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剛正不阿

李光剛正不阿

《李光剛正不阿》是南宋詞人陸游所創作的一首詞,序文與跋文性質相似,皆是附著於詩文或書的說明文字。

原文

李光⑩參政①罷政歸鄉里時,某⑾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②,劇談終日。每言秦氏③,必曰:“鹹陽④”,憤切慷慨,形於辭色
一日平旦⑤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⑥過嶺,悲憂出涕。仆不然⑧,謫命下,青鞋布襪⑦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鍾,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
後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徙⑨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範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澤陸某題。(出自宋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

注釋

①某:陸游自稱。
②先君:陸游亡父陸宰
③秦氏:秦檜
④鹹陽:以秦國都城鹹陽代指“暴秦”,文中借指秦檜。
平旦:清晨。
⑥趙相:指趙鼎宋高宗時曾兩度為相,因力主抗金與秦檜不合,被貶嶺南,後絕食而死。
青鞋布襪:用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句:“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此指平民服裝。
⑧.仆不然:我是不會這個樣子的,然:樣子。
⑨徙:因被貶謫而遷徙。
⑩李莊簡公即李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今屬浙江)人,南渡後任參知政事,力主抗戰,與奸相秦檜發生衝突,遭到秦檜一黨的打擊報復和誣陷迫害,屢次被貶,被後人尊稱為“南宋四名臣”(其餘三人是李綱、趙鼎、胡銓)之一。
⑾某:陸游自稱。

譯文

參知政事李光前輩被罷職回家時我二十歲了。他常常來拜訪我父親,倆人在一起整天暢談朝政。每每提及奸臣秦檜時總以貶詞“鹹陽”借代,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緒溢於言表。
有一天清早到我們家一起吃飯,對我父親說:“聽說宰相趙鼎遭秦檜陷害被貶謫到嶺南海島,路過南嶺時傷心憂愁地哭了。我是不會這個樣子的,假如朝廷貶謫的命令一下達,平民服裝一穿就上路,怎能表現出小孩子哭哭啼啼的架勢呢!”說這番話的時候,(李光)兩眼明亮如炬,聲音洪亮如鍾,那英烈剛毅的氣度讓人振作奮發。
此後過了四十年,偶然看閱老前輩的家信,發現他當年雖然被貶到偏遠的海島,但英烈剛毅的氣節仍然絲毫未減,叮囑訓導家人的話語句句都是可以世代流傳,作為典範的。字裡行間可以讓人想見他穿起青鞋布襪、毅然決然離京上路的情景啊。淳熙戊申年五月己未祖籍太湖之濱的陸游題跋作記。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詞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
陸游
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鬱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bian)京,他於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因受社會及家庭環境影響,自幼立志殺胡(金兵)救國。 他自幼就有“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的好學精神,17歲便有詩名。25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曾幾學詩,確定了他愛國詩歌的基調。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名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陸游的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使他成為傑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誌》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
陸游
,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浙江紹興的鑑湖村內也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示兒》、《游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冬夜讀書示子聿》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釵頭鳳》等,都很真摯動人。還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訴衷情》等。

生平事跡

陸游自幼好學不倦,12歲即能詩文。他在飽經喪亂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20歲時與唐琬成親,後被其母強行拆散,且唐琬後來早逝,導致這種感情傷痛終其一生,《釵頭鳳》、《沈園》等名作即是為此。
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臨安應試進士,取為第一,而秦檜的孫子秦塤居其次,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參加禮部考試,主考官再次將陸游排在秦塤之前,竟被秦檜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檜已死,陸游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後,以陸游善詞章,熟悉典故,賜其進士出身。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通判、安撫使、參議官、知州等職。淳熙
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鎮蜀,邀陸游至其幕中任參議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但並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陸游從提舉福建常平茶鹽公事,改任朝請郎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十二月到撫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處理因茶鹽官賣後,茶鹽戶破產,被迫採取私販和鬧事進行反抗而引發的各種糾紛和訴訟;另一方面上書朝廷,主張嚴懲不法官吏向茶鹽戶收納高額茶鹽稅,趁機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撫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發,淹沒大片田地和村莊,洪水衝到撫州城門口,百姓飢困潦倒。陸游密切關注災情發展,寫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憂耿耿欲忘生。鈞天九奏簫韶樂,未抵虛檐瀉雨聲”詩句,同時上奏“撥義倉賑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在未徵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撥義倉糧至災區賑濟,使災民免於飢餓之苦,然後奏請撥糧和給江西地方官下令發糧,併到崇仁、豐城、高安等地視察災情。這一舉措有損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從宦遊四方所蒐集到的100多個藥方中,精選成《陸氏續集驗方》,刻印成書,留給江西人民,表達他的為民之心。途中又遭給事中趙汝遇所劾,竟以“擅權”罪名罷職還鄉。
陸游

