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道德判斷

"會計道德判斷的對象一種是會計人的行為;另一種是會計人的品德即會計道德。 會計人利人利己、符合會計道德目的的行為

會計道德判斷的對象

一種是會計人的行為;另一種是會計人的品德即會計道德。
一個會計人行為在道德上正當或不正當、應當或不應當的判斷,後者是對會計人的會計道德是善的還是惡的、有德還是無德的判斷。
其中會計人的行為,當然指健康的會計人在正常情況下的行為,是會計人有意識有目的的實際活動,並受會計人利己本性的支配。會計人利人利己、符合會計道德目的的行為,就是會計道德判斷上正當或應當的會計行為。反之,會計人損人利己、違背會計道德目的的行為,就是會計道德判斷上不正當或不應當的會計行為。而會計人的品德,當然也指健康的會計人在正常情況下所具有的會計道德,是通過會計行為表現出來的外在會計品質和內在心理自我,具體如智慧、堅毅、廉潔、自製、忠直、誠信、公正、禮讓等。
一個會計人的長期行為所表現出來的善待自我和他人的穩定狀態就是會計道德判斷上的善或有德。反之,一個會計人的長期行為所表現出來的不善待自我和他人的穩定狀態,就是會計道德判斷上的惡或無德。

會計道德判斷的性質

首先從判斷的語言來看,既包含描述性語詞,又包含評價性語詞。一種會計道德判斷的表述方式既不會是純命令性的也不會是純描述性的,而是同時具有描述和評價的雙重意義。
再從判斷的內容特徵來看,既是會計事實判斷,又是會計價值判斷,這兩種判斷都屬於會計人意識範疇,都是會計人大腦對會計道德判斷對象屬性的反映即會計道德意識的一種反映,只不過前者的判斷是客觀的、普遍的,後者的判斷是主觀的、特殊的。
會計道德判斷實際上是社會意識和個人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會計道德判斷的性質與其說是一個語言邏輯問題,毋寧說是一個哲學世界觀問題。判斷的性質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評價性的,是會計事實判斷和會計價值判斷的有機統一。

會計道德判斷的依據

會計道德判斷的依據指對會計人的行為和品德進行會計道德斷定所憑藉的一般性規則乃至理論體系。雖然倫理學的理論形態繁雜,但歸納起來主要有義務論(道義論)和目的論(結果論)兩種。在現代倫理學中,這兩種歧異頗大的倫理理論是進行包括會計道德在內的一切道德判斷的主要理論依據。
儘管義務論理論和目的論理論有著以上諸多的分歧和區別,但這只是理論上的辨別,在實踐中往往難以清晰地界分。因為實際的會計道德判斷和其他道德判斷的選擇依據是複雜的,兩者經常會支持同樣的行為判斷規則和標準,如義務論的完善論和目的論的功利主義,在正常情況下並不衝突,所支持的行為規則是一致的,只是後面的具體憑藉理由有所不同。

會計道德判斷的分類

會計的道德判斷是對會計人行為和品德的判斷,會計的非道德判斷是對會計人的非會計行為、非品德或與道德無關的行為的判斷;其次涉及的是判斷依據的分類,即是會計道德義務(道義)判斷還是會計道德價值(品德)判斷;最後涉及的是判斷主體的分類,即是特殊(個別)的主體的會計道德判斷還是一般(普遍)的主體的會計道德判斷。由此,對會計的道德判斷與非道德判斷,結合其例證可概括如下:
1.會計道德判斷
(1)會計道德義務判斷
特殊的:她是出納員,同意領導白條借款是不應當的。
一般的:作為會計工作者,都應遵循會計法規和會計準則。
(2)會計道德價值判斷
特殊的:他是一名老財務科長,多年來一直精打細算,為單位節省了不少開支,是個好管家。
一般的:誠實守信,廉潔自律應是會計人員的一種美德。
2.會計非道德判斷
(1)會計非道德義務判斷
特殊的:會計小張應少打些麻將,多看點書。
一般的:會計人員都應學會用電腦。
(2)會計非道德價值判斷
特殊的:他雖是會計工作者,卻非常喜歡閱讀文史典籍。
一般的:好身體、好心情,是每一位會計工作者都需要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