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朱彥丞(1912--1980),雲南大學二級教授,中國植物生態學法瑞學派第一人。河北清苑人。1935年畢業於中法大學生物系。1946年獲法國國家自然科學博士學位。曾任中法大學教授、北平廠家院研究員、雲南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雲南大學教授、生物系主任、教務長,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生態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引進國際法瑞植物社會學派理論,並套用於我國植被研究與教學中。撰有論文《法國Bas--Languedoc地區的沿河植被》,合編《中國植被》,主編《雲南植被》。
朱彥丞教授是著名的生態地植物學家、植物社會學家和教育家,國際地植物研究中法國——瑞士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求學
朱彥丞生於1912年,系河北省保定市人。7歲入保定第二國小讀書。13歲考入北平西山溫泉中學。17歲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入北平中法大學預科。學習兩年後,升入中法大學理學院生物系學習。大學期間,他積極參加北平大專院校聯合組織的“抗日救國會”,宣傳抗日救國工作。1935年大學畢業,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績赴法國留學,就讀於里昂大學。為擴大知識面,他還在勒諾希爾大學農學院專修。由於他勤奮學習,於1941年獲得法國國家自然科學碩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國家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謝絕了留在法國工作的優厚待遇,於當年回到北平,任中法大學生物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研究員。1947年,朱教授來到昆明任北平研究院雲南工作站站長,同時,被熊慶來校長聘任為雲南大學生物系教授。
朱彥丞在法國求學、進行科學研究期間,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是歐洲的主戰場,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中國留學生的生活更是艱難,糧食定量,每天只能分到200克麵包。許多留學生都離開了法國,只有朱彥丞這位被法瑞地植物學派大師布朗·布朗喀教授稱為“勇敢的孤獨者”的中國人留下來了,在極其艱苦的戰爭條件下,他詳細地調查了阿爾卑斯山和地中海沿岸白楊群叢的種類以及分布狀況。從1941年至1946年,朱彥丞出色地完成了在法國的生態地植物研究工作,發表了多篇科學論文。其中,《法國地中海低海拔地區沿河森林的生態地植物群落的研究》在國際性生態學專業刊物《Vegetation》(植被)上從創刊卷開始連續六期專刊發表,在歐洲和國際地植物學研究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僅得到朱彥丞的導師布朗·布朗喀教授的高度評價,而且其導師還在其著作《植物社會學》中,多次運用朱彥丞的研究成果。
歸國
1946年秋,朱彥丞謝絕了導師的一再挽留,毅然回到了祖國。得到中國植物學的老前輩、著名植物學家、林學家劉慎諤先生的迎接和任用,將他安排在中法大學生物系任教授。當朱彥丞得知劉慎諤先生設立在雲南的北平靜生生物研究院雲南工作站因抗戰勝利後人員北返無人管理時,感到很可惜。他主動向劉慎諤先生提出,到條件艱苦的雲南工作,當時的靜生生物研究院雲南工作站只有幾間茅草房和一片荒地。劉慎諤先生雖然捨不得讓這位才華出眾的青年學者離開北平,但被他堅強的意志和追求科學的拳拳之心所感動,任命他為北平靜生生物研究院研究員兼雲南工作站站長。
1947年,朱彥丞來到雲南,同時被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聘為生物系教授。在雲南大學生物系,他先後開過植物分類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植物生理生態學、地植物學等多門課,他講課中心突出、條理清楚,有理論、有創新,深受學生愛戴。凡聽過朱教授課的人,都被他廣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教育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所折服。朱彥丞教授來雲南大學生物系工作時,正值抗戰勝利後清華、北大等校北返,雲大教師奇缺,他常常同時要講幾門課程,而且每一門課都寫出講稿。他的教案一絲不苟,他親自刻寫講義蠟紙,親自畫掛圖。他畫的植物群落學結構圖至今仍作為《中國植被》、《雲南植被》的重要插圖。
1955年,朱彥丞教授根據教育部的指示,充分發揮雲南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的優勢,發展邊疆的生物科學教育,並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在生物系內設立了“生態地植物研究室”,經過他的艱苦努力,使雲大生物系發展成為以植物生態學為特點,以植物和動物分類學為基礎,門類齊全,學科合理的一個系,同時造就了一批年青教師。
