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詞作。此詞敘寫作者送別友人翁賓暘時的聯想和感嘆,表達了與友人離別的悲傷以及對友人的深厚感情。

作品原文

木蘭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送秋雲萬里,算舒捲①、總何心。嘆路轉羊腸,人營燕壘,霜滿蓬簪。愁侵庾塵滿袖,便封侯、那羨漢淮陰。一醉蓴絲膾玉,忍教菊老松深。
離音。又聽西風,金井樹、動秋吟。向暮江目斷②,鴻飛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語,問楊瓊、往事到寒砧。爭似湖山歲晚,靜梅香底同斟

注釋譯文

①卷:一本作“卷舒”。
②斷:一本作“短”。

作品鑑賞

《木蘭花慢》,唐教坊曲,從雙調《木蘭花》演變而來。《樂章集》入“南呂調”。雙調,一百零一字,前片十句五平韻,後片十句七平韻,為定格。還有前片四平韻,後片六平韻的,系慢調變格。此詞為定格。
“翁五峰”,即翁賓暘,福建崇安人,或言錢塘人。“江陵”,在湖北省。賈似道督師湖北,翁為賈之幕客,所以有江陵、鄂渚之游。 
“送秋”兩句述送別。兩句是說:秋雲滾滾,密布萬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線,所以布下重雲勸阻,但是就算是晴空萬里,現在我們也無心去欣賞了。“嘆路轉”三句,構想五峰旅途勞累。嗟嘆五峰為了趕赴前線去必須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營壘也簡陋得像燕子窩那樣狹隘;每天趕路,又事務繁忙,一定會使他憑空添上滿頭白髮。“愁侵”三句,點五峰赴江陵的任務。“庾塵”,露天儲糧處,稱作“庾”;“塵”,即糠塵也。戰時軍中糧食只能露天堆放,便於搬運,這次翁五峰從旱路趕赴江陵,就是押運一批軍糧。此言他因為任務重而愁白了頭,但他認真監督,並且親自參加搬運糧草,所以連雙袖沾滿糠塵也管不得。這種艱苦的軍旅生活,即使積軍功被封為像韓信那樣的淮陰侯,也不會使人羨慕,因為這是勞苦功高理所應得的賞賜啊。“一醉”兩句,述眼前送別宴。言宴中擺上來吳地的當令名菜:蓴絲羹、鱸魚膾,以期一醉,並勸五峰說:你難道能忍心拋下這兒傲霜的菊花圃、蔥鬱的松樹林,任其荒蕪,不管而去?兩句用張翰思鄉、陶潛歸隱的典故,希望五峰不要慕戀功名,早日歸來,再享田園之樂。上片送別時聯想、感嘆。 
“離音”三句,即景生情。此處是說:西風吹落梧桐葉,這簌簌的落葉聲,不但在哀傷秋天的無情,也是悲嘆五峰即將別離啊!“向暮江”四句,別情難離。言詞人今在江邊送別五峰,不覺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時分,見鴻雁飛蹤渺渺,想到他倆分別在即,今後天各一方,音訊渺茫,不由得淚沾胸襟。“四弦”兩句,席上暢論今古。“四弦”,即琵琶。“楊瓊”,似指唐宋時愛國名將楊延昭秦瓊,這裡借喻翁五峰。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聲聲,哀訴似語,用以侑酒。詞人希望五峰能像秦瓊、楊延昭一樣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兩個人談起往事,一直可以追溯到貧寒之交的年代。由此可見吳、翁兩人並非泛泛之交。“爭似”兩句,轉而敘另一次宴會,作一對比。此處是說:這一次匆匆籌辦的送別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歲末在杭州西湖邊梅樹下的寂靜處,大家交盞同飲時那樣的自在快樂呢?下片悲別離,敘友情。 
周密《浩齋雅談》卷下:“翁孟寅賓暘嘗游維揚,時賈師憲(似道)開帷閫,甚前席之。其歸,又置酒以餞。賓暘即席賦《摸魚兒》,師憲大喜,舉席間飲器凡數十萬,悉以贈之。”相比之下,夢窗與似道就只有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所以能潔身自好也。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