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Beech Mushroom /Buna Shimeji Mushroom/Hon Shimeji Mushroom),原是生長在自然狀態下的一種野生珍稀名貴食用菌,產量極其稀少。它聞似山珍松茸,食同海味鮮甜,質地脆嫩,無渣無纖,滿口溢香,並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質、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據日本醫學研究證實,本占地菇在防止老年痴呆症、心腦血管疾病和胰腺炎等疾病以及提高人體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功效。

基本信息

生長環境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又名玉蕈離褶傘(學名:Lyophyllum shimeji)、占地菇、本菇、九月菇,為口蘑科離褶傘屬的蕈類,日文稱本占地、大黒占地,分布於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僅分布於東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為日本。

蘑菇經過大自然的選擇而生存下來,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活習性。對環境條件的反應可以從溫度、濕度、酸鹼度、空氣、光照等方面討論。

一、溫度:蘑菇不同的品種、發育階段、栽培條件對溫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菌絲體適應在攝氏5—32度生長,最適宜溫度是攝氏22—24度。子實體適應在攝氏7—25度生長,最適宜溫度是攝氏12—16度。從菇蕾形成到子實體成熟,溫度漸降為好。孢子適宜攝氏23—25度萌發。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

二、濕度:濕度是指環境中的含水量,包括培養料、復蓋土、空氣中。培養料濕度以55—68%為宜,低於50%菌絲髮育不良,菇體小,易開傘。高於70%時則抑制菌絲生長,不利透氣,雜菌多。復蓋土以18—20%為宜。菇房的空氣濕度在菌絲生長時期以80—85%為宜,子實體發育時期以85—90%為宜。

三、酸鹼度:菌絲體可以在酸鹼度5—8的環境中生長,最適宜酸鹼度6.8—7。菌絲體生長過程的代謝作用產生草酸、碳酸等物改變基質的酸鹼度,所以培養料接種時酸鹼度7—7.5為宜。復蓋土以酸鹼度7—7.5為宜。

四、蘑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生長過程中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菌絲階段呼吸水平稍低,因此消耗的氧氣不多,放出的二氧化碳也不多。子實體發育階段呼吸水平大大提高,要求大量氧氣,也放出較多二氧化碳。這個時期要做好通風、透氣、換氣工作。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

五、光照:蘑菇菌絲體不含光合色素,生長過程不需要光照。生長環境只要有稍弱的漫射光,甚至黑暗中,菇體都會長得肥大、柄短、白淨、脆嫩。

特徵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

菌體高2-8厘米,開始為饅頭半球形或斗笠形,成熟後展開變平為菌蓋,菌蓋直徑2-12.5厘米,不黏且平滑,中部稍突起或凹陷,顏色為灰褐色或淡灰色,上有白色斑紋,蓋緣平滑內卷。菌柄長3-8厘米,直徑一般為1.2-2.5厘米,最粗可達3.2厘米,白色,實心,下部酒罈或腰鼓狀膨大。肉質緻密,白色肥厚,美味。孢子直徑4-6微米,無色,光滑球形。子實層內及其他部位無囊狀體。本占地菇為外生菌根真菌,秋季9月-11月初生於闊葉林中,子實體生長在林地上,單生或群生。[1]

本地菇在日本一般生於枹櫟(Quercus serrata)和赤松林中,在中國首次發現是於雲南景谷的染木樹(Saprosma ternatum)和梨樹林的腐爛枝葉中[1]。

從菌株的研究可得知,菌絲生長溫度為5-32℃,最適溫度為25-26℃。子實體發育溫度為15℃左右。

人工栽培

菌床栽培

本占地菇 人工栽培 本占地菇 人工栽培

本占地菇是一種不易栽培且稀有的菌根真菌,但仍可利用菌床進行人工栽培。1999年寶生物工程株式會社(TaKaRa Bio)發現在特殊情況下一部分菌根真菌的菌株在特殊情況下會分解澱粉,之後用大麥等穀物作為主要成分,成功利用菌糸瓶法人工栽培本占地菇。菌絲生長需要足夠的氧和鐵。單糖也可用作除澱粉外的碳源。最適生長pH為5.4左右。

林地栽培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需要樹齡15-25年的枹櫟和赤松林,環境為小喬木和草地,落葉需清除。為獲得更高的生長率,可將菌絲定植在未生長本占地菇的苗木上,子實體成熟後菌根就可固定。

盆缽栽培

本占地菇 本占地菇

剝開赤松樹皮,然後用泥炭蘚(Sphagnum)包裹使其長出菌根,然後將菌絲塊移植入花盆中使子實體發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