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舊居

朱自清舊居

江蘇省揚州市古城內,文昌中街南安樂巷27號。朱自清(1898-1948),我國現代散文家、詩人,揚州人,祖籍紹興。朱自清揚州舊居為晚清建築。今保存完好。計三間兩廂一對照壁,另有客座兩間,大門過道一間,天井一方。是揚州傳統的民間宅院。朱自清的父親名朱效坡,辛亥革命後定居揚州。

基本信息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江蘇省

朱自清舊居VI-939

簡介

朱自清故居在安樂巷27號,為晚清所建,今仍完好,計三間兩廂一對照,另客座兩間,大門過道一間,天井一方,是

..

揚州傳統的三合院式民間住宅。1982年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縣,因祖父、父親都定居揚州,他本人又畢業於揚州的江蘇省第八中學(今揚州中學),後又在揚州做教師,故自稱揚州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這塊大運河滋潤的古老土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各位遊客剛剛走過的這條窄窄的巷子叫安樂巷。現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故居就坐落在這條巷子的27號院中。

..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出生,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著名詩人、散文家、愛國學者。1923年初來溫,在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任教,租住在市區四營堂巷34號王宅。在溫的一年時間裡,朱自清開始從詩人向散文家轉變,以好友馬孟容畫作為題材的《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和以仙岩梅雨潭為背景的《綠》等散文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他所撰寫的《溫中校歌》至今傳唱。

..

朱自清先生於1923年至1924年期間,任教省立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他當時曾住在朔門四營堂巷55號。該房建於晚清,為一層(局部二層)五間三進合院式木結構建築,頗具江南民居特色,是市級文保單位。2002年四營堂巷一帶改造拆建,省政府同意將朱自清舊居搬遷至距它約100米外的一處空地重建,與原益康錢莊相鄰。工人拆卸下朱自清舊居的磚瓦、樑柱,進行編號運到重建地址。今年4月,舊居異地搬遷工程正式開工。負責該工程的文物古建築公司曾維修過國家級文保單位杭州胡慶餘堂等。重建工程中三成建築材料是從舊居中拆卸而來的,其它原舊居中的建築材料,由於年久腐朽無法使用。 舊居附近的一些居民抱怨,搬遷重建工程沒沿襲舊居風格。工程現場負責人馬先生稱,建成後的朱自清舊居尺寸、風格、顏色和高度都與原來的相差無幾,只是建築面積由於場地限制,會比原來減少數十平方米。異地搬遷建設工程完工後,還將是原汁原味的朱自清舊居。

故居舊事

朱自清舊居正門右側的一塊石碑上記載:舊居建於晚清,坐南朝北,為五間三進合院式木構建築。通面闊14米,進深24米。現存一、二進,梁架抬梁穿斗式,硬山屋頂,頗具江南特色。

..

第一次來此舊居,我就以為所看到的便是朱自清生前居住的房屋,經過一番查詢我才知道,真正的朱自清故居並不在此,而在溫州朔門四營堂巷34號。因舊城改建,朱自清舊居由四營堂巷34號往東北方向移動200米,“落戶”在四營堂巷22號,並於2006年11月24日修繕完畢,正式對遊客免費開放。開放當日,著名作家王蒙和朱自清次子朱閏生親自為舊居揭幕,而朱閏生便是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提到的“妻在屋裡拍著”的閏兒。

朱自清故居是溫州市首個異地搬遷重建的文保單位。雖不是原址,但睹物思人,我不免遐想朱自清在溫州的蹤跡。即便我們看到的不是真正的故居,我想將故居十分精緻地保護起來,也足見溫州對文化事業和朱先生的深深敬意了。真正的舊居雖不在眼前,但朱自清在溫州的蹤跡卻是實實在在,難以磨滅的。

1923年,朱自清由同學介紹,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學(溫州中學前身)任教,這是他首次來溫。朱自清還教習坐落於溫州市的省立第十師範學校。朱自清一邊在十中教“國文”,一邊在十師兼教“公民”和“科學概論”。考慮到要在兩個學校走動,一開始朱自清就選擇租住在離兩校都較近的大士門,不久大士門失火,他就遷到朔門四營堂巷34號,在那裡一直住到1924年10月全家離開溫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