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新石器時代考古

分期朝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可分為早、中、晚3期。 聚落和經濟生活朝鮮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已有農業。 朝鮮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自成系統的,但同鄰近地區也互有交流和影響。

鮮新石器時代考古

Chaoxian Xinshiqi Shidai kaogu
朝鮮新石器時代考古
朝鮮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第 5千年至前第 1千年初。有人根據陶器紋飾的圖案而稱這一時期的文化為篦紋陶文化或幾何紋陶文化。這一時期的遺址已發現130多處,多分布在近海岸處,而以西海岸較為密集。典型的遺址有鹹鏡北道雄基郡屈浦里西浦項遺址、黃海北道鳳山郡智塔里遺址、平安南道溫泉郡雲下里弓山遺址、慶尚南道釜山市東三洞等。
分期 朝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可分為早、中、晚3期。早期年代約當前第5千年至前第4千年,陶器多為素麵,也有隆線紋和壓印紋,有人稱之為先篦紋陶器。此期遺址較少,但朝鮮南部和北部都有發現。東三洞的地層關係和放射性碳素斷代,都證明先篦紋陶器代表較早的遺存。中期年代約當前第3千年,此期屬篦紋陶的鼎盛時期,文化分布範圍較廣,陶器器形增多,以篦紋和刻劃紋組成多樣的圖案。晚期年代約為前第2千年,陶器上除篦紋外,新出現了雷紋和彩繪。
陶器 篦紋陶器是朝鮮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顯著特徵,全部為泥條盤築法製成的紅褐色或灰褐色粗陶,胎土中摻有雲母碎屑或砂粒。器形基本上是大口深腹的罐類,器底富於變化,有尖底、尖圜底、圜底和平底。其他器形有盆、缽及晚期出現的碗、豆和雙耳壺等。器表的篦紋和刻劃紋是在制坯時用骨木片、篦狀器和貝殼等壓印或刻劃上去的。口沿一般施以並列的點紋和短線紋,腹部則多飾以平行的曲折紋。成組的圖案中,以綾杉紋占絕對多數,也有方格紋和折帶紋等。晚期還有波狀紋、雷紋、繩紋以及個別的彩繪、塗朱等。由於年代和地域的不同,陶器的器形、紋飾也有一定的變化,但基本特徵是一致的。
[朝鮮新石器時代的蓖紋陶器 智塔里遺址出土]
聚落和經濟生活 朝鮮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已有農業。遺址一般位於海岸和河流中下游沿岸的台地或丘陵上。文化層中包含大量貝殼、魚骨和獸骨等殘滓,有的甚至形成貝丘,表明採集漁獵經濟占相當大的比重。晚期多以數座房屋構成小的聚落,已有比較發達的農業經濟。
房址在各遺址均有發現,均屬方形、長方形、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半地穴居址,長寬一般為3~4米,西浦項遺址的居址長約12米,寬6米。房屋內部一般有粘土築成的堅硬的居住面,上面有灶址、窖穴及支撐屋頂和組成牆壁骨架的木柱所遺留的柱洞,居住面前面則有斜坡或階梯式門道。
出土的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除石斧、石鑿外,還有用於農業生產的石鏟、半月形石刀、石磨盤、石磨棒等,也發現有用豬牙製成的鐮和鹿角製成的鋤。智塔里遺址的陶罐中發現有炭化粟粒。在茂山郡虎谷洞遺址還發現家豬的骨骼,表明當時已飼養家畜。以上發現證實,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農業生產已成為當時居民生活的主要來源。漁獵工具有磨製的石矛、石鏃以及石制、陶製的網墜和骨魚鉤等,另外也有一定數量的打制石器。在東北部的一些遺址中見有以黑曜石為原料的打制石器,主要有鏃、矛、刮削器、尖狀器等,形狀規整,加工細緻。
朝鮮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基本上是自成系統的,但同鄰近地區也互有交流和影響。約前10世紀前後,朝鮮新石器時代文化被青銅時代文化所代替。
安志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