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朱口小籽花生果莢較普通花生略小。外殼薄,紋理較普通花生清晰,顏色更深,略顯紅色。經晾曬後,百莢重124.4克—128.6克,平均127.2克,百仁重50—51克,平均50.6克,籽粒較普通花生更為飽滿、完整,口感更為香脆。商品朱口小籽花生根據加工工藝不同,可分為鹽酥花生和炒花生,產品形態以朱口鹽酥花生為主。
內在品質
朱口小籽花生營養豐富,其中蛋白質含量為20—25%,脂肪含量40-50%。花生仁中維生素C含量≥4.0毫克/100克,鉀含量≥600毫克/100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朱口鎮土壤類型多為砂礫岩酸性紫色土,即紫泥田或紫泥沙田,鉀的成份含量特別高。境內除較開闊的溪谷盆地,沿低山丘陵和溪澗山坡之間還有大小成串的段、壠、坑、坡,分布著面積不等的水田、旱地,這些田塊依靠山澗泉水和山塘蓄水灌溉,土地肥沃。
水文情況
朱口鎮境內水資源豐富,有朱溪、上將溪、下將溪,最大的朱溪源於邵武市大埠崗道峰山,經大埠崗、龍湖、從梅林入境,貫穿朱口鎮至音山村出境注入杉溪,集雨面積522.3平方千米,主溪長46.2千米。朱口小籽花生種植區內無大型工廠,灌溉水均來自山泉水,不受污染,無“三廢”排放和空氣污染,也沒有重金屬污染歷史。
氣候情況
朱口鎮地處武夷山脈東南側迎風坡,屬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性氣候。夏季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有東南風,冬季受西北冷空氣侵襲,又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徵。氣候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和濕潤,四季分明等特點。朱口鎮氣候溫和,熱量充足,年日照時間1700小時,一年當中7月最熱,最高氣溫39℃,1月份最冷,最低氣溫零下5℃,年平均氣溫17℃,11月下旬初霜,3月中旬終霜,年無霜期260天左右。相對濕度80%,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0天—175天,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適宜的土壤和降水,給花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基礎。
歷史淵源
據《朱口鎮志》記載,朱口小籽花生主要種植在朱口鎮王坑、赤坑、寨色、石輞四個村,名聞邵武、太寧、將樂、建寧等縣市,歷史種植本地品種。本地花生品種含脂肪多、營養豐富、香酥味厚,特別是精製加工後的成品“朱口鹽酥花生”歷史悠久,邵武市面銷售的花生如貼有“朱口鹽酥花生”商標,則廣受歡迎。作家馮敏飛所著《兵部尚書佚事》有述:“朱口是泰寧最大的鎮,那些小山巒,都是紅壤土,一雨成漿,一旱成石。就因為此吧,那種的花生特別結實,味道也別致。當地人加工又特別,先用鹽水煮,煮了曬,曬了焙,又香又脆。那花生個兒小小,但非常飽滿,跟別的花生明顯區別,如同南方人與北方人的個兒。吃起來,更難忘”。
經過當地多年地訓化栽培,因獨有的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逐漸成為當地特色品種,因其殼薄、籽小、飽滿、香脆而得名,故名“朱口小籽花生”,產品在泰寧縣及周邊縣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2008年,“朱口小籽”商標註冊。
2008年6月,泰寧縣寶蓋岩小籽花生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這也是該縣登記成功的第一例農民專業合作社。
生產情況
2010年,泰寧縣種植朱口小籽花生面積4200畝,產量600噸。
產品榮譽
2010年,朱口小籽花生獲得國家級綠色無公害產品標誌認證。
2010年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朱口小籽花生”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5年,農業部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中心公告了2015年度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朱口小籽花生入選。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朱口鎮位於泰寧縣東北部,地處東經東經117°10′—117°15′,北緯26°54′—26°58′,東南鄰將樂縣,西南連杉城鎮,西北與上青鄉交界,東北和邵武市接壤,區域總面積1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96萬畝。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朱口小籽花生基地位於福建省泰寧縣朱口鎮。產地一般應選擇在朱口鎮境內具有砂礫岩酸性紫色土壤(紫泥田、紫泥沙田)的地方作為栽培地,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NY5332—2006《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擇具備朱口小籽花生特徵特性,適應性好的優良本地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生產過程應符合《朱口小籽花生生產技術規範》要求。
(4)產品收穫:花生完熟後收穫,根據要求及時採收。
(5)產品加工:朱口小籽花生的加工工藝主要有鹽制和炒制兩種,其中以加工為鹽酥花生為主。鹽酥花生加工方法:精選飽滿、無破損、無蟲孔、大小均勻的花生,用清水洗淨,然後在清水中加入適量食鹽拌均後倒入鍋內的花生中,等花生在鍋內煮至八成乾後,將花生放進竹製花生烘罩內,用木炭文火烤乾,烤時需勤翻動,直至香味撲鼻即成“鹽酥花生”。
(6)生產記錄要求:如實記錄生產投入品,特別是化肥、農藥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收穫日期、質量檢測情況、加工情況、銷售情況,生產記錄應保存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