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
前言 本體論研究的基本問題
引論 本體論的本義與轉義
一、關於“本體”的中文辭源
二、關於本體論的譯名
三、關於本體論的定義
四、現代中國哲學界對本體論的理解
五、哲學範疇的“轉義”源於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
第一篇 古代本體論批判
第一章 “始基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始基本體論”的產生與哲學的起源
第二節 “始基本體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學說
第三節 “始基本體論”的歷史價值及其局限性
第二章 “屬性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感性存在、屬性、本質與本體論
第二節 “屬性本體論”的各種類型及其代表人物
第三節 “屬性本體論”的歷史地位
第三章 “理念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蘇格拉底對“理念本體論”的貢獻
第二節 柏拉圖對蘇格拉底哲學的改造——“理念本體論”的建立
第三節 “理念本體論”演繹
第四節 “理念本體論”評述
第四章 “實體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亞里士多德對“理念本體論”的修正和完善
第二節 亞里士多德的“實體”和“本體
第三節 亞里士多德的“四因
第四節 亞里士多德後的實體說
第五節 “實體本體論”的得失
第五章 “神學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神學本體論”的理論淵源
第二節 基督教“神學本體論”的基本內容
一、從教父哲學到神學
二、從奧古斯丁到安瑟倫
三、托馬斯·阿奎那對神學本體論的貢獻
第三節 “神學本體論”的歷史價值
第四節 “神學本體論”的歷史局限性
小結
第二篇 近代本體論批判
第六章 “人學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入學本體論”概述
一、古希臘的人學傳統
二、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
三、“人”的本體論內涵——人在哲學中的位置
第二節 “人學本體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學說
第三節 “人學本體論”的歷史價值和局限
一、“人學本體論”的主要特徵及其價值
二、“人學本體論”的歷史局限
第七章 “物質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物質概念及其歷史
一、“物”的含義
二、“物質”概念的形成史
第二節 西方近代“物質本體論”述略:
一、17世紀英國“物質本體論”的代表人物及其學說
二、18世紀法國“物質本體論”的代表人物及其學說
三、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中的“物質本體論
第三節 “物質本體論”的意義
第四節 “物質本體論”的困境和出路
第八章 “精神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精神本體論”概說
第二節 “精神本體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一、笛卡兒是近代“精神本體論”的奠基人
二、萊布尼茨的“單子論
三、貝克萊的“精神實體
四、費希特的“自我
五、黑格爾的“絕對精神
第三節 “精神本體論?的歷史地位
小結
第三篇 現代本體論批判
第九章 “語言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語言與“語言本體論
第二節 “語言本體論”的歷史
第三節 “語言本體論”的問題系統
第四節 “語言本體論”的運用
第五節 “語言本體論”對哲學的貢獻及其局限性
第十章 “生存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生存本體論”概說
第二節 “生存本體論”的主要派別、人物及其觀點
述評
一、“意志本體論
二、“生命本體論
三、“現象本體論
四、“存在本體論
第三節 “生存本體論”簡評
第十一章 “實踐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實踐本體論”提出的理由和根據
第二節 實踐在什麼意義上可以成為本體
一、在邏輯意義上的實踐本體
二、在社會歷史意義上的實踐本體
三、在生成意義上的實踐本體
第三節 提出“實踐本體論”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現實意義
第四節 理論界對“實踐本體論”的詰難
第五節 “實踐本體論”爭鳴之我見
第十二章 “社會本體論”批判
第一節 “社會存在本體論”與社會本體論
第二節 “社會本體論”研究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社會本體論”評析
小結
沒有結束的結束語:永恆的形上學,永恆的本體論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
作者簡介
謝維營,廣東梅州人,1968年高中畢業後插隊10年,1978年考入山東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分配在上饒師專(院)工作至今。2000年晉升教授,江西師大兼職碩士生導師。先後主講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哲學原著、現代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史等課程,在《光明日報》、《教學與研究》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核心期刊40篇),獲省級科研成果獎6次(一等獎1次),主持完成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個,專著《哲學的魅力一思想探索的快樂》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