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早期無職業班社,只有民間業餘活動,主要排演《趕腳》、《摘南瓜》等“三小戲”,清代中葉出現《梁山伯下山》《頂燈》、《泥窯》、《烏玉帶》、《三換妻》等大戲,同治、光緒年間,成為晉北地區主要的劇種。
現狀
1953年,朔縣成立新樂劇團,1956年改為朔縣大秧歌劇團,招收男女學員,改革音樂唱腔,改編演出《泥窯》等傳統劇目,兩次獲全省演出獎。
傳統劇目有39個。其中本戲《三賢》、《三復生》等20個,回戲《泥窯》等8個,出戲《金哥報喜》、《瞎子觀燈》等11個。
朔縣大秧歌,是流行於朔縣、平魯、山陰及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的戲曲劇種。 據考,明末清初,在踢鼓秧歌和小秧歌基礎上演變發展而成。後由“攢合班子”搬上戲曲舞台。
早期無職業班社,只有民間業餘活動,主要排演《趕腳》、《摘南瓜》等“三小戲”,清代中葉出現《梁山伯下山》《頂燈》、《泥窯》、《烏玉帶》、《三換妻》等大戲,同治、光緒年間,成為晉北地區主要的劇種。
1953年,朔縣成立新樂劇團,1956年改為朔縣大秧歌劇團,招收男女學員,改革音樂唱腔,改編演出《泥窯》等傳統劇目,兩次獲全省演出獎。
傳統劇目有39個。其中本戲《三賢》、《三復生》等20個,回戲《泥窯》等8個,出戲《金哥報喜》、《瞎子觀燈》等11個。
朔州大秧歌是流行於山西朔州、山陰、平魯、應縣、左雲等地的傳統戲曲劇種。地方特色濃郁,藝術魅力獨特,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在省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是塞北戲曲藝...
起源發展 歷史 劇目種類朔縣秧歌也叫“大秧歌”、“梆紐子”。是山西省的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山西北部,約形成於清代。與繁峙秧歌近似。唱腔是聯曲、板腔的混合體。代表劇目有《王二小趕集》等。
內蒙大秧歌是一種傳統戲曲劇種。又稱“秧歌戲”或“梆子”。起源於山西省朔縣。
歷史淵源 表演形式 代表作品、陝北秧歌;有的民歌組合與板式變化相結合,如朔縣秧歌、繁峙秧歌、蔚縣秧歌...秧歌戲以晉北大秧歌為代表(包括朔州大秧歌、繁峙秧歌、廣靈秧歌)。秧歌戲...秧歌戲 定州秧歌戲又名定縣大秧歌,是流行在華北平原中西部的一個古老戲曲劇種...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代表劇目 重要流派,受到好評。大秧歌朔州大秧歌是流行於朔州、山陰、平魯、應縣、左雲等地的戲曲...聲譽,是塞北戲曲藝術的一顆燦爛的明珠。發展成長朔州大秧歌形成於清初,是由踢鼓秧歌和小秧歌的衍變而成的。朔縣地處邊塞,民風尚武,各大村寨都設有專門...
歷史淵源 踢鼓秧歌 表演形式 活動日 大秧歌定縣秧歌又稱定州大秧歌,起源於河北省定縣黑龍泉一帶。戲曲劇種。流行於...,並配上板鼓、鑼、鑔等打擊樂,以初級的戲曲形式搬上農村舞台,逐漸形成了大秧歌...推陳出新,大秧歌這一富有鄉土氣息的民間劇種才真正健康地發展起來。 特色...
起源 特色 劇目 藝人 伴奏流行大秧歌,孟村還有花燈秧歌。它與滿族先世的民間舞蹈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據...於晉北地區朔縣、平魯、神池、寧武等縣一帶的民眾性民間舞蹈--踢鼓秧歌...
秧歌介紹 歷史溯源 區域分類 流傳地區 歷史記載不是科班出身,師徒關係是在座坊和跑班之時建立的。 繁峙秧歌又稱“大秧歌...大秧歌(繁峙秧歌)登台的年代無從稽考,相傳,清代初年,藝人張信率先設坊教...),繁峙大秧歌已經趨成熟,藝人張代組班結社,設坊教戲。《山西通志》第四十卷有...
簡介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傳承與現狀 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