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毛才仁

朋毛才仁

朋毛才仁,又名才人, 藏族青年畫家, 祖籍青海化隆 ,1990年出生於青海, 曾先後就讀於青海藝術學校 、中國美術學院。現為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個人簡介

朋毛才仁(1990年--)又名 才人 藏族 青年畫家 祖籍青海化隆 1990年出生於青海 曾先後就讀於青海藝術學校 中國美術學院 現為 青海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其畫分嚴謹、細膩、感情真摯、思維敏銳、注重事物內部與外部的結合和表現、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造型能力

藝術成就

朋毛才仁 青年畫家 1990年1月18日 生於青海化隆,1995 年 跟其父母移民到青海海南 同年在當地的一所國小上學,2000年上國中,因環境等因素影響,此後便開始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 ,2005年 就讀於青海藝校 在此後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 作品屢次榮獲省級金、銀、獎項 並幾次順利舉辦個人展 自 2008年輾轉江浙一帶後 潛心學習 並創作出一系列優異的作品 其中2008年在江西南昌創作出的油畫作品《阿瑪》《七月》等 在題材構思手法上面日漸沉穩,技法愈加嫻熟
2006年 7月 作品《佛光普照》榮獲省級 銀獎
2007年 4月 作品 《魂球舞神》 人選 省級 首屆 水彩 水粉 雕塑展 2007年 7月 作品 《母親》 榮獲 省級 金 獎
2007年 7月 作品 《金豬迎噢》 榮獲 省級 金 獎
2007年 7月 作品 《魂球舞神》 榮獲 省級 優秀獎
2007年 10月 作品 《情》 榮獲 特等獎
2007年 11月 舉辦首屆個人展
2008年 1月 作品 《母親》 人選 青海省第八屆油畫展
2008年 1月 作品 《冬青》 人選 青海省第八屆油畫展
2008年 1月 作品 《靜物》 人選 青海省第八屆油畫展
2008年 2月 加入青海省美術家協會 目前是美協 入會年齡最小的一位成員
2008年 9月 作品 《阿瑪》 榮獲 江西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 專業組 二等獎
2008年 11月 作品 《阿瑪》 受南昌理工美術協會邀請參加 美術之星書畫展並榮獲 特等獎
2008年 12月 作品 《阿瑪》入選 江西省年度優秀師生展
2009年 8月 作品 《阿瑪》入選 江西省第十三屆五年美展
2009年 8月 作品 《阿爾柯》入選 江西省第十三屆五年美展
2009年10月 作品 《眸》入選"江南情名家書畫邀請展"並獲三等獎
2010年 5月 作品 《七月》 入選中國美術學院 優秀師生寫生展
2010年 5月 為青海玉樹地震創作油畫《默哀》 並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好評
2011年 4月 作品 《阿瑪》人選 上海“東博 西畫”藝術精選作品展,同時被私人收藏
2011年 5月 作品 《默哀》人選 香港亞洲國際藝術品展 ,
2011年 5月 作品 《格桑梅朵》藝術·新生”2011學院派書畫聯展

專家評論

人物油畫作品最具特色的魅力就是情緒的完美演繹,朋毛才仁通過人物的細節將情感元素表現到極致。強大的內心世界在藝術家的筆下流轉出各種的情愫,屬於人物本身,屬於畫家,也屬於觀賞者。這種獨特的情感共鳴是非常難得也是極其珍貴的,寓意深厚,時代感強的作品更是收藏界,拍賣界的寵兒,潛力無限。

