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木蘭歌
作者:韋元甫
選自《樂府詩集》卷二十五、全唐詩:卷272_1
內容
木蘭抱杼嗟,借問復為誰。 欲聞所戚戚,感激強起顏。
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豈足萬里行,有子復尚少!
胡沙沒馬足,朔風裂人膚。老父舊羸病,何以強自扶?
木蘭代父去,秣馬備戎行。易卻紈綺裳,洗卻鉛粉妝。
馳馬赴軍幕,慷慨攜干將。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夜襲燕支虜,更攜于闐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
父母見木蘭,喜極成悲傷。木蘭能承父母顏,
卻卸巾幗理絲黃。昔為烈士雄,今復嬌子容。
親戚持酒賀,父母始知生女與男同。
門前舊軍都,十年共崎嶇。本結兄弟交,死戰誓不渝。
今者見木蘭,言聲雖是顏貌殊。
驚愕不敢前,嘆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
譯文
木蘭抱著織機的梭子嘆著氣,究竟是為了誰這么愁苦呢?想要聽她說所憂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強顏述說:老父隸屬於兵籍,必須服兵役,但是他體力已經逐日衰減,怎么經得起萬里征程呢,雖然有兒子但是年紀尚小(不能夠替父服役)。北地的風沙足以淹沒戰馬的馬蹄,凜冽的北風足以撕裂人的皮膚。老父本來就有病了,身體虛弱,依賴什麼來照顧自己呢?
木蘭決定替代父親去服役,餵飽了馬後著上戎裝踏上行程。換掉了華麗的閨閣衣裳,洗淨了鉛華的妝飾。縱馬趕赴軍營,豪壯地提攜著寶劍(註:干將是古劍,此處借用為寶劍。)早晨停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邊。夜晚三更突襲了燕地部族的胡虜,抓住了於滇的酋長。(註:此二句為互文)。將軍(應是木蘭)得勝榮歸,士卒返回故鄉。
父母看到木蘭歸家,高興到了極點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蘭能夠承接安慰父母,脫下戎裝整理絲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卻變成了嬌美的女子的容貌。親戚們舉著酒杯來祝賀木蘭的父母,(木蘭的父母)到如今才知道生女兒原來同生兒子一樣。門外都曾是木蘭的舊部士兵,一起出生入死十幾年。本來結下了兄弟的情誼,誓死共同戰鬥終不改變。今天看到木蘭,聲音雖然相同,但容貌已經改變了。木蘭的舊部士兵驚慌地不敢上前,他們徒自嘆著氣而已。世上哪有這樣的臣子,能有木蘭這樣的氣節情操,忠孝兩全,千古的英名哪裡能夠泯滅?
注釋
1.抱杼嗟:握著織布的梭子嘆息。
2.戚戚:悲傷的樣子
3.隸:屬於。這裡意為在……寫著
4.朔:北方
5.羸(léi):虛弱
6.扶:支撐
5.秣:音(mo)第四聲,餵牲口
6.易:換
7.干將:代指寶劍
8.朝:早上
9.屯:駐紮
10.渝:更改,改變
11.卻:除去
12.滅:泯滅
13.巾鞲:音gou 第一聲,古時用於束衣袖的臂套
14.昔:以前
15.持:端
16.始:才
17.殊:不同
18.嘆:嘆息
作者簡介
韋元甫
[唐](公元?年至七七一年)字、里、生年均不詳,卒於唐代宗大曆六年。少修謹,敏於學行。初任白馬尉。探訪使韋陟深器之,奏充支使。累遷蘇州刺史,浙江西道團練觀察等使。大曆初,(公元七六六年)徵拜尚書右丞。出為淮南節度使,凡三年,以疾卒於位。今存之木蘭歌,相傳為元甫得自民間。他曾擬作一首,亦見樂府詩集及全唐詩中。
花木蘭生平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她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一說花木蘭(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人。時值太武皇帝時期(424——452年)。
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裡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二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