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動脈壓監測

(2)動脈測壓裝置。 (1)妥善固定套管、延長管及測壓肢體,防止導管受壓或扭曲。 (2)自動脈測壓管內抽血化驗時,導管接頭處套用安爾碘嚴密消毒,不得污染。

原理

是將動脈導管置入動脈內直接測量動脈內血壓的方法。(正常情況下有創動脈血壓比無創血壓高2-8mmHg,危重病人可高10-30mmHg.)

適應症

適用於休克、重症疾病、嚴重的周圍血管收縮、進行大手術或有生命危險手術病人的術中和術後監護、其他存在高危情況病人的監護。

優點

1、直接動脈壓力監測為持續的動態變化過程,不受人工加壓、袖頻寬度及鬆緊度影響,準確可靠,隨時取值。

2、可根據動脈波形變化來判斷分析心肌的收縮能力。

3、患者在套用血管活性藥物時可及早發現動脈壓的突然變化。

4、反覆採集動脈血氣標本減少患者痛苦。

所需設備

合適的動脈導管、充滿液體帶有開關的壓力連線管、壓力換能器、連續沖洗系統、電子監護儀。

五、動脈內置入導管的部位及方法

(一)部位:常用於橈動脈、股動脈、腋動脈、肱動脈、足背動脈,其中首選橈動脈,其次為股動脈。

(二)、置管方法:以經皮橈動脈穿刺置管法為例

1、用物準備

(1)動脈套管針(根據患者血管粗細選擇)、12號或16號普通針頭,5ML注射器、無菌手套、無菌治療巾及1%普魯卡因。

(2)動脈測壓裝置。

3)常規無菌消毒盤。

(4)其他用物:小夾板及膠布等。

2、患者準備

(1)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和意義,以取得其配合。

(2)檢查尺動脈側支循環情況,Allen試驗陰性者,可行橈動脈置管。

(3)前臂與手部常規備皮,範圍約2cmX10cm,應以橈動脈穿刺處為中心。

3、穿刺與置管 [醫 學教 育網 蒐集 整理]

(1)患者取平臥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並固定,腕部墊一小枕手背屈曲60度。

(2)摸清橈動脈搏動,常規消毒皮膚,術者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巾,在橈動脈搏動最清楚的遠端用1%普魯卡因做浸潤局麻至橈動脈兩側,以免穿刺時引起橈動脈痙攣。

(3)在腕褶痕上方1cm處摸清橈動脈後,用粗針頭穿透皮膚做一引針孔。

(4)用帶有注射器的套管針從引針孔處進針,套管針與皮膚呈30度角,與橈動脈走行相平行進針,當針頭穿過橈動脈壁時有突破堅韌組織的脫空感,並有血液呈搏動狀湧出,證明穿刺成功。此時即將套管針放低,與皮膚呈10度角,再將其向前推進2mm,使外套管的圓錐口全部進入血管腔內,用手固定針芯,將外套管送入橈動脈內並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針芯。

(5)將外套管連線測壓裝置,將壓力感測器置於無菌治療巾中防止污染。第24h局部消毒並更換1次治療巾。

(6)固定好穿刺針,必要時用小夾板固定手腕部。

六、動脈內壓力圖形的識別與分析

正常動脈壓力波形:正常動脈壓力波分為升支、降支和重搏波。升支表示心室快速射血進入主動脈,至頂峰為收縮壓,正常值為100-140mmHg;降支表示血液經大動脈流向外周,當心室內壓力低於主動脈時,主動脈瓣關閉與大動脈彈性回縮同時形成重搏波。之後動脈內壓力繼續下降至最低點,為舒張壓,正常這60-90mmHg.從主動脈到周圍動脈,隨著動脈管徑和血管彈性的降低,動脈壓力波形也隨之變化,表現為升支逐漸陡峭,波幅逐漸增加,因此股動脈的收縮壓要比主動脈高,下肢動脈的收縮壓比上肢高,舒張壓所受的影響較小,不同部位的平均動脈壓比較接近。

