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
其父母早年漂洋過海到新加坡從商謀生。
新中國建立初期,朱璧金的母親帶著年僅5歲的朱璧金回到了永嘉鄉下。然後,他母親把他送到溫州華僑中學和溫州第四中學讀完初、高中學業。他自幼酷愛音樂、書法、繪畫,1963年就在文藝刊物上發表音樂作品,並創作《歌唱新農村》節目參加溫州地區業餘文藝會演獲優秀創作獎和優秀演出獎。
對崑曲的貢獻
崑劇支派中的“永昆”,其唱腔明快、古樸,表演粗獷、樸素,生存在浙南民間,深受鄉民喜愛。朱璧金因對平民藝術情有獨鍾,1970年初加盟成立3年被撤銷後又重新亮相的“永嘉崑劇團”擔任作曲,並在我國著名九葉派詩人、戲劇理論家唐湜指導下參與了《霸王莊》、《三請樊梨花》等劇目作曲,主創了《千里岷山雪》、《百花公主》劇曲,其中《百花公主》作為浙江省向國慶三十周年獻禮劇目獲優秀創作獎和演出獎。正當朱璧金髮奮為“永昆”貢獻畢生時,“永昆”於 1984年遭解體而絕跡舞台。此時,朱璧金只能忍“痛”離開永嘉,改行到甌海區文化局工作。1999年,歷經“一波三折”後的“永昆”再次枯木逢春,“永嘉崑曲傳習所”誕生,從事挽救“永昆”,重新蒐集整理“永昆”資料、學術研究及展示性演出。2001年,包括“永昆”在內的崑曲作為中國民族戲曲的“幽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並被列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4年,朱璧金帶著報效“永昆”之心受聘擔任永嘉崑曲傳習所作曲,由他作曲的《殺狗記》在全國第7屆藝術節上一舉榮獲作曲獎。同時,他作曲的崑劇《百花公子》、《三請樊梨花》和記錄整理的《琵琶記》、《金釵記》、《長生殿》、《釵釧記》、《開金鎖》等5部傳統劇目全譜被編入由全國政協編輯出版的《中國崑曲精選劇目曲譜大成》。2005年11 月,國家文化部藝術司領導專程來溫考察“永昆”現狀並觀看了由朱璧金作曲的新創劇目《折桂記》之後,認為朱璧金為搶救“永昆”藝術作出了突出貢獻,作為作曲家被推薦參加全國崑曲優秀主創人員表彰評選活動,結果作為全國崑劇編劇、導演、作曲、舞美設計等四個藝術門類的22名優秀主創人員之一榜上有名。浙江省獲優秀(作曲)主創獎的僅朱璧金一人。
2005年,永嘉崑劇團幾經磨難後恢復建立,《折桂記》是失傳60餘年後該劇團新編新排的傳統劇目,參加了第三屆全國崑劇藝術節會演。
作品
《千里岷山雪》、《百花公主》、《三請樊梨花》和記錄整理的《琵琶記》、《金釵記》、《長生殿》、《釵釧記》、《開金鎖》和《折桂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