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黑頸鶴棲息地

會澤黑頸鶴棲息地

雲南會澤黑頸鶴棲息地是2006年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曲靖市會澤,保護面積12910.64公頃。黑頸鶴是我國的三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黑頸鶴)之一,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據國際鳥類專家提供的資料看,目前世界上僅有黑頸鶴4000多隻,而到會澤大橋、長海子水庫越冬的就達2000餘只,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

基本概況

黑頸鶴黑頸鶴
雲南會澤黑頸鶴棲息地是2006年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12910.64公頃,已被《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最主要的保護對象是黑頸鶴,此外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及其他鳥類102種。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北烏蒙山區中部,距縣城54km,在東經103度15分~22分,北緯26度38分~45分之間,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有大橋、楊梅山、李家灣、磨盤卡和地得卡5個村委會。會澤至巧家的公路從躍進水庫水庫右側經過。水庫水域面積793hm2,庫容達5x106立方米,周圍有華山松、雲南松。這個高原湖泊的形成,改變了當地的氣候環境、資源環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頸鶴、灰鶴、斑頭雁、黃鴨等數千隻涉禽和水禽飛到這裡越冬。
雲南會澤黑頸鶴保護區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下降,境內最高海拔4017.3米,年平均氣溫12.6℃,極端最高氣溫31.4℃(1958年6月1日),極端最低氣溫-17℃(1999年1月9日)。年平均降雨量817.7毫米。年均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日照數2109.8小時,年總輻射每平方米厘米133.4千卡。高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4.6℃,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低海拔地區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500多毫米。黑頸鶴,屬鶴影目、鶴科,體長一般在1.2米以上,體重5公斤左右。因通體較白,頭、枕和整個頸部均為黑色,僅眼下有一小形白斑,故名“黑頸鶴”。在滇東北地區,人們習慣稱其為“雁鵝”或“高腳雁鵝”,是唯一在中國青藏高原繁殖的鶴類,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並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成為全球性急需拯救的鳥類。
在迄今發現的世界15種鶴類中,黑頸鶴是唯一高原鶴,由於它的生存基質主要依賴於濕地環境,是濕地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故而對人類在生物進化、仿生學、遺傳學、生態學等科學研究及認識和改造濕地環境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越冬地走訪70一80歲的老人,他們的反映都有一個共同點:解放前,一到冬天壩子裡到處飛有“老雁鵝”,解放初期也隨處可見。比較典型的是會澤縣的者海一帶,過去由於者海水面和沼澤面積很大,包括現在的許多村子和農田。解放後。隨著人口的增加,人與鶴之間出現“耕地和棲息地”、“糧食和食物”的緊張競爭,使鶴的生存空間發生很大變遷,加之人類的偷獵,鶴開始由2000米左右的壩子遷移到2000一3000米的山區躲藏起來。這也是滇東北地區直到80年代才發現越冬黑頸鶴的主要原因。
在世界15種鶴類中,黑頸鶴被動物學界認識最晚。1986年,環保部門在會澤發現黑頸鶴後,當年便成立者海長海子水庫和大橋水庫兩個保護點。1990年成立縣級保護區,1994年升為省級保護區。黑頸鶴光臨濱東北,使會澤縣等地身價倍增,同時也是曲靖人民的驕傲。現在,已引起國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為了一個共同的家園,保護好滇東北地區的黑頸鶴,已是人們不應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保護對象