七、監測注意事項:

注意壓力及各波形變化,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變化,注意心律失常的出現,及時準確地記錄生命體徵。如發生異常,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減少各類併發症的發生。

八、測壓時注意事項: [醫 學教 育網 蒐集 整理]

直接測壓與間接測壓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一般認為直接測壓的數值比間接法高出5-20mmHg;不同部位的動脈壓差,仰臥時,從主動脈到遠心端的周圍動脈,收縮壓依次升高,而舒張壓依次降低;肝素稀釋液沖洗測壓管道,防止凝血的發生;校對零點,換能器的高度應於心臟在同一水平;採用換能器測壓,應定期對測壓儀校驗。

九、臨床護理

1、嚴防動脈內血栓形成 除以肝素鹽水持續沖洗測壓管道外,尚應做好以下幾點。

(1)每次經測壓管抽取動脈血後,均應立即用肝素鹽水進行快速沖洗,以防凝血。

(2)管道內如有血塊堵塞時應及時予以抽出,切勿將血塊推入,以防發生動脈栓塞。

(3)動脈置管時間長短也與血栓形成呈正相關,在患者循環功能穩定後,應及早拔出。

(4)防止管道漏液,如測壓管道的各個接頭應連線緊密,壓力袋內肝素生理鹽水袋漏液時,應及時更換,各個三通應保持良好性能等,以確保肝素鹽水的滴入。

2、保持測壓管道通暢

(1)妥善固定套管、延長管及測壓肢體,防止導管受壓或扭曲。

(2)應使三通開關保持在正確的方向。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1)穿刺部位每24h用安爾碘消毒及更換敷料1次,並用無菌透明貼膜覆蓋,防止污染。局部污染時應按上述方法及時處理。

(2)自動脈測壓管內抽血化驗時,導管接頭處套用安爾碘嚴密消毒,不得污染。

(3)測壓管道系統應始終保持無菌狀態。

4、防止氣栓發生 在調試零點,取血等操作過程中嚴防氣體進入橈動脈內造成氣栓形成。

5、防止穿刺針及測壓管脫落 穿刺針與測壓管均應固定牢固,尤其是患者躁動時,應嚴防被其自行拔出。

十、併發症監護

1、遠端肢體缺血 引起遠端肢體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其他如血管痙攣及局部長時間包紮過緊等也可引起。血栓的形成與血管壁損傷、導管太硬太粗及置管時間長等因素有關,監護中應加強預防,具體措施如下。

(1)橈動脈置管前需做Allen試驗,判斷尺動脈是否有足夠的血液供應。

(2)穿刺動作輕柔穩準,避免反覆穿刺造成血管壁損傷,必要時行直視下橈動脈穿刺置管。

(3)選擇適當的穿刺針,切勿太粗及反覆使用。

(4)密切觀察術側遠端手指的顏色與溫度,當發現有缺血徵象如膚色蒼白、發涼及有疼痛感等異常變化,應及時的的拔管。

(5)固定置管肢體時,切勿行環形包紮或包紮過緊。 [醫 學教 育網 蒐集 整理]

2、局部出血血腫 穿刺失敗及拔管後要有效地壓迫止血,尤其對套用抗凝藥的患者,壓迫止血應在5min以上,並用寬膠布加壓覆蓋。必要時局部用繃帶加壓包紮,30min後予以解除。

3、感染 動脈置管後可並發局部感染,嚴重者也可引起血液感染,應積極預防。

(1)所需用物必須經滅菌處理,置管操作應在嚴格的無菌技術下進行。

(2)置管過程應加強無菌技術管理

(3)加強臨床監測,每日監測體溫4次,查血象1次。如患者出現高寒戰,應及時尋找感染源。必要時,取創面物培養或做血培養以協助診斷,併合理套用抗生素。

(4)置管時間一般不應超過7d,一旦發現感染跡象應立即拔除導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