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很久以前,曹娥也是沿海的一塊沖積平原。據說最早只有在當地鳳山北麓的一個小村莊,名叫陳村。稍後才有鳳凰山東麓的又一個小村落,名叫棗樹灣。東漢年間,出了個孝女曹娥,是上虞縣皂湖曹家堡人。據載,其父曹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漢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乘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為水所淹,不得其屍。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曹娥,沿江號哭十七日,最終赴水而死。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縣令度尚,改葬娥於江南道旁,並為她立碑建廟。後人為紀念這位孝女,改流經上虞的那段舜江為曹娥江,而此地也就稱為曹娥了。
風俗
除一般的傳統節日外,一年中有三大節日:一是正月十五鬧元宵演"燈頭戲",從十三上燈至十八落,在曹娥廟裡演戲五天五夜。二是三月甘八東嶽大帝迎神會,從甘六至甘八要迎會三天。三是五月甘二曹娥娘娘廟會,從十五起至甘二落,廟會七天。值此三大節日,每家都有許多親著眷朋友到曹娥來看戲、看會、燒香、購物。曹娥地方不大,影響不小。
1、正月十五鬧元宵演"燈頭戲"。從正月十三上燈至正月十八,在曹娥廟裡要演五天五夜燈頭戲。邀請紹興有名的紹班來演戲。凡曹娥附近各地民眾都會涌至曹娥看戲,熱鬧非凡。
2、三月二十八東嶽大帝迎神會。從農曆三月二十六至二十八迎會三天,要迎遍曹娥全鄉。三月二十六上午到曹娥廟內東嶽殿抬菩薩,下午開始在本街繞游迎會。三月二十七從曹娥本街迎到鄉下里睦橋、嚴村、方村、新庵前回本街。二十八日從曹娥本街沿河迎到龍王堂、白米堰、屠家埠,再從雙板橋、後金、中墅、里睦橋返回曹娥本街,最後並各把菩薩送回曹娥廟內東嶽殿。東嶽大帝迎神會上其中的六乘大敲(吹打樂器),其旋律熱烈雄壯,氣勢磅礴,震撼大地,令人嘆為觀止。
民情
有關曹娥民性,有人將其歸納為"勤勞能吃苦,勇敢有闖勁,喉響要面子,豪爽重義氣"四句話。這與曹娥歷來都靠壩頭運輸吃飯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係。舊時沿江一帶鄉民,約有大半數人都靠壩頭生活,形成了豪爽、坦誠的性情。
舊時的曹娥大戶,一般都是經商發家,也有從上海、杭州等外地經商發達的,擁有土地都有在百畝以下不等,其中有一部分鄉紳,能體察民情,思想比較開明,因此曹娥地方的公益事業,比較有所建樹,如崍平價米,施捨米,在風山公所施捨材,助建上下義渡,修建太平橋,鋪設各條老街的石板路,修建路亭,施茶,施棉衣,助建文化古績等為家鄉做了好事。曹娥優良的民風傳統已延綿至今。