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所有和果子中,最讓人感到熟悉的滋味,應該就屬於「最中」(もなか)了,不過,許多人對它的印象卻顯得陌生。 最中是一種用餅殼(多是方形)夾著軟甜濃郁豆餡的日本點心,嘗起來有雙重的口感,現在,包在餅里的餡也有很多種變化了!
最中的老祖先
最中的原型,最初是先將糯米粉和水混合捏成團,再擀成很薄餅皮後,再切成圓形燒烤而成薄酥外殼,最後在上面放上摻有砂糖的日式乾點心。 到了江戶時代,有人改良成放紅豆餡兒,最後,又漸漸演變成上下兩片薄餅外殼夾著紅豆餡的形式。
明治之後,餅殼的現代形式也漸漸被確定了下來,大體而言,薄酥的質感大致和原型相同,但是會改用餅殼專用燒烤工具,同時兩面燒烤,使糯米餅殼的澱粉鼓起而延展到稍稍超出餅殼燒烤器的模子。 在日本,最中的餅殼大部分都由專門製作的店鋪製作,再提供到各家點心店,當然也有一些點心店會自行製作。 有時為了怕豆餡讓餅殼受潮而變軟,有些業者也會製作讓消費者吃的時候,再自己將餡料填入的產品。
最中の月
在《拾遺和歌集》卷3. 秋171中,有提到皇宮中的賞月活動上,端出白圓的糕餅,而「最中的月」(最中の月)也在對話中出現,而那個圓形點心便因此有了「最中的月」之名。 到了江戶時代,因為最中的原型就差不多就像《拾遺和歌集》中提到的點心,所以也因此被稱作「最中的月」,後來改良後的外殼開始有非圓形的形狀出現,也漸漸地變成只稱呼作「最中」了!
最中後來也在日治時期傳到台灣,稱作「最中」或「最中餅」,由於在地飲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台灣最中餅的餡料也出現像蓮子餡、黑糖紅豆餡、咖啡餡料、冰淇淋餡料等多種不同的口味;在餅殼的外形,雖仍以方型居多,但也有像貝殼狀等充滿個性化的產品喔!
最中的餅殼通常是沒有味道的,在酥酥的時候就和餡料一同享用雖然很不錯,不過,等餅殼稍稍轉軟時吃也不賴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