1956年,朱彥丞教授帶領雲南大學生物系師生對雲南植被和植物區系進行調查研究。重點對雲南麗江玉龍山植被垂直分布規律進行了考察,對滇西橫斷山地區的植被類型和分布作了詳盡研究,於1957年出版了《麗江玉龍山植被調查專號》。
1958年,朱彥丞教授和生物系的教師們,結合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工作,開展了對景東無量山、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臨滄以及滇東等地的植被的調查工作,於
1960年出版了《雲南自然保護區植被調查專號》。同時,應中國科學院邀請,他和曲仲湘教授一道陪同蘇聯專家蘇卡喬夫院士到西雙版納選點建立中蘇合作的“熱帶森林生物地理群落定位站”,參與了勘察及評議工作。此外,朱彥丞教授還為“哀勞山生物定位站”的建立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
60年代以來,朱彥丞教授又帶領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對滇中、滇東北等地區的植被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他把法瑞學派的理論方法用於雲南熱帶、亞熱帶的區域植被研究中,闖出了中國地植學研究的新路子。他的研究工作受到著名植物區系學家、植物分類學家吳征鎰教授的高度評價。在文山西疇考察期間,兩位植物學家白天一起到野外考察,晚上在一頂賬篷里切磋學問至深夜,他們互相學習,共同研究。在植被學的研究中,法瑞學派注重的植物種類成分的研究,在植物區系學的研究基礎上會有新的突破;而植物區系的研究有了法瑞學派工作方法所作的資料,又有助於補充區系學的研究。因此,他們合作得很好。
1962年至1963年,朱彥丞應邀到東北和華東地區講學,系統地介紹法瑞學派生態地植物學的理論和方法,並帶領聽講中青年教師、研究人員去小興安嶺、遼寧西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等地進行野外調查研究,為培養新一代生態地植物學研究隊伍和拓展我國生態地植物理論基礎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977年,朱彥丞教授擔任《中國植被》的編委和《雲南植被》的主編。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審稿外,還執筆撰寫《中國植被》一書的主要章節。在兩大課題的研究、編輯工作中,朱彥丞教授非常重視野外工作與室內工作的結合,把法瑞學派的研究方法傳授給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和學生們。
成果
朱彥丞教授在擔任雲南大學生物系主任以及雲南大學教務長期間,十分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他言傳身教,不計名利,甘為人梯,在學術上不搞論資排輩,強調誰做出成果就支持誰。他積極為青年教師創造進修條件,支持他們學習深造,鼓勵他們出席各種學術會議,加強學術研究。他培養、帶出的一代新人,如姜漢僑、金振洲、朱維明等,早已成為生態地植物學研究的新的學術帶頭人。
朱彥丞教授一生研究成果盛豐,繼《法國地中海低海拔地區沿河森林的生態地植物群落的研究》之後,他還發表了《法國地中海地區沿河植被的研究》、《法國地中海蒙伯里埃西北部的法國植被類型》、《對評價法國瑞士地植物學術觀點的有關問題》、《昆明西山青崗櫟群叢的初步研究》、《滇東北大海地區亞高山草場的群落研究及其資源評價》、《雲南西北部中甸縣哈巴雪山地區森林植被的初步研究》等多篇論文。
1979年,朱彥丞教授接受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的委託,開始籌建中國科學院昆明生態研究所,擬定了總體建設及部分實施計畫。同時著手籌建雲南大學生態地植物研究所。1980年,朱彥丞教授因積勞成疾,住進醫院,確診為晚期肺癌。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他忍著劇烈疼痛,仍在關心中國科學院昆明生態研究所的籌建工作,繼續在病床上指導他所帶的5個研究生的碩士論文。他去世後,由他創建的雲南大學生態地植物研究室於1984年擴建為雲南大學生態地植物研究所;1986年,中國科學院昆明生態研究所正式成立。
朱教授從1947年到雲南大學任教至1980年去世,在雲大任教33年,曾任雲南大學生物系主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盟雲南省委員會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委員、雲南省科協副主席、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兼生態地植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態學副理事長、雲南省植物學會理事長等職。他一生紮根雲南,為邊疆教育和科學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