黑頸鶴黑頸鶴
滇東北地區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黑頸鶴越冬生存,不但氣候適宜,食物豐富,而且中小型水庫及海子(沼澤草甸)是落棋布,並且大多數地區交通不便,人煙稀少,工農業不發達,很少使用化肥,環境無污染。加上,當地民眾視黑頸鶴為吉樣鳥,有年統的保護習慣。這些,是構成黑頸鶴越冬良好棲息地的必要條件。黑頸鶴在越冬地主要以集群方式活動,可分為家族群、亞成體集群和混合群,這和它在繁殖地的生活情狀有所不同。
黑頸鶴,屬鶴影目、鶴科,體長一般在1.2米以上,體重5公斤左右。因通體較白,頭、枕和整個頸部均為黑色,僅眼下有一小形白斑,故名“黑頸鶴”。在滇東北地區,人們習慣稱其為“雁鵝”或“高腳雁鵝”,是唯一在中國青藏高原繁殖的鶴類,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並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成為全球性急需拯救的鳥類。
家族群:常見的為兩隻親鶴一隻幼鶴,幼鶴羽毛為灰褐色,在野外很容易與成鶴區別開。
亞成體集群:是一些還沒有幼鶴的年輕鶴鳥,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數量從七八隻到三四十隻不等。
混合群:成群的黑頸鶴常與成群的灰鶴一塊在山坡上覓食,但並不完全混雜,各自保持相對的集中。夜間,兩者也分別成群而居,保持相對的距離過夜。
除此之外還有孤鶴,一般是因“伴侶”死後失去“家庭”,難以靠近群鶴,常獨自活動,或站在高處充當“哨兵”。在水庫淺水區與黑頸鶴共處同一棲息地的有斑嘴鴨、赤麻鴨、斑頭雁、綠翅鴨、綠頭鴨和普通秋沙鴨等十幾種水禽。它們與黑頸鶴一起覓食,友好相處,起落時上下翻飛,姿態各異景象甚是壯觀。
黑頸鶴在中國的地理分布範圍北起新疆阿爾金山脈,延伸到甘肅祁連山下,南抵西藏喜馬拉雅山脈和雲南的橫斷山脈,西起喀喇崑崙山,東止青藏高原東北線的甘肅、青海和四川交界的松潘草地及雲南與貴州交界的烏蒙山脈。黑頸鶴為遷徒鳥類,根據其遷徒習性分布範圍可劃為繁殖區與越冬區兩大區域。其越冬區主要在雲南、貴州及西藏海拔1600—4000米的地帶。滇東北現為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當地農民對其遷徒時間有句諺語——“來不過九月九,去不過三月三(農曆)”。實際上。黑頸鶴由於每年的氣候條件差異來去時問不盡相同,整個越冬期大約150天左右。
黑頸鶴在越冬地主要以吃植物性食物為主,特別喜吃地下莖塊部分,同時也兼吃少量動物性食物。在滇東北地區其主要食物種類為馬鈴薯、油菜子、燕麥、養子、小麥、蔓菁,其次是紅白三葉草等草類及少量魚蝦。收割後的旱作地為黑頸鶴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它在此間覓食的時間約占總尋食時間的五分之四。但在遷飛前一段時間,農民已開始播種馬鈴薯,黑頸鶴的啄食對農民的生產有一定影響。

管理狀況

黑頸鶴黑頸鶴
1987年, 環保學家首次對長海子點越冬黑頸鶴進行考察。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進行廣泛的社會宣傳,民眾保護黑頸鶴的意識得到提高,不斷向各級政府部門和研究人員提供黑頸鶴分布線索,近十多年來,每次考察都增加新的分布點,分布範圍和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2007年3月,在雲南省會澤縣縣長的帶領下,會澤縣環境保護局李德軍、生態保護科科長組成的會澤考察團一行8人,到納板河保護區進行考察。考察期間,保護區演示了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信息系統(GIS),全面介紹了保護區的建設管理經驗與成果,並帶領考察人員進入保護區考察了曼點管理站、過門山管理站、科研示範基地等。通過考察,增進了保護區之間的交流與了解。會澤縣政府與會澤鉛鋅礦及當地鄉政府共同組成領導小組,並由縣城鄉建設環保局負責日常保護工作,不但進行年底調查,而且幾年來一直堅持巡查、投食,並制定保護條例,制止獵殺現象發生,使黑頸鶴由1986年首次發現時的2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700多隻,約占世界現存總數的四分之一。

周邊環境:

長海子點位於會澤縣城東北,距縣城49公里,屬者海鎮轄區,東至阿西多,北至陸登河,南至孔家小海,西至選北。面積2800公頃,核心區面積1100公頃,主要為庫區及附近草場。
大橋點位於會澤縣城西北,距縣城56公里,屬大橋鄉大橋、楊梅山、李家灣、磨盤卡、地得卡5個村公所 轄區,面積4000公頃,核心區面積1400公頃,主要為大橋躍進水庫庫尾沼澤、草場及地得卡、楊梅山部分耕地。
會澤黑頸鶴棲息地當地農民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馬鈴薯;經濟作物有烤菸、土煙、油菜、花生、甘蔗、辣椒、魔芋、蔬菜等。果樹有7科16種,喬木樹種有49科85屬119種,經濟林木有32科56屬116種。飼料用牧草有17科65種,中草藥有69科160種。野生動物有49種。

影響黑頸鶴越冬棲息的幾個因素:

黑頸鶴黑頸鶴
一是春節期間按照農村風俗習慣,當地村民喜歡燃放爆竹歡度春節。由於黑頸鶴被迫生活在洪家坪子很小的一個範圍內,黑頸鶴越冬棲息地離村子較近,受爆竹聲的影響很大,同時也縮短了野生禽類與家禽的距離,有的地方只有幾十米之隔,增加了家禽與野生禽類間相互傳染疾病的機會,甚至村子裡的狗還會沖黑頸鶴叫,干擾了黑頸鶴正常的生活習性。
二是“外地賽艇隊”在躍進水庫集訓,賽艇清晨就在躍進水庫中集訓,驚飛了黑頸鶴。
三是整個保護區沒有劃定禁止遊人前進的警戒線,攝影者和旅遊者距離鶴群較近,方便了攝鶴、觀鶴的人們,也影響了黑頸鶴的生活習性;而“大橋黑頸鶴保護協會”僅有的3名會員,要加以制止難度很大。
四是躍進水庫水面增加,減少了黑頸鶴賴以生存棲息的沼澤濕地面積。
保護物種的最佳途徑是保護它們的棲息地,而建立保護區是保護棲息地的最佳手段。這當中,食物保障供給是維持黑頸鶴種群穩定的首要因素。對此,會澤縣有關部門已由政府組織在保護區內有計畫地種植洋芋、油菜、燕麥等作物,以保證充足的食物來源。同時,倡導保護區的農民發展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緩解“人鶴爭地”的矛盾。

旅遊資源

會澤之名,源於境內金沙江、牛欄江、小江、以禮河等數水匯合而得名。開發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鍾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後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並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至今。會澤黑頸鶴棲息地人文景觀豐富,文化資源開發前景廣闊。有貫穿古今,產生輻射影響的銅商文化,包含了銅洗文化、會館文化、寺廟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較早的資本主義文化。縣城內有101座各類寺廟會館,反映了會澤文化的開放性、多元性、包容性、交融性、豐富性。有水城漢代古墓群,大海草山,3萬畝連片野杜鵑花,以禮河畔等風景區。大橋、長海子省級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每年有近千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棲息越冬,構築了人鶴和睦的美好家園,是雲南特有的旅遊資源。蔣家溝土石流被稱為“世界地質災害博物館”,是進行地質研究的重要標本,每年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人員到現場考察。
黑頸鶴雕塑:
黑頸鶴雕塑黑頸鶴雕塑
由3層直徑3.3m,層高33cm,總直徑9.9m的基座,高9.9m的黑頸鶴雕塑,喻示“神鳥”黑頸鶴。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歸來,次年農曆3月3日離去。雕塑主體由四隻形態各異的黑頸鶴組合而成,站立引頸高鳴的黑頸鶴表現其歡快喜悅之情,展翅欲飛的黑頸鶴喻示了不畏險阻、奮力騰飛的信念,整座黑頸鶴雕塑採用純白色玻璃鋼製作,打破了傳統雕塑的寫實手法,雕塑主體與基座動靜結合、相得益彰,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既展示了黑頸鶴是飄逸、靈動、高貴,又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理念。

