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後園在金城坊的西北隅。金城坊西南隅就應該是會昌寺了。《兩京新記》所記應該是無誤的。其實唐武德元年(618年)於金城坊建造的會昌寺,原本是隋海陵王賀若誼的宅第,也不在金城坊西南隅。《法苑珠林》卷四六“唐雍州長安縣高法眼,是隋代僕射高熲之玄孫。至龍朔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向中台參選,日午還家。舍在義寧坊東南隅,向街開門,化度寺東即是高家。欲出子城西順義門,城內逢兩騎馬逐後。既出城已,漸近逼之。出城門外,道北是普光寺。一人語騎馬人云:汝走捉普光寺門,勿令此人入寺,恐難捉得。此人依語,馳走守門。法眼怕不得入寺,便向西走,復至西街金城坊。南門道西,有會昌寺。復加四馬騎,更語前二乘馬人云:急守會昌寺門,此人依語,走捉寺門。法眼怕,急便語乘馬人云:汝是何人?敦逼於我。乘馬人云:王遣我來取汝。法眼語云:何王遣來?乘馬人云:閻羅王遣來。法眼既聞閻羅王使來,審知是鬼。”唐&#8226道宣《集神州塔寺感通錄》(宋磧砂藏經464冊)中所記一則高表仁之孫乘馬從順義門出遇鬼追趕與此應是一件事,記述略有不同。
高法眼行經與追趕高法眼者,沿途城門、坊里、道路、寺院與唐長安城的實際情況完全相同。高法眼去中台參選,中台就是尚書省,唐龍朔二年及長安初皆稱尚書省為中台。唐尚書省在今西安市西大街以此鐘樓至北廣濟街之間,順義門即唐皇城西門,今西安城西門。出順義門西道北是頒正坊,頒正坊南門之東是唐貞觀五年(631年)太子承乾所立的普光寺,後改為中興寺,又改龍興寺。再向西道北是金城坊,金城坊南門道西是唐武德元年(618年)所立會昌寺。會昌寺不在金城坊西南隅。因此,唐&#8226韋述《兩京新記》所記會昌寺在金城坊的西南隅誤。
唐代傳奇小說如《霍小玉傳》、《李娃傳》、《東城老父傳》、《宣室志》及宗教著述等記載了許多仙鬼靈怪的奇異故事,雜有宗教迷信的神鬼妖怪,但所記長安城內坊市、街道、寺觀、達官貴人宅第等都是寫實的。這是研究唐長安風貌極其寶貴的史料,其中不僅保存了許多歷史異聞和民間傳說,對於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這些傳奇故事大多有頭有尾,結構完整,情節委婉曲折,語言明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
會昌滅佛
會昌滅佛在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武一宗”的滅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榮。會昌滅佛就是指唐武宗在會昌...
事件概述 歷史背景 事件原因 事件過程 事件後果 -
會昌[江西省轄縣]
其他經濟和交通:會昌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等主導工業。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資源 人口 -
會昌山
會昌山省級森林公園坐落在會昌城外貢水北岸,綿水與湘水在其腳下匯合。距瑞金約45千米。是休閒型風景名勝區,也是著名的紅色旅遊景區。
省級森林公園 水泥 詩詞 -
會昌毀佛
會昌毀佛指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間(840年-846年),推行一系列“滅佛”政策,以會昌五年(845年)四月頒布的敕令為高峰,而會昌六年唐武宗逝世、唐宣宗即位...
歷史 背景 原因 經過 後果 -
天恩寺
天恩寺,位於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城內的西北部,俗稱“北寺”。創建於唐開元元年(713年),為唐代僧人法昕所建。他因見“蓮花涌地而出,乃於放生池廢址肇葺禪居...
寺廟簡介 天恩簡史 寺廟史料 法席相續 人文藝術 -
會昌街道辦事處
會昌街道辦事處位於河南省孟州市,面積:48.3平方千米;人口:59862人;代碼:410883002。
簡介 轄區 沿革 經濟發展 人口 -
會昌街道
會昌街道,位於孟州市區中西部,1998年5月成立,原轄區面積11.5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人口3.6萬。
基本情況 經濟發展 新農村建設 文明建設 參考資料 -
寺庵
僧或尼所居的寺廟。宋吳自牧《夢粱錄·恩霈軍民》:“更有兩縣置漏澤園一十二所,寺庵寄留槥櫝無主者,或暴露遺骸,俱瘞其中。”
基本信息 光孝寺 南華寺 國恩寺 雲門寺 -
會昌山風景區
會昌山原名明山、南山、嵐山,俗稱嵐山嶺。座落在會昌縣城西、貢江北岸,與老城區僅一水相隔,是會昌縣城西北隅的天然屏障。海拔400.1米,周圍 30公里,滿...
會昌山 地理位置 嵐山公園 清平樂-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