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注重對地方的監察,都察院所屬十三道御史,時常代皇帝巡按地方,考察科舉府州縣官,平反冤獄,剪除豪惡,存恤孤老,查算錢糧,大事奏裁,小事立斷,有很大的職責和權力。明正統三年,時執掌朝政是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元老,官居少保、太傅、內閣首輔的楊士奇。此人是個賢相,《明史》稱為“士奇等同心輔佐,海內號為治平”,“朝政清明,士奇等之力也”。但是,教子無方,其子楊稷在江西泰和縣老家無惡不作,橫行鄉里,犯有殺人之罪。楊士奇愛子心切,庇縱惡子,地方官趨炎附勢,不予追究。百姓怨聲載道,向按察司告狀。李匡不畏權勢,微服出訪,一班同僚紛紛說情勸阻。李匡不為所動,費時年余,收集楊稷所犯百餘件的鐵證。正統五年(1440年),李匡下令捕楊稷,親自押解入京。朝廷言官紛紛彈劾楊士奇。皇帝朱祁鎮雖“封其狀示士奇”,但對御史的直諫,降旨處死楊稷。不久,楊士奇痛子得病,以老疾告老致仕,離開任職四十三年的內閣。不久,李匡升四川按察副使,平反數十件冤獄。受命招撫、鎮壓播州(今遵義)苗族起義,連續作戰15次均獲勝。景泰元年(1450年),因軍功升左僉都御史,巡撫四川。敘州少數民族起事,波及9個縣城,李匡帶兵討伐,招募民丁9000多人,教練操習,與明軍合編,號令嚴明,次年平定敘州。此時,播州又告警訊,李匡孤軍深入,被圍困在草塘5日,堅守營寨,偃旗息鼓,養精蓄銳,一戰而捷。
景泰三年,李匡回京後與輔臣江淵不合被罷官。天順六年(1462年),北境宣府告急,兵部尚書馬昂奏保,李匡復職,巡撫宣府,增修寨堡,收復被遊牧民族所占城池,邊境安寧。天順八年,以疾致仕。次年卒於家,終年66歲。
相關詞條
-
李匡威
李匡威,外號金頭王,范陽(今北京)人,唐末軍閥。盧龍節度使李全忠之子。父親死後,繼位為節度使。景福二年(893年),率兵援救成德軍節度使王鎔之時,被其弟...
人物簡介 史籍記載 -
李匡籌
李匡籌,?~894年,范陽(今北京)人,唐末盧龍節度使,李全忠之子,李匡威之弟。893年,奪取其兄李匡威的盧龍節度使之位,次年遭到河東李克用的攻打,逃往...
人物生平 軼事典故 家族系譜 -
范匡夫
親愛的讀者,有這樣一位共產黨人,他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對人格品行的修煉,對黨風世風的匡扶,可以說是影片《生死抉擇》中李高成形象在生活中的再現。他叫范匡夫,...
題記 范匡夫 -
匡源
匡源(1815-1881年), 字本如,號鶴泉,山東膠州人。晚清大臣,鹹豐帝顧命八大臣之一。書畫家,教育家。 出生於書香人家,自幼聰敏好學,才思敏捷,認...
人物生平 主要功績 家族淵源 軼事典故 個人作品 -
李匡倫
李匡倫,男,中國人,足球運動員,現效力於北京理工大學足球俱樂部。
個人簡介 職業生涯 -
李匡輔
李匡輔(1882-1960),湖北黃梅人,原名李明澈(李明徹),前清舉人,歷任教育部教育資料調查會委員、編審處譯述股譯述員、通俗教育研究會編譯員、歷史博...
-
李匡武
李匡武,教授,廣東番禺人。著有《形式邏輯》、《西方邏輯史》,譯有《工具論》。
基本資料 簡歷 -
李匡平
李匡平(1897~1931年)江西省寧都縣東山壩鎮東山壩村人。出身於書香門第。1927年在南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調吉安縣東固工作。為鞏固蘇維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