中國國家重要濕地名錄

中國濕地指中國境內的濕地。青海湖的鳥島、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龍江省興凱湖等30處濕地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濃江-沃里蘭河濕地 | 七星河和撓力河流域濕地 | 七虎林河和阿布沁河中下游濕地 | 鏡泊湖濕地 | 長吉崗濕地 | 穆稜河下游月牙湖和虎口濕地 | 湯旺河流域濕地 | 興凱湖和小興凱湖濕地 | 嫩江源頭區濕地 | 烏裕爾河流域濕地 | 呼瑪河濕地 | 龍江哈拉海濕地 | 五大連池濕地 | 長白山熔岩台地沼澤區 | 松花湖濕地 | 龍沼沼澤濕地 | 月亮泡濕濕地 | 查乾湖濕地 | 莫莫格濕地 | 大布蘇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鴨綠江濕地 | 遼河三角洲濕地 | 密雲水庫濕地 | 昌黎黃金海岸濕地 | 天津古海岸濕地 | 天津北大港濕地 | 灤河河口沼澤區 | 白洋淀濕地 | 北戴河沿海濕地 | 滄州南大港濕地 | 張家口壩上濕地 | 衡水湖濕地 | 青銅峽水庫濕地 | 三門峽庫區濕地 | 豫北黃河故道沼澤區 | 南四湖區濕地 | 北五湖濕地 | 榮成濕地 | 黃河三角洲和萊洲灣濕地 | 廟島群島濕地 | 黃壘河和乳山河河口濕地 | 大沽夾河河口和膠州灣濕地 | 宿鴨湖濕地 | 鹽城濱海濕地 | 洪澤湖濕地 | 高郵湖濕地 | 崇明島濕地 | 金山三島濕地 | 長興島和橫沙島 | 太湖地區濕地 | 石臼湖濕地 | 揚子鱷自然保護區的濕地 | 巢湖濕地 | 升金湖濕地 | 網湖濕地 | 梁子湖群濕地 | 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區濕地 | 洞庭湖濕地 | 鄱陽湖濕地 | 千島湖濕地 | 庵東沼澤區 | 靈崑島東灘濕地 | 南麂列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三都灣濕地 | 福清灣濕地 | 大瑤山自然保護區中的濕地 | 浙江西溪濕地 | 洋縣朱䴉棲息地 | 丹江口水庫濕地 | 紅楓湖濕地 | 威寧草海濕地 | 滇池濕地 | 撫仙湖濕地 | 異龍湖濕地 | 洱海濕地 | 程海濕地 | 瀘沽湖濕地 | 碧塔海濕地 | 納帕海濕地 | 麗江拉市海濕地 | 昭通大山包濕地 | 會澤黑頸鶴棲息地 | 晉江河口和泉州灣濕地 | 九龍江河口濕地 | 東山灣濕地 | 深滬灣濕地 | 深圳后海灣濕地 | 珠江三角洲濕地 | 東寨港紅樹林濕地 | 清瀾港和文昌濕地 | 洋浦港濕地 | 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濕地 | 大洲島自然保護區濕地 | 西沙群島濕地 | 欽州灣濕地 | 澄碧河水庫濕地 | 山口紅樹林區 | 北倫河口濕濕地 | 淡水河河口 | 蘭陽溪河口 | 大肚溪河口 | 台南北門濕地 | 台東大坡池濕地 | 日月潭濕地 | 米埔沼澤地及深圳灣 | 烏梁素海濕地 | 岱海濕地 | 察乾湖和安固里湖濕地 | 查乾諸爾和巴哈湖濕地 | 達里諾爾濕地 | 烏拉蓋沼澤區 | 科爾沁濕地 | 呼倫湖濕地 | 紅鹼淖濕地 | 居延海濕地 | 阿牙克庫木湖濕地 | 塔里木河下游尉犁濕地 | 博斯騰湖濕地 | 巴里湖濕地 | 巴音布魯克濕地 | 賽里木湖濕地 | 艾比湖濕地 | 克拉瑪依湖濕地 | 瑪納斯湖濕地 | 喀納斯湖濕地 | 烏倫古湖和吉力湖濕地 | 阿爾泰山東南部濕地 | 布倫口湖群濕地 | 葉爾羌河流域中的濕地 | 阿克蘇濕地 | 渭乾河流域濕地 | 伊犁河濕地 | 烏魯木齊河濕地 | 鯨魚湖濕地 | 阿其克庫勒湖濕地 | 若爾蓋高原沼澤區 | 尕海自然保護區 | 九寨溝沼澤濕地 | 青海湖濕地 | 茶卡鹽湖濕地 | 冬給措納湖濕地 | 鄂陵湖濕地 | 扎陵湖濕地 | 隆寶灘自然保護區濕地 | 依然錯濕地 | 多爾改錯濕地 | 卓乃湖濕地 | 庫賽湖濕地 | 哈拉湖濕地 | 托素湖和克魯克湖濕地 | 柴達木盆地中的濕地 | 蘇乾湖和小蘇乾湖濕地 | 尕斯庫勒湖濕地 | 瑪多湖濕地 | 黃河源區崗納格瑪錯濕地 | 羌塘地區的湖泊濕地 | 美馬錯濕地 | 美卓雍錯濕地 | 大加錯濕地 | 馬河沼澤區 | 瑪芳雍錯和拉昂錯濕地 | 班公湖濕地 | 大竹卡河沼澤區 | 聶榮、安多沼澤 | 那曲沼澤 | 班戈湖群沼澤 | 色林錯沼澤 | 馬泉河流域沼澤 | 烏馬曲沼澤 | 羊八井沼澤 | 納木錯沼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