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蓉江

曹蓉江

曹蓉江,冶金專家。江蘇南通人。194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曾任上海大中金屬材料廠工程師。建國後,歷任山東張店鋁廠工程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一屆理事。是我國用燒結法製取氧化鋁、鋯鉿冶煉工藝全流程研究的技術負責人。是我國鋯鉿分離方法的發明人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曹蓉江,化工冶金專家,中國氧化鋁生產技術奠基人之一,鋯鉿研究開拓者。

主持設計和參加我國第一個氧化鋁廠鹼石灰燒結法工業試驗,創立適合我國鋁礦資源特點的工藝流程;組織和指導鎂熱還原法製取海綿鋯和海綿鉿的全流程試驗並用於生產;培養了一批有色金屬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學等方面的高水平專業人才。為中國氧化鋁工業的發展和稀有金屬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個人簡歷

1918年2月10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

1938~1942年 在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

1942~1944年 任四川資渝鋼鐵廠化驗員。

1944~1945年 任昆明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電力制鋼廠副工程師。

1946~1950年 任上海大中金屬材料廠工程師兼工務課長。

1950~1955年 任山東鋁廠工程師、技術科科長、基建科科長和車間主任等職。

1956~1989年 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生指導教師。

1989年 退休。

生平經歷

曹蓉江,1918年2月10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38年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期間,參加過學生進步團體“黑白文藝社”,接受進步思想。1942年大學畢業。1944年在昆明中央研究院工學研究所電力制鋼廠工作,任貝斯麥爐煉鋼負責人,他利用1942年至1944年在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重慶資渝鋼鐵廠煉鋼爐的知識,將該廠的白口鐵吹煉成鋼,經電爐精煉後,送昆明電工廠拉製成絲,解決了當時我國自流井鋼絲繩原料需要進口的問題,得到了周仁所長的表揚,並晉升為副研究員(副工程師)。1945年7月,曹蓉江在上海擔任以胡厥文為董事長的大中金屬材料廠技術總負責人,由於技術革新和加強管理,將該廠黃銅的冷加工改為熱擠,改進了配料和加熱溫度,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成品率。1950年4月,曹蓉江由華東工業部派往我國第一個氧化鋁廠——山東鋁廠參加建廠工作,先後任技術科長、基建科長、技術監督科長和車間主任等職。當年10月提出該廠復產的書面報告,經前蘇聯專家小組審定後,成為該廠的生產方針和技術方案。1952年至1953年,曹蓉江主持設計了鹼石灰燒結法製造氧化鋁的工業試驗,其數據用於年產4.5萬噸氧化鋁的建設和生產,並獲得成功,創立了適合於我國一水硬鋁石、鋁矽比低的鋁礦資源特點的工藝流程。

主要論著

1 曹蓉江.黃銅的擠壓與製造.機械製造,1950(5):11~13

2 曹蓉江.液液萃取與鋯鉿分離.稀有金屬,1964(9):26~29

3 曹蓉江.關於高純矽原料SiCl4及SiHCl3中雜質除去問題的研究.稀有金屬,1966(3):26~28

4 曹蓉江.高鈦渣沸騰氯化氣流速度和分布板壓降的討論.稀有金屬,1972 (2):22~24

5 曹蓉江.四氯化鈦融鹽電解製取鈦的國內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稀有金屬,1981(2):74~76

主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我國鋁工業的發展。1950年起國家著手鋁工業的建設,山東鋁廠被列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畫的重點建設項目。1950年4月,曹蓉江被華東工業部派往該廠工作。該廠前身是日本侵略軍掠奪我國鋁資源的淄博南定工場,後因日軍戰敗投降,其基建尚未完成,南京國民政府又無能力恢復興建。成為一片廢墟。對此情景,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該廠的建設中,並很快做出了鋁氧生產平衡計算和制定了各工段操作主要技術條件。當年10月曹蓉江與鄭葆華一起向前蘇聯專家小組提出復產書面報告,經審定後,成為該廠建設的生產方針,明確了各步驟的技術方案。曹蓉江被聘任為技術副科長,主持制定了全廠各車間平面布置圖、工藝流程、物料平衡和設備明細表,為山東鋁廠初期的建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製取金屬鍺

