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經2008年4月換屆選舉原老台村與原前台村合併為李台村。李台村設立黨總支,下設六個支部,黨員總數為175人。
原老台村 因境內有老李台而得名。全村15個村民組,814戶,3713人,耕地面積3792畝,是我鎮人口最多的一個村。老台村南與前台村相連,北與沙湖村為鄰,東與瓦房村接壤,西與大店村接壤,該
村壽霍公路東西貫穿、 迎李公路南北相交,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老李台已建較大居民點,經商已發展初具規模,種植以經濟作物和蔬菜為主,水產養殖也較為突出,人民生活水平較高,民眾居住條件較好。
原前台村 全村14個村民組,517戶,2251人,耕地面積2607畝,南與尚台村接壤,北與老台村為鄰,西與大店村為鄰,東與瓦房村接壤。91年水災後,由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誠先生資助,建兩層樓房55套居民點,有台灣道教協會“台灣慈慧堂北區聯誼會”支建大店初級中學一所。經濟作物、蔬菜面積較大,民眾生活條件較好。
李台村是2014年度縣10個省級示範村之一。該村在現代化建設中,立足鎮情,發掘資源,突出特色,加快形成中心村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相互映襯、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規模效益、品牌效應和產業聚集力的優質產業基地,為美好鄉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李台美好鄉村中心村緊鄰壽縣迎河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李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工業集中區。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內,克占特種水產生態養殖、利民果蔬、孟憲喜蔬菜、沙湖蘆蒿、綠野蔬菜等一批初具規模的專業合作社,有效帶動中心村農民就業。李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工業集中區內,安徽心連心米業、潤華工藝燈飾、寶龍服飾、迎淮豆製品廠、天緣民心農業科技等項目入園,保證當地農民土地流轉後有去處。2013年以來先後流轉土地2000餘畝,主要發展大棚蔬菜,甲魚、蛋雞養殖,黃桃、核桃種植,梧桐、櫻花育苗等系列產業,其中李台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錦繡園黃桃種植家庭農場、綠葉花木種植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土地流轉按每畝1000元費用標準補償給農民,被土地鬆綁的農民可以外出務工,也可在到家門口的農業示範區和工業集中區內打工賺錢,產業發展把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也給美好鄉村建設注入強勁的活力。
一、生態宜居,村容整潔“環境美”
李台村是省級森林自然村莊,在中心村規劃之初,著眼於綠,寓情於景,200餘棵柳樹,130餘棵槐樹,80餘棵東北榆樹,各種果樹遍植房前屋後,茂林修竹、鮮花盛放。特意保留的三處景觀塘,流觴環伺,一幢幢端莊簡約的中式二層別墅靜靜佇立,白牆藍瓦古色古香,繪就出了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新畫卷。
中心村有4座小橋,層見疊出,每橋邊種植四顆柳樹,寓意“留住桃紅柳綠,留住綠水環繞,留住鄉愁親情,留住健康美麗”,李台中心村堅持生態優先,注重村容整潔,村內主次幹道、入戶路全面硬化;鋪設地下管網、實現雨污分流,利用太陽能污水處理設施,日處理污水三十餘噸,出水口水質達Ⅲ類水標準;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招標發包保潔公司,健全農村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村莊整治成果,進一步加快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田園新農村。
二、共建共享,科學規劃“布局美”
圍繞打造“一村一品”示範村,緊緊抓住壽縣“南工北旅生態縣”發展的戰略機遇,規劃建設了五大產業區,包括村域中部“元一香粘”優質糧示範基地(200畝);村域南部果蔬種植區(1000畝);村域東南部肉雞養殖區(40畝);村域東北部水面養殖區(300畝);村域主幹道兩側苗木種植區(1000畝);村域西部工業集中區(460畝)。
中心村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社會經濟基礎和區位優勢,圍繞優勢和特色產業,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依據特有的生態地理條件,統一規劃建設溝、渠、田、路及橋、涵、閘、排灌站等田間基礎設施,通過共建共享、科學規劃、綜合開發,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發展,建立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間高效聯動的循環經濟體系,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美麗鄉村建設。
