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朝鮮半島光復後,朝鮮和韓國在前蘇聯和美國的直接干預下分別建國。朝鮮一直以蘇聯作為其最堅強的後盾,但1950年爆發的韓戰,朝鮮第一次看到了蘇聯的虛偽。1962年10月,蘇聯在古巴飛彈危機中的退卻又讓朝鮮感到了蘇聯這個堅強後盾的不可靠。此後的1968年,在朝鮮繳獲美國“普韋布洛”號間諜船事件中蘇聯的軟弱,朝鮮立刻明白了中國為什麼要提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設口號了。正是因為有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經驗教訓,面對美國和韓國的直接軍事壓力,朝鮮開始了“全民武裝化,全國要塞化,全軍幹部化,全軍現代化”的四大軍事路線,全面推動國防建設,發展戰略威懾性武器,應對美國的軍事威脅。面對嚴峻的國內與國際局勢,朝鮮新一代領導人金正日提出了“先軍政治”的理論。期望以“先軍政治”對內加強控制,對外加強威懾,引領國家逐步走出困境。
理論
朝鮮的“先軍政治”理論強調軍事是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主要力量要首先投入到軍事與國防領域,經濟建設必須要服從於軍事需要。同時又認為軍隊是最有組織紀律性和戰鬥性的革命力量,因此,軍隊比勞動階級更為重要,強調革命軍人的精神比勞動階級的精神更重要,認為人民軍隊是領袖的軍隊,是領袖領導下的維護國家主體性和人民自主權的先鋒隊和生力軍。
金正日的“先軍政治”理論,為朝鮮贏得了今天的國際地位,並讓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不得不坐下來同朝鮮進行談判。
推行“先軍政治”、完成政權交接
南北韓圍繞“北方界線”的海上紛爭一直就沒斷過。但最多打打嘴仗,搞搞演習了事。朝鮮這次之所以大張旗鼓,並上升到撕毀協定、要付諸戰爭的地步,除了試圖引起美國新任總統的關注,還有朝鮮推行“先軍政治”的原因。
金正日是1995年開始實行“先軍政治”的,即視軍事為國家第一要務。一個2200多萬人口的國家,擁有著120萬的正規軍。金正日說過,“沒有糖果可以活下去,沒有子彈就不能生存。”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仍不遺餘力的發展尖端武器。當大浦洞飛彈和人造衛星問世後,朝鮮開始加大了向核禁區邁進的步伐,這也是朝鮮“先軍政治”必然的歸宿。
“先軍政治”保證了金正日的政權穩固,但同時它也犧牲了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直到今天朝鮮還有很多人衣不裹腹。金本人也曾試圖跟中國學改革,實行開發政策,但由於美國經濟制裁、政治孤立政策收效甚微。更為重要的是,改革與“先軍政治”背道而馳,朝鮮的特區試驗半途夭折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先軍政治”使得朝鮮在國際上越發孤立。這也是金正日政權的軟肋。
加之,金氏家族內部的權力爭奪就從未停止過。近來有媒體披露,金正日受自身健康狀況影響,開始物色新一代接班人。儘管金正日的健康狀況屬於朝鮮的國家機密,不會輕易被情治單位獲取。但炒作金正日健康狀況的新聞一直不絕於耳,這說明統治集團內部對金正日的老人政治已有所抵制。日益年邁的金正日為防大權旁落,急需在團結、穩固的政權體制下完成權力的平穩交接。對外強硬、製造南北關係緊張,則無疑有利於金正日繼續推行“先軍政治”,有利於整合朝鮮國內各派的政治力量,凝聚民心士氣。
朝方強化“先軍政治”
韓國媒體29日報導,朝鮮28日召開勞動黨代表會議,選舉金正銀為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黨中央委員會委員。
金正日再次被選舉為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這樣,金正銀成為中央軍委僅次於金正日的第二號人物,為其今後根據“先軍政治”路線掌握軍隊打下了基礎。
韓國低調處理
韓國總統李明博表示將堅守對朝政策,並指出:“朝鮮半島近60年來都處於分裂狀態,要讓韓朝關係正常化,(韓國)是能承擔一年的緊張局勢”。朝鮮則自說自話,朝鮮《勞動新聞》再次譴責韓國挑釁,企圖挑起戰爭,並警告韓國破壞朝韓關係將付出代價。
美國白宮發言人表示朝鮮的舉動對地區局勢毫無益處,美方仍將訴諸六方會談框架尋求朝核問題的政治解決。上述言論表明,這場危機起不了大波瀾。在全球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而焦頭爛額時,朝鮮的舉動顯得有點不合時宜。如果不是金融危機,如果不是美軍深陷伊拉克泥潭,美國的軍艦、戰機早就開過來了。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美國自己都要舉債度日,怎么可能再往朝鮮身上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