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將計算機引入會計領域以來,一個問題便困惑著人們:究竟是會計人員去學計算機好呢,還是計算機人員去學會計好?而結論往往頗為離奇:“我們需要大批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人才”。從此,會計人員進電腦培訓班,計算機人員捧讀會計學原理,一時盛況空前。但兩相比較下,計算機顯然更吸引眼球,也就占了上風。會計背景的人士或者致力於學習原始碼編寫,或者懷著崇拜的心情相信計算機什麼都能做,會計只要原封不動地“電算化”,“管理上台階”美好願景便來到了。兩種行為類型的共同盲區,則是忽視了對會計自身的專業思考,忘了自己本該發揮的優勢。
“強勢IT,弱勢會計”的不對稱組合下,“會計電算化”十多年來其發展結果未免令人遺憾:會計三大報表只能編其二,而且居然把最關鍵的事做錯了——在需要會計發揮“資產保護”作用的庫存領域,傳統設計違反內部控制原則,採取“管物的也管明細賬,只向會計人員報總金額”的方式,直接削弱和限制了會計“後台平行監控”職能的發揮,並導致總賬和明細賬時常對不上。
低級的簿記尚且沒做好,更不用說在高級的管理決策方面起作用了。在世界範圍內,會計領域引入計算機已達半個世紀的今天,會計信息系統實際達到的水平,可說還是相當低下,許多早就該讓計算機代勞的事,還是自己操勞。
原因很清楚:我們忘了思考在會計軟體設計中本該占主導地位的會計問題,描繪不出理想中的會計信息系統,甚至於失去最基本的職業判斷能力,無條件地接受外行人士的設計方案,而無視其是否符合會計職業的共識和慣例。對於上述的產品缺陷,本來是略具判斷力的會計人都能發現的,卻似乎從來沒有人去想過,任其以訛傳訛地泛濫。除了“總賬與明細賬對不上”這一類“硬傷”之外,還隨處可見簡單模仿手工實務本應改進的做法,以高科技複製和放大“弱智”的現象。
“信息”(Information)和“信息技術”(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卻常常被混為一談。就會計軟體而言,首先是“會計信息”的問題,即我們想要計算機做什麼,希望達到什麼樣的自動化程度,因此要理清複雜的業務數據邏輯,清晰地表達出來,說明在實現過程中哪些是不可撼動的,要原封不動地再現;哪些是可以改變的,以提高效率……,這是關於“信息”的方面;然後才是“軟體”,即如何讓計算機不走樣地、流暢地實現我們想要的目標,這就是“信息技術”的事了。在兩者之間,實際上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必須分別依靠不同的知識結構來思考。會計背景的人士一旦玩起了IT,往往只能作為業餘水準的程式設計師“挨踢”;另一方面,計算機背景的人士若想代勞提煉會計模型,套用新新人類的句式:“不太懂會計不是你的錯,隨意把會計‘大卸八塊’,閹割了會計的基本要義,就是你的不對了。”當然,兩方面都達到極高專業水準,“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人士不受此限,只是這樣的“高人”我們從未見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