1955年,曹蓉江首先提出了鹼石灰燒結法低鹼(Na₂O/Al₂O₃≈1.5)的浸出法,後經山東鋁廠試驗獲得成功。1956年1月,曹蓉江調到重工業部有色金屬工業試驗所(今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簡稱有研總院)工作,由於他在冶金物理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造詣較深,對稀有金屬的研究和開發,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1958年,鍺是國家重點研究材料之一,在以含鍺金屬銅為原料,用鹽酸蒸餾法製取四氯化鍺時,因有氫氣產生,容易發生爆炸,經他研究提出的除氫劑和降低蒸餾溫度,使該院在國內最早製得金屬鍺。1959年,據當時文獻報導:多晶矽的製造方法有兩種,即四氯化矽鋅還原的杜邦法和三氯氫矽氫還原的西門子法。曹蓉江從技術上考慮和通過熱力學計算,提出了用西門子法能獲得高純矽。由於杜邦法簡單易行,建立了試驗車間,後因受鋅的純度所限,該法未能成功,而用三氯氫矽氫還原獲得成功,一直沿用至今。

製取金屬鋯、鉿

1956年,曹蓉江任鋯鉿專題組長,後任研究室副主任,組織和指導鎂熱還原法製取海綿鋯和海綿鉿的全流程試驗並用於生產。製取原子能級的海綿鋯和海綿鉿的技術關鍵是把化學性質相似的鋯鉿進行分離,他經過多年的技術方案試驗對比,1962年,提出了以四氯化鋯為原料,在硝酸一鹽酸體系中以磷酸三丁脂為萃取劑,萃取分離獲得了合格的鋯、鉿氧化物,並於1965年在上海合利冶煉廠(今紅色冶煉廠)工業試驗獲得成功。

氫氧化鋰研究

1965年,是我國研究某工程用氫氧化鋰的關鍵時刻,當時將氫氧化鋰分離為鋰-6、鋰-7的烏魯木齊鋰鹽廠,因用鹼法生產而鉀含量過高,不能用作原料。曹蓉江等受冶金工業部(簡稱冶金部)指派,前往該廠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深入生產現場調查研究,提出了飽和洗滌與重結晶的聯合法,終於獲得了合格的氫氧化鋰產品,滿足了當時的急需。1965年,我國研製火箭急需穩定性二氧化鋯為塗層材料,而該產品通常採用固體配料,煅燒溫度高達2000℃以上,曹蓉江提出了“共沉澱法”,所得含釔鋯酸鈣煅燒溫度低於1700℃,不僅節能且又縮短了生產周期,所得產品其組成和均勻性得到了改進,為國內首創。過去我國電子工業電真空消氣劑用的鋯粉,一直從聯邦德國進口,1973年該國突然停止了供應,而國產鋯粉質量又不過關,嚴重影響我國電子工業的發展。當年5月第四機械工業部和冶金部在上海召開專業會議,決定成立由科研、生產、使用三結合的攻關隊伍,主戰場設在有研總院,承擔該任務的鋯鉿研究室集結了一批技術力量,分別進行文獻調查、訪問用戶、制定方案和籌建實驗室。在此關鍵時刻,曹蓉江通過文獻調查和熱力學計算,指出電子管“陰極中毒”是因鋯粉中的微量鹵素氣體雜質氟、氯帶到產品中引起的。在他的技術思想指導下,改變了過去用鎂熱還原法製取海綿鋯為原料的制粉工藝,而採取以二氧化鋯為原料用氫化鈣還原的技術,所得鋯粉經北京電子管廠的測定和制管考核,電子管壽命超過3000小時,達到了預期目的,填補了我國電真空鋯粉的空白,此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鑒於曹蓉江對山東鋁廠建設初期所做出的貢獻,1954年,他被重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局授予三等功臣的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