藝術專訪

記者:您是怎么進入繪畫的行業呢?
朋毛才仁:我出生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村,5歲移居到外地。6歲上學,當時全校僅有14個學生,上課沒有書桌,平時從老師那裡拿條長凳,和表哥用來寫作業,上課時做在長凳上聽課,下課時跪在地上寫作業。五年級的時候,在一堂作文課上、老師問我們將來想做什麼?我的回答是當一名畫家。老師笑了笑,說太遙遠了。11歲那年到離家有20多里路遠的地方上學,當時是六年級,除藏文、英語外其他課程都名列前茅。國小畢業後上了國中,對繪畫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不過學習開始下滑。國中畢業後因各種原因,未參加中考,後在自己的努力爭取下,考到了青海省藝校,開始正式學習繪畫。三年後舉辦了第一場個人畫展,藝校畢業後跑到內地上大學,就這樣,很曲折,不過今天我說的很簡單,因為都過去了,沒必要扯的那么複雜,我會努力再努力,給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同時謝謝你們,特別感謝每一個關注我的人!
記者:您能否談談您的作品中,是如何去體現中國傳統文化?
朋毛才仁:這個怎么講呢,首先我認同和欣賞我們中國文化,包括傳統文化和現在文化。我很欣賞, 我們今天所謂的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體質和民族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各種文化和概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個民族、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就我們中國來說,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以我們的儒家為核心、還有佛教、道教、等文化形態,就那以上我所說的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體質和民族風貌的民族文化,那么我個人做為少數民族的一個藝術家,首先,確認自己的作品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的價值取向,其次才考慮怎樣能讓大眾去接受我的作品,欣賞你的作品,那在接受當中我的作品又是一個怎么樣的角色出現,我的作品對這個民族文化能不能起到一點的作用,能不能傳達一定的信息給別人,這個都是跟傳統文化搭調的事情。
記者:實用美術系和繪畫系在教學上有什麼不同點?
朋毛才仁:實用美術系和繪畫系在教學上的不同點,主要是對學生的培養方向的不同,一,實用美術系是培養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發展,指的是具有社會實用意義、反映生活套用目的的一種美術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用藝術的眼光進行創造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與物的能力;而繪畫系培養的是從事藝術創造方向的藝術工作者。由於兩者培養方向不同,所涉及的教學方面等都大不統,
記者:您從事了多年的藝術創作,請根據您的體會,談談藝術和生活的關係?
朋毛才仁: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一個不會生活的畫家,不管他的技巧多么的出神入化,也不會在真正意義上引起讀者的共鳴,很多人誤認為只有在畫布上才能解決技巧上的問題,或者是只有在畫布上才能做藝術,但我不這么認為,一個畫家其實在他放下畫筆的時候才是他工作的開始,因為他要思考很多問題,這讓他費盡腦汁,反而在他提筆做畫時,卻很興奮。
記者:針對藝術教育來講,怎樣才能對現在的學生有更有效的引導呢?
朋毛才仁:這是個尷尬的問題,其實在我看來當今國內的藝術教育的確不是那么樂觀,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說什麼,因為我知道,不管我們怎么去說,事情依然不會有什麼好轉,總之國內所謂的藝術普及教育越來越形式化了,就像陳丹青老師說過的:藝術類考生越來越爛……
記者:您近年來創作的作品中最想體現的精神實質是什麼?能用最簡短的詞語來描述嗎?
朋毛才仁:這幾年我們遇到很多事情,首先是汶川地震,之後又是玉樹地震,很多同胞失去了親人,很多家庭破碎,面對這種種考驗,我們又是怎樣一個心態或者是態度去面對呢?《默哀》就是一種態度,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在這樣一個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的那么的渺小,同時又是那么的偉大,
記者:請您談談俄羅斯繪畫對中國美術的影響,尤其是創作方法。
朋毛才仁:俄羅斯繪畫對中國美術的影響是深遠的,尤其是在49年建國後,對老一代藝術家的影響那也是絕對的,我們所謂的革命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就是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史達林時期創造的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藝理論對1949年以後的中國美術有著巨大的影響,這一方面反映了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源流,另一方面又表現了這一時期內中蘇關係的現狀,後來在中蘇關係破裂以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一詞逐漸地被“革命的現實主義“所替代,儘管這兩個詞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革命的現實主義“則更具有中國特色,因為毛澤東的文藝思想發展了馬列主義的“黨性“和“階級性“,而添加了“革命性“,這一發展正好詮釋了1949年以後的17年到“文革“這一時期美術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問題。古元、彥涵、李樺等,還有幾批,包括國統區的許多畫家,他們中的一些木刻作品相當好,反映解放區的藝術創作,從生活裡面來的。俄羅斯不一定比我們好,但是他們畫的大創作比我們好,方法還是跟我們的創作方法一樣,從他們那裡能學到的是油畫
的技法和色彩,創作方法比較少。

代表作品

《默哀》讀者感言:
無助的眼神,有一種莫名的悲哀從老人的臉上透露出來。第一次看到這幅畫的時候,被他那悲傷的神態所吸引住 ,當時作者是誰,也不知道它的時代背景。只覺得畫上的老人眼神有種虔誠的傷感。像是那種因親人逝去的表情。當時還沒想到它以地震為主題的一幅油畫作品。因為很多關於地震的作品畫家都會以一個大的場面來描繪地震的現場。而這幅畫沒有,有一點意外。但是仔細一想這幅特別的畫似乎更能傳遞一些東西。老人無助的表情沒有絲毫的宣洩,有的是一種無奈與沉重。他最吸引我的是眼睛部分,眼睛上那一小簇的光點像是在迷茫中透出一絲希望吧。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沒有流下來。我感覺到老人有一種近乎倔強的味道。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地震中的受害者。老人的頭向下微微低下——默哀,一個嚴肅的詞。而它不是一種儀式,至少在我看來,它是一種發自內心,那種為逝者而悲而痛的情感吧
阿瑪》讀者感言:
看到這樣一幅充滿滄桑感的作品,一定想像不到出自一位90後畫家之手。嫻熟的筆法,色彩的逼真運用,將一位虔誠的西藏老阿媽躍然紙上。人物泛紅的臉頰,鬆弛且爬滿深深皺紋的皮膚,乾癟黝黑的雙手卻還是努力地合十胸前,最動人心弦的還是老人虔誠的真誠的眼神,如西藏的天空一樣純粹深遠,極富感染力。
《七月》讀者感言:
在歐洲有個電影流派叫做蒸汽朋克,他們用較為晦暗的色調來重現蒸汽時代機械意義。對於機器的崇拜,猶如是對於神明的崇拜一樣。工業文明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現代文明的開端,告別舊的價值體系,迎來新的生產方式。對於機械社會,對工業文明,對於城市,我們的態度是驚訝還是恐慌,是無助還是欣喜。在感情越來越淡漠的時候,《七月》是一場內心與現實之間的對話。
《七月》中,少年望著機器時的那種木訥,那種無知,那種敬畏。正是人類感情中最為直白的一瞬間。色彩的基調明暗對比強烈,有一束天光自上打下。筆法隨意而精緻,著色濃烈而古拙。每一筆都引向光明的所在。正是這樣的繪畫方法成就著朋毛才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