三、文化引領,鄉風文明“生活美”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千年楚文化孕育了鍾靈毓秀之地,勤勞質樸之民。走近李台中心村,仿古的村寨大門吸引著人們疾步前往,承載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壽縣、迎河千年的優良文化的長廊畫廊映入眼帘,應接不暇,在村顯著位置展示“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的主旋律,穿過迴廊,是一片寬廣而別致的村民廣場,新建成的村民服務中心,整潔氣派;錯落有致的健身器材,簡潔實用;最奪目的還是農民戲台大舞台,草書的“戲”字鑲嵌在“生旦淨末同台”的壁畫上,戲曲元素與書法之鄉特色融為一體,成了廣場最親民的中心,就在這個舞台,小戲推子與非物遺產輪番上演,一次次為附近村民帶來精神食糧。建設農民大舞台,黨員遠程教育廣場,注入文化元素,以此教育農民愛黨、愛社會、愛生活,一幅和諧社會、人文之美的畫卷緩緩打開。
四、村民主導,興業富民“發展美”
故土難離,祖屋難捨,面對民眾起初的牴觸情緒,李台中心村建設堅持發揮村民主導作用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中心村成立村民理事會,選出當地德高望重之人擔任村民理事會理事長和成員,經過充分調研,確定招標以村民理事會和鎮政府雙業主的模式,建房採取10戶一組,先開一組,然後組織觀摩,讓民眾口口相傳,先交報名費5000元後,再開始第二組施工,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既深得人心,又積極穩妥。在建設中,通過動員黨員、生產隊長、老幹部和思想開明的民眾做示範引導,逐戶推開。讓民眾成為建設決策的主人,從規劃到設計、預算、審查和原材料詢價比價,在縣招投標、質量監理、保潔以及發動民眾籌集建房資金1450萬元,組織動員民眾參與。闖出了新思路、試出了新辦法。
中心村集中土地、資本、技術、管理、服務、品牌、機制等優勢資源,發展設施蔬菜、優質稻麥、特種水產、苗木園藝等主導產業,近年來,“錦繡園黃桃家庭農場”、“綠園苗木合作社”、“八大家現代農業觀光產業園”、“春申油牡丹種植合作社”、“農門天下設施蔬菜合作社”……這些現代農業的實力企業就像是一架架勢頭強勁的排頭機,帶著美麗鄉村翱翔至幸福的彼岸。
迎河鎮育秧工廠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這建立了全國首例“中國水稻研究所農作秸稈技術轉化壽縣試驗站”,專項攻堅高溫堆肥、秸稈轉化技術。試驗站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利用生物秸稈轉化成的有機肥料——“基質”自投放市場後,遠銷江西、四川、湖南、湖北,反響良好,供不應求,今年已銷售3000多噸,按每噸650元市場價格,銷售額已近二百萬。
農業集約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營組織壯大,讓農民收入構成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強中心村對周邊的示範和帶動能力。
李台軼事
李台人文
李台,亦稱彎路、三岔路、李台,其中以彎路最為親切,以李台最為著名
李台地處壽縣平原的西部,北瀕淮河,西依淠河。1949年前,在萬惡的國民黨反動統治下,李台地區是河窪縱橫的低洼之地,常發水災。農業生產條件較差。1951年,毛主席發出“一定要淮河修好”的號召,李台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正陽關鎮南淮堤的修建、北河的開闢、相關圩、台的高築,李台地區勞動人民,得以充分利用安豐塘灌溉之利、灣地的土地之肥美、人民的聰明才智,創造出宛如人間天堂般的美好家園。以致於產生“有女不上崗”的地域自豪情緒。
70年代,沿著鎮南淮堤,政府修建了柏油式的壽霍路,好一條彎彎的壽霍路,彎路因此得名。加之往迎河的當時的一條民間土路,三岔路也名不虛傳。當時大店鄉號稱有四大中心:政治中心掉頭集、經濟中心大店崗、教育中心瓦房台、交通中心就是李台。李台地區交通便利,汽車運輸逐漸興盛,並直接導致了原水路碼頭,大店崗的衰落。
現在的李台地區,已經成為壽縣三大交通樞紐之一(其它兩個是城關與安豐)。李台站亦成為沿壽霍路客運交通的重要站點。
現在的李台地區,人傑地靈,人文昌盛,重視教育,重視經濟,各種人才層出不窮,廣布於全國各地。
現在的李台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本地企業家與慕名而來的實業家們,正制定雄心勃勃的計畫,將李台變成財富的樂土。
現在的李台地區,人民生活富足,家家電器化,生活質量比美城市,各種生活資料商品化日益豐富,我們勤勞勇敢的李台人啊,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明天!