陸游在家閒居6年後,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請大夫知嚴州(今浙江建德縣梅城鎮)。官至寶謨閣待制、晉封渭南伯,後被劾去封號。又以“擅權”之罪罷其官職還鄉。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陸游在嚴州任滿,卸職還鄉。不久,被召赴臨安任軍器少監。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議大夫禮部郎中。於是他連上奏章,諫勸朝廷減輕賦稅,結果反遭彈劾,以“嘲詠風月”的罪名再度罷官。此後,陸游長期蟄居農村,於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與世長辭。 陸游有七子一女。根據《陸游年譜》記載:長子陸子虞、次子陸子龍、三子陸子修、四子陸子坦、五子陸子約、六子陸子布、七子是陸子聿(《冬夜讀書示子聿》)。孫子有陸元廷,(聞宋軍兵敗崖山憂憤而死)曾孫有陸傳義,(崖山兵敗後絕食而亡)玄孫有陸天騏(在崖山戰鬥中不屈於元,投海自盡)。陸游最終沒有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史籍記載

陸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便能詩文,蔭補登仕郎。鎖廳薦送第一,秦檜孫塤適居其次,檜怒,至罪主司。明年,試禮部,主司復置游前列,檜顯黜之,由是為所嫉。檜死,始赴福州寧德簿,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
時楊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陳非便,上嘉其言,遂罷存中。中貴人有市北方珍玩以進者,游奏:“陛下以‘損’名齋,自經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體聖意,輒私買珍玩,虧損聖德,乞嚴行禁絕。”
應詔言:“非宗室外家,雖實有勳勞,毋得輒加王爵。頃者有以師傅而領殿前都指揮使,復有以太尉而領閣門事,瀆亂名器,乞加訂正。”遷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史浩、黃祖舜薦游善詞章,諳典故,召見,上曰:“游力學有聞,言論剴切。”遂賜進士出身。入對,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詔令以示人之時,而官吏將帥一切玩習,宜取其尤沮格者,與眾棄之。”
和議將成,游又以書白二府曰:“江左自吳以來,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駐蹕臨安出於權宜,形勢不固,饋餉不便,海道逼近,凜然意外之憂。一和之後,盟誓已立,動有拘礙。今當與之約,建康、臨安皆系駐蹕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臨安,如此則我得以暇時建都立國,彼不我疑。”
時龍大淵、曾覿用事,游為樞臣張燾言:“覿、大淵招權植黨,熒惑聖聽,公及今不言,異日將不可去。”燾遽以聞,上詰語所自來,燾以游對。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尋易隆興府。言者論游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撫川、陝,闢為幹辦公事。游為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吳璘子挺代掌兵,頗驕恣,傾財結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游請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游曰:“使挺遇敵,安保其不敗。就令有功,愈不可駕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驗。
范成大帥蜀,游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後累遷江西常平提舉。江西水災。奏:“撥義倉振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召還,給事中趙汝愚駁之,遂與祠。起知嚴州,過闕,陛辭,上諭曰:“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再召入見,上曰:“卿筆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軍器少監。
紹熙元年,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及三朝史未就,詔游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免奉朝請,尋兼秘書監。三年,書成,遂升寶章閣待制,致仕。 (《宋史·陸游傳》)

陸游不僅工詩,還兼長詞。由於他對這種詩體不甚注重,所以詞作不多,現存詞共有130首。他的詞也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如“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雙頭蓮”“華鬢星星”等,或蒼遠,或寓意深刻,這類詞又和蘇軾比較接近。但是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如“漢宮春”“箭箭雕弓”、“謝池春“”“壯歲從戎”、“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等,都是著一片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這類詞與辛棄疾比較接近。

陸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地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比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等。

賞析

序文與跋文性質相似,皆是附著於詩文或書的說明文字。它們或添於前,對其寫作緣由、內容、體例和目次,加以敘述、申說;或附於後,考訂書、文、畫、金石碑文的源流、真偽。然而,許多優秀的序文與跋文經常能夠突破“說明”功能的限制,或辯辭說理,或寫人敘事,又往往由寫作者不自禁地糅以內心豐沛的情感,儼然成為優美的散文名篇。 這兩則序跋文,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的不同,又由於作者自身氣質性格的差異,分別運用了“曲筆”和“直筆”的藝術技巧,形成了一為曲折沉鬱,一為慷慨激厲的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然而相似的是,他們在追念舊人的時候,都能夠敏銳地抓住某個重要細節,不惜重墨,使他們的筆尖點點滴滴都飽含血淚的深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