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記載
漢代揚雄《蜀王本紀》:“後有一男子名杜宇,從天墮,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原(亦作源,原與源通)井中出,為宇妻。乃自立為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三國蜀漢來敏《本蜀論》:“望帝者,杜宇也,從天下。女子朱利自江原出,為宇妻。遂王於蜀,號曰望帝。”
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時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原,宇悅之,納以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望帝者,杜宇也,從天下。女子朱利自江原出,為宇妻,遂王於蜀,號曰望帝。”
北宋李昉《太平御覽》:“後有王曰杜宇,從天隳山出。又有朱提氏女名曰利,自江源而出,為宇妻。”
還有其他一些史籍有朱利與杜宇關係的記載,無須盡列。各種說法雖有一些牴牾之處,但主要史實卻是眾口一詞的,即朱利與杜宇是一家,是夫妻。
歷史功績
當初杜宇部族從岷江上游高寒地區下到上芒城、下芒城一帶古江源的平壩時,朱利部族早在這一帶從事農業生產了。他們的農作技術十分發達,不僅植麻、種小麥和菽類,而且從出土的器物及大量遺存看,當年的雙河(下芒城)地區的蜀人即朱利部族的族人已掌握了水稻種植的技術。杜宇在南下圖存中欽慕朱利,與朱利婚盟,得到朱利族人的增援,使杜宇朱利聯盟的力量更為強大,地域逐漸擴充,終於最終取代了魚鳧王在蜀地的統治。從根本上說,這種取代是農耕社會戰勝魚獵社會的結果,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的必然。
據考古學家們的研究,上芒城(原屬古江源境)、下芒城(即雙河遺址)、紫竹遺址(燎原鄉紫竹村)以及寶墩遺址(原屬古江源境,今屬新津),都是杜宇朱利聯盟在古江源拓展疆域、宣揚與推廣農業生產的歷史遺蹟。
《華陽國志·蜀志》:“江原縣:郡西渡大江,濱文井江。……安漢,上、下朱邑,出好麻,黃潤細布,有羌筒盛;小亭,有好稻田。”這一切都離不開杜宇朱利“教民務農”的農本意識,他們使成都平原及其西南、西北地區的整個杜宇帝國範圍內發展了農業,從而使江源之地成為長江上游農業發祥地,並奠定了後來的四川成為我國農業大省的地位。
朱利輔佐杜宇教民務農功不可沒,而朱利又是杜宇在農業生產上的引路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朱利才是成都平原農業文明的開山祖師。正因為如此,成都大學常崇宜教授尊稱朱利為“農耕女神”。
稱謂由來
如前所述,朱利是杜宇之妻,這是歷史的真實。至於稱她為國母,是由杜宇的歷史地位決定的。
古蜀王的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之稱,其含義有三:既是當時各部族聯盟的族稱,又是各部族聯盟首領的名稱,還是各部族所統治的時代之稱。歷史上將蠶叢、柏灌、魚鳧稱為“三王”,將杜宇和開明稱為“二帝”。在古蜀,第一個稱帝的是杜宇,史稱“望帝”。望帝之相鱉靈因治水有功而得勢,推翻杜宇,建立開明王朝繼續稱帝,史稱“叢帝”。開明傳了十二代,但統領不住各部,故《蜀王本紀》載:“開明帝下至五代,有開明尚,始去帝號,復稱王也。”這“二帝”中的“叢帝”僅傳五代就降帝為王,只有“望帝”杜宇一族一直稱帝於古蜀。這作為古蜀稱帝第一人的杜宇,其價值取向就不同一般了。
朱利作為杜宇之妻,堪稱杜宇帝國的“第一夫人”,用“古蜀國母第一人”來稱朱利,這應該是歷史給她的準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