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澱山湖鎮金家莊村的朱仁榮今年42歲,半年前,因為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整天憂心忡忡,而如今,一張國家級《電焊工職業資格證書》不僅讓他在一家德資企業實現了就業,而且工資獎金掙到2000多元。從一個打零工的農民,到一個頻頻受到領導表揚的公司員工,朱仁榮成功地實現了角色的轉變。而這種轉變,來自於我市今年大力實施的城鄉勞動力培訓工程。
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城鄉剩餘勞動力得到轉移,但是仍有一批農村勞動力和失業工人因為專業技能差、缺乏競爭力找不到就業崗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促進城鄉勞動力尤其是大齡勞動力的充分就業,2003年底,我市提出了在農村實施“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工作,家家有物業”的“三有工程”,並將城鄉勞動力培訓工程列為今年的政府實事工程。
大齡勞動力文化水平低,適應不了二、三產業的就業崗位,市有關部門就著重對他們進行“保潔、保綠、保全”等公益性崗位的培訓,為他們創造就業條件。同時各鎮結合各自的經濟發展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技能培訓,向企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
簡介
錦溪鎮的服裝企業很多,鎮勞動就業所的工作人員與眾多企業聯繫,組織鎮上的大齡婦女開設縫紉培訓班,進行定單式培訓。僅此一項,錦溪鎮就安置了600多名農村“4050”人員就業。而像朱仁榮那樣通過培訓,獲得國家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在全市有近70名。高水準的培訓工作,讓他們“身價”陡增。今年40歲的陳友林原本只是一個普通農民,過去一直在一家民營企業打工,今年7月,通過培訓並拿到國家級《電焊工職業資格證書》後不久,就被一家外資企業相中,以雙倍的月薪聘走。今年1至11月份,全市共舉辦了138期農村勞動力培訓班,10631人參訓,其中有5121人通過培訓實現了就業。
家住千燈鎮吳橋村的高美元通過水產養殖技術培訓,在學會養殖技術的同時,還獲得了許多市場信息。今年上半年,他囤魚賺取差價,下半年又自己養蝦,一年的毛收入預計有近20萬元。技能培訓讓更多的人在掌握技能、找到工作的同時,也讓一部分人找到了致富門路。
然而,在開展就業培訓的過程中,一些農民培訓、就業的意識比較淡薄,認為自己已經老了,或者難以放棄正在做的臨時短工,不太願意走進課堂。為了讓他們能夠獲得謀生和就業的本領,鎮村幹部進千家萬戶,說千言萬語,用真情和耐心把黨委、政府的關心、溫暖送進每一戶農民家中。一句句溫馨的話語,一件件深入人心的實事,一個個成功就業的例子,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走進課堂,走上就業崗位。通過培訓,不少原本缺乏熱情的農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眼中流露出興奮:培訓讓他們掌握了技能,給他們帶來了就業的希望。
與此同時,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也進一步加強對城鎮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職業指導培訓和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有4487個失業人員參加了再就業職業指導培訓,1662人參加了再就業技能培訓。
城鄉勞動力培訓工程的實施,全面提高了城鄉勞動者的整體素質,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同時,也進一步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