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陳子昂為初唐文壇首開風氣的詩人,《全唐詩》存其詩近一百三十首。他創作的《感遇詩三十八首》,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南宋文學家劉克莊例舉《感遇詩三十八首》中的一些篇章,稱其[讀之有眼空四海,神遊八極之興。]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亦喜愛這組感遇詩,受其啟示,曾作感興詩二十首。元皇慶二年,趙孟俯書寫朱熹的《感興詩二十首》,贈給友人。此卷用筆清秀蒼勁,多含楷書筆意,結字大小相近,肥瘦參差,體勢奇宕多姿。這卷墨跡縱二十八點二厘米,橫三百多厘米,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原為手卷,後來改裝成冊,每頁縱二十八點八厘米,橫十點八厘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作者簡介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集賢大學士,死後被元英宗追封為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頫以很好的文化薰陶。但趙孟頫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宋滅亡後,歸故鄉閒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頫等十餘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讚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於得準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吳興。趙孟頫在江南閒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閒情逸緻與鮮于樞、仇遠、戴表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 (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繫密切,相對儒雅而閒適,比較適合趙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幹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頫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將趙孟頫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頫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於仁宗的青 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頫晚年名聲顯赫,夏文彥《圖繪寶鑑》盛讚他“榮際王朝,名滿四海”。趙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為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