷史貢獻,再版後受到讀者的歡迎使他感到離休後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也是對恩師的最好回報與懷念。

當他回首平生,卻感慨萬千回望人生起點令他心潮難平,是故鄉依蘭這塊土地,是父母的鼓勵與支持,是眾多老師的辛勤培養與教育,是黨和人民引導與關懷的眾望所歸。令他能為人民做些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