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士瀛

曾士瀛

曾士瀛先生(1866-1931),字菉洲,又作六舟,號又僧,別號僧君。又署海上騎鯨客、越王望海館主人。

人物生平

六舟五歲時,其父星齋先生即“命之識字,口講指畫,寒暑不休。途而語之,枕而呼之,必究其疑惑昭晰而後已。”之後又一度隨其父幽居西鄉淨土寺中潛心讀書。星齋先生之所教,“不隨世俗專課科舉文字,”而是“以博覽群籍、精誦古文、靜坐深思為務。”如是父善教而子勤學者二十年,六舟自謂乃“識經術門徑與夫漢魏唐宋遺文之得失。”年弱冠,入邑庠。其後復受業於黃岩王棻(子莊)先生,子莊先生深器重之,每每逢人稱道。光緒十九年(1893),應癸巳恩科,得中副榜舉人。據曾日清先生言,當年遞送捷報者甫抵其家時,正好聽到曾士瀛長子曾傑華呱呱出世的哭聲。一時鄰里、親友爭賀“雙喜臨門”,鄉人至今猶傳以為美談。

約在光緒三十年(1904),六舟先生應諸生之請,設講席於長甸澄靈禪寺。不久,受聘為椒江中學國文主講。民國二年(1913),始主筆《之江日報》。值時局動盪,六舟持論嚴正,以“端民視,鞏邦基”自勖。明年仲春(1914),因事往赴京師,歸途自天津乘汽輪抵上海,返杭作《渡海記》。民國五年(1916),袁世凱謀復辟帝制,六舟對其行徑多所抨擊,並針對勞乃宣所作《共和正解》,專為著《共和解駁議》斥之。勞氏又作《續共和正解》譊辯,六舟復著《續共和解駁議》黜之。其文悉登諸報端,“士人見者皆為擊節讚嘆”。興武將軍朱瑞當時曾出資將《駁議書》刊成數千冊,欲頒贈全國各津要之地,後因故而未果。當是時,北洋政府傳話:“此報不變言論,即行查禁!”六舟聞訊,拂袖而去。返臨海復主椒江中學講席,隨後又受聘於之江大學。民國十二年頃,嘗赴安吉縣,為堂姊丈湧泉前里曹愷(黻成)代理安吉縣事數月,歸作《游苕溪記》。民國十五年(1926),與何奏簧、秦楠、陳崇實等同受臨海縣知事孫熙鼎之聘,入縣誌局任分纂。晚歲僻居某石軒,以讀書、著述終老。

個人成就

六舟先生性情孤峭,不求榮利,博學善古文。摯友黃岩王葆楨(漱岩)稱其:“壯年殫精力於經訓,下及諸史、時論、譯書、算術靡不觀。及作為文章,每幽藏邃匿,不輕示人。固不欲以文章自名也……其為文章,始嗜駢體,卒乃歸之於韓、柳。其取徑也紆,其致力也久,其歸宿也高。殆愛之僻、情之專、見之博、涉之深者乎!”清末民初著名學者夏震武先生曾品評當世文章,亦嘆賞六舟之文“可語於古之作者。”前文所提《渡海記》,不妨節錄,以窺其文章造詣之一斑:

“……薄暮,出沽水,涉勃海。狂濤洶洶,數來遌舟。高下砰訇,驚魂震魄。悶而興倦而寢。侵曉,聞鳥聲啁哳,若處山林。錯愕起視,則鬻鳥者懸百十籠於艙中也。明日至黃海,東望曉日,半規出水。光芒騰射,其來熊熊。西望大陸,淪於無象。有黑色橫抹,雲煙繚繞中乍明乍滅、動搖不定者,人曰‘煙臺’也。是日也,天廓風恬,魚龍息浪。鼓輪容與,鑪煙遠拖。余乃步平舷,躡層梯,造乎飛樓絕頂。恣意躑躅,矯首縱觀。遐無土壤,邇無島嶼,前後出沒無帆檣。天周垂水,水周薄天。萬里澄冽,中陲一色,若新磨之大圜鏡橫被宇宙間。有一芥浮於鏡面者,則余舟也……”

六舟先生復工於詩,兼擅書法。論詩主張“以骨格神韻為上,議論辭藻猶其後者”。書法楷、行、草俱精,結體喜參篆籀遺意。總體書風融碑帖於一爐,雄強雍容與俊逸蕭散兼而有之。一生著述頗豐,有《春秋國際公法》、《三代生計考》、《周秦社會主義》、《俞氏卦氣匡謬》、《墨子弟子記》、《淮南子許注輯佚》、《尚書百篇外逸書考》、《春秋左氏傳大義述》、《經說》、《中國史事述評》、《整理國故之我見》、《國言集》、《某石軒文集》《某石軒詩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