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又名朱同宗,一說溫州平陽人。該科共錄取武進士45人。此榜有姓名可考的武進士11人。朱嗣宗的資料極少,較多地方志只有其名,並無其生平事跡。《淮安府志》記載說“謀猷經略,重於一時。”並考證說“鹽城新橋北首有狀元坊”是“為朱同宗所立也”。餘事不詳。
朱嗣宗,字號不詳,江蘇鹽城人,南宋寧宗趙擴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武舉第一人(武狀元)。
又名朱同宗,一說溫州平陽人。該科共錄取武進士45人。此榜有姓名可考的武進士11人。朱嗣宗的資料極少,較多地方志只有其名,並無其生平事跡。《淮安府志》記載說“謀猷經略,重於一時。”並考證說“鹽城新橋北首有狀元坊”是“為朱同宗所立也”。餘事不詳。
李嗣源(867—933),唐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為李克用養子,改名李嗣源。即帝位後又更名李璠,是為後唐明宗。在位時政績突出,被稱為五代名君。他在位8年...
人物生平 少年勇將 英武果斷 智勇雙全 擊敗契丹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原名邈吉烈,稱帝後改名李亶。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926年-933年在位),在位8年。他是沙陀人,姓名不詳,名邈佶烈,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養子。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原名邈吉烈,稱帝後改名李亶。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他原名邈佶烈,稱帝後更名李亶。 李嗣源是晉王李...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生母選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檢異母兄。16歲即位,...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他原名邈佶烈,稱帝後更名李亶。 李嗣源是晉王李...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朱瑾(867年-918年),唐末五代時期南吳名將,宋州下邑人,天平節度使朱瑄從弟。朱瑾早年因壯武勇猛,得到兗州泰寧軍節度使齊克讓的喜愛。他假意要娶齊氏之...
人物平生 史籍記載後唐莊宗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應縣人,本為朱邪氏,小名亞子,後唐太祖李克用的長子,後唐開國皇帝。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於...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個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