李台檔案
a. 地理範圍
以目前三岔路為中心,方圓二公里左右,大致相當於原老台村範圍
b. 人口
原李台約4000人左右,其中近2/3在外地工作或學習
c. 主要姓氏
劉、王、周、李、張、余、沈、康、穆、桑、熊、田、鄒、楊、朱、陳、翁等,李台姓氏來源複雜,其中一少部分是原來土著,絕大部分是從外地遷來,其中周、劉曾經是李台著名大姓,有諺云:“劉家千隻雞,周家一隻鵝”
d. 文教設施
原李台耕小,培養人老幾輩人才,91年洪水後重建李台國小,目前衰落中,十分可惜!
e. 農業及副業
Ø 有良田萬畝,多為自流灌溉,以水稻種植為主,大棚蔬菜種植為輔。大沙地一片經招商後現已整改為育苗種植,廣銷海內外各地。
Ø 有以禽蛋與水產為主的養殖業,居民養豬養雞普遍,牛羊養殖已不多見
f. 服務業
Ø 商業方面,有初具規模的百貨、五金、菸酒超市若干家,生意覆蓋範圍大致方圓二公里,也包括南來北往的商旅過客,春節生意極為火爆
Ø 有以水產為主營的早市
Ø 有蔬菜、水果攤點若干家
Ø 餐飲方面早點、小吃比較發達,其中以利萍牛肉湯最為出名,被譽為李台老字號。各類正規酒店極為豐富。
Ø 有理髮店,浴池,並配備棋牌房、標準間。另在開發區設有準星級賓館
Ø 娛樂業,沒有卡拉OK、網咖與舞廳,但賭博業發達,麻將館有幾家,幾乎屬於全民運動。另有撲克競技、牌九、出寶等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
Ø 有修車行,有專門經營喪禮服務一家
g. 工業/加工業
以農業初級產品為對象的初級加工、糧食倉儲業已經初具規模,服裝加工以及園林種植業飛速發展中
h. 交通運輸業
交通運輸以私人形態為主,包括麵包車、三輪車與營運類小轎車,負責接駁支線交通,及承接紅白事的包車生意,業務穩定
i. 醫療設施
有公辦合作醫療機構一家,有醫師若干,德藝雙馨,有較高的服務水平,業務繁忙
j. 政府機關
原村民委員會設在彎路以南,目前規劃搬遷至大沙地以北,並設有圖書館、桌球室及其他基本鍛鍊設施。預計2016年底竣工。工作範圍遠超過李台,有資深領導及其它專乾若干名
k. 公共事業
Ø 敬老院一所,可容納150名五保戶,極大的豐富和改善了老人們的精神生活及物質條件。
Ø 電力供應充足,李台集已經實現有線電視、電話、寬頻、自來水的全面覆蓋,液化天然氣使用基本普及
Ø 道路交通發達,並設有公交直達縣城。彎路地處壽霍路與李吳路兩條省道交匯,路面質量較高,並且能不斷得到維護
Ø 配備基本垃圾處理措施、主幹道兩側有綠化,並設有路燈。
Ø 縣級中石化加油站一家
知名人物
卞修武
壽縣李台村人,1963年生,醫學學士、碩士、博士,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第三軍醫大學病理學研究所所長、西南醫院病理科主任、西南癌症中心主任、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和全軍病理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總後“科技銀星”和“優秀教師”,首批重慶市“兩江學者”,入選百名傑出科技領軍人才培養計畫,先後獲得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獎”等榮譽。現為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病理科醫師分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全軍病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市病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Cancer Research等30餘種國外SCI期刊審稿人,《中華病理學雜誌》等10種國內統計源期刊編委、常務編委或副總編。卞修武教授研究方向是腫瘤血管生成與腫瘤幹細胞,先後主持973計畫項目等28項,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J Natl Cancer Inst、Cancer Research等SCI收錄期刊論文93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1項、中國抗癌協會科技一等獎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和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所帶領的“腫瘤血管生成機制與抗癌新藥研發團隊”獲首批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腫瘤幹細胞創新研究團隊”獲首批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畫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劉忠仁
1930年3月5日出生在壽縣迎河鎮老台村,1949年元月參加工作,1950年元月入黨,歷任:鄉長、縣委幹事、省委黨校教員、省委組織部處長、副部長(正廳級)、省政協常委。
謝雨欣
女,原名劉曉梅,演員、歌手1976年3月8日出生壽縣大店鄉(原李台屬大店,改革後劃入迎河鎮),後遷至淮南。
1995年曾獲華東六省一市青春歌手電視大獎賽金星獎,並成為影視歌多棲明星,代表作品有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內地版《天龍八部》等,現已逐漸淡出娛樂圈。
註:特別鳴謝思鄉人士康付標先生對本百科的友情補充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