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歷
1991年7月--1993年8月 在陝西省安康地區第二師範學校任語文教師
1993年8月--2000年7月 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青海油田一中任高中語文教師
2000年8月—2001年1月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任高中語文教師
2001年3月--2002年8月 在深圳市明珠學校任高中語文教師
2002年9月--至今 在深圳市筍崗中學任國中語文教師
維基教學
2006年參加深圳市筍崗中學承接的中央電教館“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重點課題《基於WIKI思想的開放式資源建設與套用模式研究》開始了解wiki,並以課題組骨幹成員身份參與創建 “國中維基百科網”,是深圳市筍崗中學自建的全國首個面向基礎教育教學的維基(Wiki)百科知識專題資源網站。網站目前註冊用戶達3632個,創建分類1607個,貢獻維基(Wiki)詞條13360個。 帶領學生創建“國中維基百科網”中“語文”學科,現已創建詞條3884個,而且邊建邊用,邊用邊完善。其中“語文教學”欄目,就是專門為日常教學套用設計的。
維基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是依據國中語文現行教材(人教版)體系分課文篇目設立內容,每一課都包括“詞語積累”(文言文換成“課文翻譯”)、“作者簡介”、“課文分析”和“配套練習”四項內容。對國中語文常規教學而言,掌握每課生詞的拼音、解釋,了解每位作者的簡歷、貢獻,分析課文主題、結構等都是必要的授課環節,網站裡的充實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即時效果,而且“作者簡介”的許多內容更彌補了課本注釋的簡單與缺漏。
在階段性複習時期,網站的實效性更能充分凸顯。所有生詞的匯集、重點課文的分析、重點語段的配套練習,隨時可以在課堂上調出來使用,而且檢索非常方便,大大優於傳統的板書方式、隨身碟的存儲方式甚至FTP的交流方式。
在作文教學方面的套用更是發揮了wiki技術的特長。Wik的開放性和協作性特別適用於作文教學。網站“語文”學科中的“寫作天地”是為作文教學專設的。其中“素材積累”和“學生習作”為最主要項目。
“素材積累”主要以專題的形式組織和陳列,下面還細分出了各種不同主題欄目,專為學生上網搜尋相關素材積累之用;有時我還會在作文教學前,圍繞某個主題,如寫人物的外貌、神態,組織學生蒐集素材發布到相應的Wiki空間,課堂上再加以教學利用。
“學生習作”欄目,除了由學生提交優秀習作供交流欣賞之外,主要可以引導學生實現作文評改模式的突破。傳統的作文評改僅只拘泥於紙質文本的寫寫讀讀、簡單的“講-練-改”模式,效率較低。基於Wiki網進行作文評改的情況大為改觀:既可以是學生間有選擇地任意互動評改,又可以是針對指定的一篇進行集體修改;既可以通過“評論”進行師生共同評價優劣之處,又可以通過“版本比較”展現多個人的不同修改過程。而所有以上操作可以在一個網路教室甚或家裡實時呈現於所有參與者眼前。
典型教學套用案例
以第六屆NOC一等獎獲獎課《人物描寫系列訓練之——外貌描寫訓練》為例說明日常教學中wiki的實際教學套用。
該課教學全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後學習三個步驟。
課前準備
首先是課前準備——素材的蒐集與積累。
教師:在“國中維基百科網”“語文”學科建立相應欄目分類(寫作天地/素材積累/人物描寫/人物外貌集錦),並上傳學過課文中的相關外貌描寫片斷(《最後一課》中關於韓麥爾先生的外貌描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關於聞一多先生的外貌描寫)及簡要分析作為學生的範本。
學生:分小組,自主從網上蒐集各種關於人物外貌的片斷描寫,提交到上面所設“人物外貌集錦”分類中備用,要求仿照老師範本對所提交的片斷進行簡要賞析,共同參與建立人物描寫素材庫,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初步建立對人物外貌描寫方法的感知。
課堂教學過程中,藉助一個“猜猜他是誰”的遊戲激發學生對外貌描寫的興趣,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與積累,然後通過對上述遊戲中的文字分析和人物外貌描寫典型範例的賞析,使學生逐步理解並學會描寫人物外貌的基本寫法。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的重點步驟是“寫作和交流”。
藉助Wiki平台的便利,老師設計了三個形式不同、有難度梯度的訓練題,同時提出寫作評價標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藉助wiki“共建共享”的開放模式,分小組協作完成任務。然後,師生們再通過網站的“評論”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小組之間全方位互動式評價。然後由學生們現場在Wiki網站上展示寫作成果。
課後
課後,學生完善自己的寫作以及完成對他人的評價。
從自己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wiki在教育中的套用首先體現在對現有網路教育資源零散和封閉弊端的修正上,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實用的、內容豐富且呈動態增長的教育資源庫,滿足不斷增強的日常教學套用的需求;其次,Wiki平台開放、協作、平等、共享的技術特點,使得從資源庫建設到基於資源庫的知識學習,都可以以學生為行為主體,從而實踐新課改尊重學生主體性的理念,這個影響將是巨大而直接的。同時可以預見,Wiki所體現出的自由、平等、共建、共享的文化精神,將會使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成為可能。
近幾年獲獎明細
2009年7月,帶領學生到北京參加首屆“中國青少年語文風采大賽”,因學生成績突出, 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國家級)
2008年10月,wiki套用課例《人物的外貌描寫訓練》,獲第六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教學實踐評優”項目一等獎(國家級)
2008年5月,wiki套用課例《人物的外貌描寫訓練教學設計》,獲"首屆全國課題實驗學校中國小(幼稚園)教師優質課評選活動"一等獎(國家級)
2007年7月,多媒體課例《創新作文訓練——換位思維》(說課),獲第五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教學實踐評優” 項目一等獎(國家級)
2007年1月,多媒體課例《創新作文訓練——換位思維》(借班上課),獲第五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教師教學能力競賽”一等獎(國家級)
2005年10月,論文《國中語文活動課的嘗試》獲第二屆全國文學教育高峰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國家級),
2006年12月, 自建網站“古詩歌教與學專題網”,獲羅湖區第五屆科技信息節“教師專題學習網站創作大賽”二等獎 (區級)
2006年12月,自建網站“唐詩專題網”,獲羅湖區第五屆科技信息節“教師專題學習網站創作大賽”三等獎 (區級)
教學成就同上。
論文發表
《淺談換位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發表於廣東教育學會《創新教育》雜誌2007第5期;
《國中語文活動課的嘗試》發表於《語文教學與研究》(ISSN1004-0498)200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